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蛋白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对HGF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无法根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有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前已有了无法检测出的微小转移,它是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直接原因。因此了解大肠癌侵  相似文献   

3.
Gong L  Wu Z  Zhou Q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0):980-984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肿瘤的转移对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虽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蛋白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对HGF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是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屏障。糖氨聚糖是此屏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 eprotoglycans,HSPGs)。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1种内源性糖苷内切酶,  相似文献   

6.
环状RNA(circRNA,circularRNA,环状核糖核酸)是非编码RNA中的一种,以反向剪接方式形成,具有种类多、丰度高、表达稳定、组织特异性强的特点。根据来源不同,环状RNA可分为来自编码基因即外显子序列、定位于细胞质的ecircRNA(exonic circRNA),仅含有内含子序列、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ciRNA(circular intronic RNA)和同时具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ElciRNA(exon-intron circRNA)等3种类型。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发现环状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作为竞争的内源性RNA或miRNA(microRNA,微核糖核酸)海绵、进行蛋白质翻译、与蛋白质结合相互作用、调节母本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或转录,从而参与多种疾病的生物过程,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作为全球第6大癌症,虽然目前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所处部位的特殊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导致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差。区域和(或)远处转移与HNC的死亡率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7.
张吉发 《肿瘤学杂志》2018,24(2):109-113
摘 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形成、代谢重编程和耐药性等方式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CAFs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考察CAFs中miRNA或细胞因子的变化上。miRNA是一种非编码小RNA分子,不仅在CAFs中控制多个目标基因的表达,而且在肿瘤细胞与CAFs的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CAFs分泌的某些细胞活性因子也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全文对CAFs中miRNA、细胞因子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概述,以期为寻找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胃癌侵袭和转移的过程非常复杂 ,从分子水平可将其归纳为:粘附分子介导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细胞外基质(ECM)进行粘附 ;癌细胞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降解所粘附的组织 ;水解酶使胃癌细胞粘附部位形成空隙 ,从而使胃癌细胞向纵深方向或远处运动 ;着床的癌细胞在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形成新生血管 ;癌细胞通过自身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系统的杀伤作用得以生存增殖。明确胃癌侵袭和转移具体的分子机制 ,采取有效的阻断转移 ,对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NO)在机体内可充当重要的信使、介质和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其中很多结果还不太一致,本文着重总结了近年来人们对一氧化氮中瘤侵袭和转移的观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血管生成的机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近几年来,关于肿瘤新生血管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1996年,JFolkkman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血管生成开关机制”,揭示了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当肿瘤的半径<2mm时,它主要依靠扩散在细胞周围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生存。随着瘤体的增大,肿瘤本身或宿主组织将建立起新生血管网以供给瘤体营养。新生血管网的形成取决于肿瘤周围的微环境中正负调控因子的平衡。转移的肿瘤细胞将建立起自己的血管网络,从而打破宿主的内在微环境的平衡。而宿主针对肿瘤细胞建立新生血管网的机制与一般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中IGF-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IGF-1的表达。[结果]IGF-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0 vs 49.5%,χ2=77.132,P<0.001);IGF-1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侵犯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Lauren分型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无关。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5cm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64.4%,明显高于<5cm的患者(39.1%,χ2=27.238,P<0.001);弥漫型胃癌患者IG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患者(85.0%vs 15.7%,χ2=209.184,P<0.001);T3、T4期胃癌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2.3%,明显高于T1、T2期的10.5%、30.3%(χ2=86.830,P<0.001);脉管侵犯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1.5%vs 19.1%,χ2=116.710,P<0.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6.3%,χ2=118.740,P<0.001);远处转移患者的IGF-1阳性表达率为95.1%,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2.1%,χ2=58.841,P<0.001)。[结论]IGF-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胃癌的浸润转移进程。检测IGF-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对9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双侧1例。组织学分型: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继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患者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主要类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3.
3种肿瘤相关蛋白与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奕  马雅  李晓霞 《肿瘤学杂志》2003,9(3):138-140
[目的]检测直肠癌组织中与浸润转移过程相关的蛋白钙粘素(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这些因素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能够进一步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0例直肠癌中E-cad、MMP-9、VEGF的表达。[结果]E-cad的表达随着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随浸润深度的加深及转移的出现逐渐下调。MMP-9的表达随着浸润深度的加深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逐渐增强。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称与E-cad、MMP-9、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用多种抗体检测肿瘤相关蛋白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将有助于判断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直肠癌癌灶内静脉侵袭同肝转移的关系,探明癌灶内静脉侵袭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992年5月至1993年6月,54旰肠癌病便,取其手术切除标本。采用抗第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癌灶内的静脉侵袭加以判定,继之探讨静脉侵袭同肝 转移的关系。本组肝转移病例包括术中探明的同时性肝转移4例及术后4年随访复酷暑的异时性转移5例。结果:静脉侵袭阳性V(+)组经为30.77%,静脉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内在联系。方法对46例胃癌病人行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螺旋 CT 诊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4.8%、87.0%和100%。(2)螺旋 CT 征象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和远处转移均与病理 TNM 分期密切卡相磁(P<0.05)。结论螺旋 CT 三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胃癌病理特征,是诊断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准确性,并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46例胃癌病人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螺旋CT诊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4.8%、87.0%和100%。(2)螺旋CT征象中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和远处转移均与病理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胃癌病理特征,是诊断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比较淋巴管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2)只有在元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淋这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淋巴结转移对一影响明显高于淋巴管癌栓。  相似文献   

18.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尤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EMT的发生与多种因子相关,最近研究表明,YB-1通过作用于EMT相关转录因子,诱导细胞通路改变,以实现对EMT的调控。因此对YB-1调控EMT机制的研究,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全文就YB-1在EMT发生中的作用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慧杰  齐元富  李秀荣 《中国肿瘤》2017,26(10):798-801
肺癌干细胞是来源于肺癌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一部分细胞群,被认为是肺癌发生发展的根源,其在肺癌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耐药性、信号转导通路等几个方面.本文将对肺癌干细胞与肺癌转移相关机制做进一步探索,以期为防治肺癌转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而晚期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其5年生存率不到40%.约70%卵巢癌患者伴有广泛的腹膜转移,一旦发生了转移,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将大大下降.所以卵巢癌转移的发病机制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