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余甘子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1)、三十烷酸(2)、β-香树脂酮(3)、白桦脂酮酸(4)、胡萝卜苷(5)、羽扇豆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3-棕榈酸酯(7)、没食子酸(8)、白桦脂酸(9)、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槲皮素(12)、芦丁(13)。结论:其中,化合物1、2、4、6、7、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余甘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MS、IR、NMR等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余甘子根部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0-二氧代二降木栓烷(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胡萝卜苷(5)、4-O-甲基鞣花酸-3'-α-鼠李糖苷(6)、余甘酸(7).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余甘酮A,化合物2~6为首次从余甘子根部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藏药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藏药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各种色谱法分离纯化 ,理化和现代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11个化合物 ,分别为没食子酸 (Ⅰ ) ,鞣花酸 (Ⅱ ) ,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 (Ⅲ ) ,3,6-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 (Ⅳ ) ,诃子酸 (Ⅴ) ,槲皮素 (Ⅵ) ,诃黎勒酸 (Ⅶ) ,鞣云实精 (Ⅷ) ,3-乙基没食子酸 (3-ethoxy-4 ,5-dihydroxy-benzoicacid ,Ⅸ ) ,isostrictiniin(Ⅹ) ,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 (Ⅺ )。 结论 :3 乙基没食子酸 (3-ethoxy-4 ,5-dihydroxy benzoicacid)为一新化合物 ,isostrictiniin为首次从余甘子中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高双  叶开河  张英  周光雄 《中草药》2013,44(7):803-807
目的 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Sephadex LH-20、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枫杨树皮9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枫杨树皮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算盘子酮(1)、羽扇豆-1β,3β-二醇(2)、乌苏酸(3)、白桦脂酸(4)、2α,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β-D-glucopyranoside (5)、(4S)-4,8-二羟基-1-四氢萘酮(6)、4-甲氧基-5-羟基-1-四氢萘酮(7)、(4S)-4-羟基-1-四氢萘酮(8)、杨梅苷(9)、30-norlupan-28-oic acid (10)、杨梅素(1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2)、齐墩果酸(13)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 化合物1~14为首次从枫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7~14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余甘子是我国西南地区特色药食同源品种。目前,余甘子质控标准国际上可参考的主要有《英国药典》《印度药典》《香港中药材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主要以没食子酸和鞣花酸为评价指标。然而,作为余甘子重要药效物质基础的多酚(鞣质)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转化与传递规律。现有质量评价方法仅以没食子酸和鞣花酸作为评价指标,难以合理有效评价余甘子的质量。为此,本文基于余甘子多酚成分转化传递规律,结合余甘子应用现状及现有余甘子药典标准,对余甘子质量标准研究思路与制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鱼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蓝鸣生  马健雄  谭昌恒  韦松  陈路  朱大元 《中草药》2011,42(9):1712-1714
目的研究广西民间草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4-二-O-甲基鞣花酸(2)、4,4′-二-O-甲基鞣花酸(3)、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4)、橙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5)、无羁萜(6)、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3,3′-二-O-甲基鞣花酸(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多花野牡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polyanthum)根的水液部分分到两个结晶,经化学和光谱学研究证明,结晶Ⅰ为三-O-甲基鞣花酸,结晶Ⅱ为三-O-甲基鞣花酸葡萄糖甙。从脂溶性中性部分得到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楝子Melia azedarach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α,25-二甲氧基苦楝酮二醇(1)、苦楝二醇(2)、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酮(3)、松柏醛(4)、苦楝新醇(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6)、5-羟甲基糠醛(7)、原儿茶醛(8)、芦丁(9)。结论化合物1、3、4、7~9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兴  杨丹  马青云  李宁  程忠泉  周俊 《中草药》2011,42(6):1061-1065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闫静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23-1926
目的:研究毛草龙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毛草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新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环己烷、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用硅胶等柱色谱分离。结果:从毛草龙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2α-羟基熊果酸(3),委陵菜酸(4),胡萝卜苷(5),麦芽酚(6),木犀草素(7),槲皮素(8),芹菜素(9),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0),没食子酸(11),3,4,8,9,10-五羟基二苯并[b,d]吡喃-6-酮(12)和鞣花酸(13)。结论:化合物3,4,6~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3,4,6,10,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国产肉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姜勇  薛培凤  屠鹏飞 《中草药》2013,44(17):2358-2363
目的 对国产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国产肉桂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锡兰肉桂素(1)、脱水锡兰肉桂素(2)、脱水锡兰肉桂醇(3)、锡兰肉桂醇(4)、落叶脂素(5)、Evofolin B (6)、5’-甲氧基松脂醇(7)、(+)-丁香树脂素(8)、2-羟基肉桂酸(9)、1,10-seco-4ζ-hydroxy-muurolene-1,10-diketone (10)、(-)-表儿茶素(11)、山柰酚(12)、原花青素A2 (13)、豆甾醇(14)、硬脂酸(15).结论 化合物5~7、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的木脂素成分,化合物1~4为首次从国产肉桂中分离得到的瑞诺烷类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2.
陈玉  胡昀  贺红武  胡鑫  杨光忠 《中草药》2013,44(24):3429-3434
目的 研究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竹叶椒树皮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竹叶椒树皮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白屈菜红碱(1)、得卡瑞花椒碱(2)、6-丙酮基-N-甲基-二氢得卡瑞花椒碱(3)、arnottianamide(4)、platydesmine(5)、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6)、β-[(3-甲氧基-1, 3-二氧正丙基)胺基]苯丙酸甲酯(7)、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8)、去-4′, 4″-O-二甲基表望春花素(9)、柄果花椒素A(10)、竹叶椒素B(11)。结论 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椒素B,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淑慧  程锦堂  郭丛  崔文金  石佳  刘安 《中草药》2019,50(20):4873-4878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的中药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以及重结晶方法对余甘子5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最后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探究余甘子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对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以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余甘子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香草酸(1)、反式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醛(3)、松柏醛(4)、槲皮素(5)、山柰酚-3-O-α-L-鼠李糖(6)、柚皮素(7)、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8)、对苯二酚(9)、杨梅素(10)、2-呋喃甲酸(11)、没食子酸甲酯(12)、原儿茶酸(13)、没食子酸(14)。对含量较高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和槲皮素3个化合物展开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各类炎症因子;槲皮素对炎症因子TNF-α和IL-6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4、8~11和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余甘子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酚酸类化合物相关。  相似文献   

14.
榕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路军  杜鹏  张鹏  吴继洲  吴正治 《中草药》2013,44(5):519-523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榕叶冬青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4-异无羁萜(2)、羽扇豆醇(3)、齐墩果酸(4)、3-乙酰齐墩果酸(5)、3β-乙酰-6α,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6)、2-(4-羟基-苄基)-苹果酸(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苷(9)、顺式丁香苷(10)、乙基-O-β-L-阿拉伯糖苷(11)、大黄酚(12)、大黄素(13)、大黄素甲醚(14)、α-菠甾醇(15)、β-谷甾醇(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8、12、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大果榕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研究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从大果榕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羟基豆甾-4-烯-3-酮(1)、6α-羟基豆甾-4-烯-3-酮(2)、豆甾-4-烯-3-酮(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豆甾-4-烯-3,6-二酮(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0S)-3-oxo-20-hydroxytaraxastane (7)、伞形香青酰胺(8)、金色胡椒酰胺乙酸酯(9)、palmarumycin BG1 (10)、7-羰基-脱氢枞酸(11)、松柏醛(12)、S-(+)-dehydrovomifoliol (1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4).结论 化合物2、5、7~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4,45(2):164-169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穿心莲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穿心莲地上部分70%乙醇浸膏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8-O-β-D-葡萄糖黄酮苷(1)、芹菜素(2)、木犀草素(3)、6,8-二-C-β-D-葡萄糖白杨素(4)、异高黄芩素(5)、5-咖啡酰基奎宁酸(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咖啡酸(11)、对羟基桂皮酸(12)、阿魏酸(13)、原儿茶酸(14)、富马酸单乙酯(15)。结论化合物4~6、9、10、14、15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米邦塔仙人掌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川  张万年 《中草药》2011,42(3):437-439
目的研究仙人掌属植物米邦塔仙人掌Opuntia milp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方法和光谱分析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从米邦塔仙人掌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1-十七烷醇(2)、5-羟甲基-2-呋喃甲醛(3)、丁香醛(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醛(6)、松柏醛(7)、对羟基桂皮醛(8)、槲皮素-3-甲基醚(9)、2,6-二甲氧基苯酚(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欧莹宝  魏明杰  李贺然 《中草药》2013,44(14):1872-1876
目的研究黄背栎Quercus pan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对该植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背栎95%乙醇浸出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4个木脂素类、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或(7β,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1)、(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或(7p,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2)、(+)-丁香脂素(3)、(8R,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木脂素-7,7’-二酮(4)、熊果酸(5)、齐墩果酸(6)、马斯里酸(7)、常春藤皂苷元(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命名为黄背栎三醇;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多棘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银丹  李振麟  濮社班  钱士辉 《中草药》2013,44(13):1726-1729
目的 研究多棘蜈蚣Scolopendra multi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低压制备色谱、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多棘蜈蚣乙醇冷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7,8-二甲基异咯嗪(2)、吲哚-3-乙酰胺(3)、N-乙酰基-2-苯基乙胺(4)、(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5)、环(L-异亮-L-脯)二肽(6)、环(L-亮-L-脯)二肽(7)、环(L-苯丙-L-脯)二肽(8)、环(L-苯丙-L-酪)二肽(9)、环(L-缬-L-脯)二肽(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多棘蜈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