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特别是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苗药的敏感性,为耐药菌株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采用管碟法使用抗真菌苗药的含药血清进行两种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两种白色念珠菌菌株的抑菌试验表明:含药血清抑制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株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真菌苗药含药血清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及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抗真菌苗药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临床分离出的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可以考虑使用苗药,为拓宽中药制剂的用药范围,减轻耐药菌株的药物压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分析我院呼吸科患者746例痰标本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测到真菌117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药敏试验表明117株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六种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呼吸科真菌感染的患者在逐年增加,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菌种,临床应加强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阴道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其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易转为慢性疾病。目前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现已观察到耐药菌株的存在和菌群的变迁,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笔者采用真菌微量药敏鉴定板对门诊315株念珠菌标本进行了药敏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80%-90%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但易复发。伊曲康唑为高效、广谱、低毒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和其它念珠菌的MIC值,在0.Ol-lmg/L范围内,对念珠菌中容易耐药的菌株如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均有效。因此,我们应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并与氟康唑作对照,观察其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液辅助抗真菌药治疗肺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效果。方法经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功能下降,并经肺感染白色念珠菌,之后分别给予单独抗真菌药和伍用参芪扶正液治疗,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参芪扶正液辅助抗真菌药治疗肺白色念珠菌感染较单独使用抗真菌药效果显著,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芪扶正液与抗真菌药伍用可提高生存率,增强抗真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TBTM Fungus3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总数的63%),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9.5%);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为0,伏立康唑10.5%,伊曲康唑31.8%,氟康唑25.5%。结论综合考虑药物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影响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目前伏立康唑为本院较好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口腔念珠菌病被认为是艾滋病的典型表现。白色念珠菌几乎是从所有念珠菌病患者中检测出的最常见的一种。通常使用的抗真菌药除可产生抗药性外,还可对哺乳动物细胞产生毒性。因此,为了寻找新的抗真菌药,作者试图从几种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中筛选出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以白色念珠菌为模型高通量筛选潜在抗真菌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来寻找有活性的广谱性抗真菌药物,专一性抗白色念珠菌药物以及特异性抑制含核酶的白色念珠菌生长的药物。方法以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一株含I型内含子核酶,一株不含核酶)和一株非病原真菌啤酒酵母(不含I型内含子核酶)为细胞模型,3种菌株依次以96孔板为容器,在起始菌液浓度的A580nm为0.1时分别加入10720种药物样品(包含化合物与天然产物),在30℃静止培养6h,选取抑菌效率超过50%的样品进行复筛。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发现了23种药物在10μg·mL-1的浓度时的抑菌效率超过50%,其中1种药物特异性抑制含核酶的白色念珠菌生长,是潜在的抗核酶药物;4种药物特异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是潜在的抗白色念珠菌药物;18种药物抑制所有模式菌株的生长,是潜在的广谱性抗真菌药物。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自动化工作站进行抗真菌药物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简便快捷,筛选结果稳定可靠,并筛选到一些有希望向临床发展的抗真菌药物活性样品。此方法有可能应用于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真菌性腹腔炎症渗出液和其成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作用,为开发天然抗真菌的药物提供信息.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活的白色念珠菌造成真菌感染模型,观察腹腔炎症渗出液的上清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作用.结果:造模后24 h腹腔炎症渗出液的量最多,渗出液上清液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强的杀菌作用,20%上清液的杀菌率达(87.00±4.10)%;经56 ℃水浴10 min后,80%上清液的杀菌率从99.8%下降到9.1%.结论:大鼠真菌性腹腔炎症渗出液上清液中存在强的抗真菌物质,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抗真菌蛋白/多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木荷茎皮提取物抗白色念珠菌成分抗菌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荷及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试管倍半稀释法测定木荷茎皮70%乙醇提取物抑菌圈大小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木荷茎皮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及菌悬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木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MIC为0.415mg/mL;白色念珠菌在木荷提茎皮取物的作用下,菌体生长缓慢,菌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加。结论:木荷茎皮提取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抑菌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荷药材及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生姜、食盐等食品调味品对常见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控制微生物污染食品对人类的危害 ,应用把空气中落下的杂菌培养后生长菌数记数和斜面接种菌发育抑制法检测生姜、低浓度食盐与乙醇的协同抗菌效果。结果表明 :生姜、食盐、乙醇三者组合后 ,对空气中杂菌和供试的大多数易引起食品污染的真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 ,其抗菌活性明显强于各种单独对照和各两种成分组合的混合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通过影响靶器官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路径而改变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最终提高药物的疗效。上述思路将可能为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杨春  孔令义  汪俊松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1961-1971
加拿大红豆杉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北明尼苏达州、纽芬兰、南威斯康辛州、宾夕法尼亚州。很多研究已证明加拿大红豆杉中的化学成分与其他种有很多差异,并且近年来还在加拿大红豆杉中发现了一些新骨架。通过对多种红豆杉植物所含有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加拿大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较高。该文结合文献近年来对加拿大红豆杉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近年来加拿大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及各型化合物的波谱特征进行综述,并探讨解决紫衫醇药源危机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近5年波罗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科波罗蜜属植物大多数为传统民间用药,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近年来,波罗蜜属植物因富含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异戊烯基酚性成分而广受植物化学工作者的关注。通过SciFinder等数据库平台查阅国内外有关波罗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报道,对波罗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内容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从波罗蜜属植物中获得70多个新化合物,大多为异戊烯基酚性化合物,其骨架类型包括黄酮类,二氢黄酮类、查尔酮类、二氢查尔酮类、双苯吡酮类、橙酮类、黄烷-3-醇类、2-芳基苯并呋喃类、1,2-二苯乙烯类;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细胞毒及抗锥虫及疟原虫、抑制胰脂肪酶、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α-葡糖苷酶和抑制黑色素生产生物活性,尤其是在抗氧化和细胞毒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从化学成分结构和药理活性两方面对国内外波罗蜜属植物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中药及方剂中组分间协同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药及方剂中多组分间配伍协同作用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药物代谢组学解析多组分间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的假说,并介绍了作者近期利用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方剂及组成药物相互关系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黄小方  徐荣  陈君  于晶  刘赛  刘同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831-2835
肉苁蓉为传统名贵中药,近年其原植物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亟需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肉苁蓉为全寄生植物,生理生态及营养传输极具特殊性;经系统查阅并整理国内外对肉苁蓉的生境特征、寄生机制、营养传输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以期进一步为肉苁蓉的营养传输、种质资源、药材质量及农业生产等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的38篇文献,将中药抗Heticobacter pylori的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分析其机制。以往的研究从有效成分的筛选、抑菌浓度实验、抗菌机制研究和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疗效研究,逐步扩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观察。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应紧密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合理选择中药和复方,规范动物模型制作和辨证分型,并严谨实验设计,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更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下降人群的不断增多,细菌/真菌感染率大幅上升,伴随耐药现象的出现,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越来越有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重药理作用,尤其显著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对于治疗日渐增多的耐药性细菌/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国内外对黄芩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对近年来其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乌头类中药毒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毒性极强,其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同时也是有效成分,因此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应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药物的毒性,更迫切地需要了解其致毒机制及毒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对药物的安全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毒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创新药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客观、规范的乌头类中药安全评估体系,正确评估和运用其毒性,是药物性能开发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近年来对乌头类药物的毒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加强乌头类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评价体系,使民族瑰宝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龙眼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龙眼肉药材的研究近况。 方法: 通过检索近几年的国内及国外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有关龙眼肉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 龙眼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龙眼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