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无气腹小切口膀胱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无气腹小切口方法对14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根治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为363 min(270~51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0 ml(260~1 400 ml),术后平均4.3 d肠道功能恢复,10.2 d拔除引流管,33 d出院。无一例出现术中、术后大血管损伤、直肠损伤、尿失禁、尿漏、肠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8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无气腹小切口膀胱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经济易行,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根治术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298例宫颈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9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6 691枚,99例(326枚)有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6例,转移率为8.7%,髂总淋巴结转移33例,盆腔淋巴结转移97例。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单一转移2例,合并髂总转移20例。单因素分析提示,脉管癌栓(χ2=4.198,P=0.040)、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χ2=4.452,P=0.035)、髂总淋巴结转移(χ2=92.942,P=0.000)和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χ2=51.230,P=0.000)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示,髂总淋巴结转移(P=0.000)和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1)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髂总淋巴结转移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对于有上述2个危险因素的宫颈癌患者可能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需认真评估,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力扑素(LPS)周化疗对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形放疗,20 Gy/f,每周5次,腹主动脉旁总剂量60 Gy。联合治疗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行力扑素周化疗,每周60 mg/m2,连续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间隔1周。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3%,临床控制率为81.3%;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3%,临床控制率为9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和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力扑素周化疗能够显著增强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除白细胞减少,其他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宫颈癌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分布,探讨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边界。方法 回顾分析86例宫颈癌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患者。应用CT增强影像、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图像,明确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解剖学边界。结果 86例左肾静脉以下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至左肾静脉上缘之间,沿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分布,在十二指肠出现后,下腔静脉右前方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双侧卵巢血管和输尿管内侧,肠系膜下静脉紧邻其左前方;自上而下位于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后方;位于腰椎体和腰大肌前方。27例左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双侧膈脚后方,在腹主动脉后方沿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行,25/27例位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平第11胸椎)之下,5/27例伴有下腔静脉后内侧和右侧膈脚之间转移淋巴结,上界至腹腔干水平。结论 推荐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CTV勾画边界:上界,平第11胸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左肾静脉以下侧界,肠系膜下静脉、卵巢血管和输尿管的内侧缘;左肾静脉以上侧界,双侧膈脚;前界,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的侧后壁、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的后缘;后界,腰椎体和腰大肌的前缘。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胸腔镜下行肺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相关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评价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8-9月,选取我院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手术9例,观察手术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共清扫100枚淋巴结,手术历时1.5~3 h,平均2.3 h;平均淋巴结清扫时间15.0 min.结论: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的同时,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用^99mTc硫胶体与亚甲蓝联合和单一亚甲蓝两种方法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Ⅰb、Ⅱa期)患者61例,分别采用^99mTc硫胶体作为示踪剂和亚甲蓝联合定位并切除SLN(Tc99+dye组,27例)和单一亚甲蓝定位并切除SLN(dye组,34例)。然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LN、NSLN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61例患者切除淋巴结共1647枚。48例检测到SLN,共检出SLN 141枚,平均每例2.9枚。Tc99+dye组与dye组检出SLN分别为92.5%(25/27)、67.6%(23/34),Tc99+dye联合组显著优于单一dye组(P〈0.01)。两组SLN分布依次分别为闭孔(63.2%、61.6%)、髂内(16.2%、19.2%)、髂外(10.3%、11.0%)、宫旁(5.9%、4.1%)和髂总(4.4%、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共13例(21.3%),共24枚,其中22枚为SLN,2枚为NSLN。1例SLN假阴性。[结论]对早期宫颈癌采用Tc99与亚甲蓝联合比单一亚甲蓝方法具有更高的SLN检出率;SLN主要分布于闭孔、髂内、髂外,但不能忽视宫旁SLN;SLN检测的适应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用^99mTc硫胶体与亚甲蓝联合和单一亚甲蓝两种方法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Ⅰb、Ⅱa期)患者61例,分别采用^99mTc硫胶体作为示踪剂和亚甲蓝联合定位并切除SLN(Tc99+dye组,27例)和单一亚甲蓝定位并切除SLN(dye组,34例)。然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LN、NSLN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结果]61例患者切除淋巴结共1647枚。48例检测到SLN,共检出SLN 141枚,平均每例2.9枚。Tc99+dye组与dye组检出SLN分别为92.5%(25/27)、67.6%(23/34),Tc99+dye联合组显著优于单一dye组(P〈0.01)。两组SLN分布依次分别为闭孔(63.2%、61.6%)、髂内(16.2%、19.2%)、髂外(10.3%、11.0%)、宫旁(5.9%、4.1%)和髂总(4.4%、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共13例(21.3%),共24枚,其中22枚为SLN,2枚为NSLN。1例SLN假阴性。[结论]对早期宫颈癌采用Tc99与亚甲蓝联合比单一亚甲蓝方法具有更高的SLN检出率;SLN主要分布于闭孔、髂内、髂外,但不能忽视宫旁SLN;SLN检测的适应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术后指标,分析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临床时间及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对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及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例,依条件排除后共132例入组。69例行乳房加腋窝横行双切口手术,63例行乳房延伸至腋窝单切口手术。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患者切口引流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96.8%与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3.8%,单切口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8.0%,单切口组为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阴性的患者选择单切口将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且引流时间短于双切口组,而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阳性的患者两种手术切口方式在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以及带管时间上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方法选取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切口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及5 d两组的上述血清指标呈现先升后降,且观察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相对小于常规切口手术患者,因此认为小切口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的损伤控制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1例宫颈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21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中临床分期Ⅰ a期19例,Ⅰ b期62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其中宫颈鳞癌111例(91.7%),其它类型10例(8.3%).[结果]常见的近期手术并发症为泌尿系统并发症,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2.4%,尿潴留发生率为9.1%.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而无股静脉血栓、尿瘘、盆腔感染发生.[结论]熟悉盆腔解剖,提高手术熟练程度,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前兆表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及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9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玲军 《肿瘤学杂志》2006,12(2):112-113
[目的]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观察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检测的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亚甲蓝检测29例Ⅰb~Ⅱb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判断用前哨淋巴结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和假阴性率。[结果]29例中,23例成功定位出前哨淋巴结41枚,总检出率为79.31%。其中术前未行化疗者检出率为80.00%,行化疗者检出率为79.17%。最多见检出部位为闭孔淋巴结。[结论]染料法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是安全的,检出部位以闭孔窝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213例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21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1ml。切除盆腔淋巴结平均15枚;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5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平均15.5d。术中并发症18例,术后近期并发症30例:阴道残端感染8例,术后肠梗阻3例,输尿管阴道瘘5例,膀胱阴道瘘4例,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淋巴囊肿4例。1年生存率为95.4%(203/213),3年生存率为85.8%(183/213)。[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方法 在遵循入选标准和随机对照原则的基础上,将宫颈癌Ⅰ a~Ⅱa期并进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术及常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下配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广泛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累积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 近期效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粘连显著减少(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一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增高(P<0.05),但复发转移与1、3、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配合广泛宫颈切除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不仅如此,其为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