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妥昔单抗(C225)联合外照射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结直肠癌CL187细胞分单纯照射组和C225处理的联合照射组,受6 MV X 射线照射0、4和8 Gy后24和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吸光度(A)值,比较两组细胞死亡率的差异。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两组细胞DNA-PKcs、Ku70和Ku80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联合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死亡细胞比例增加(t=-6.14、-6.53,P<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C225增强了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放射增敏比SER为1.38。联合照射组G0/G1期细胞阻滞增加(t=-4.64, 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加(t=-9.16, P<0.05),DNA修复相关蛋白DNA-PKcs、Ku70和Ku80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 西妥昔单抗增强照射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C225)对125I 粒子照射下结直肠癌CL187细胞DNA损伤修复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nmol/L C225处理组,单独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和C225联合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在吸收剂量达4 Gy后48 h,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γH2AX聚集点数量以及γH2AX聚集点阳性细胞比例。提取细胞内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蛋白的变化。在吸收剂量达4 Gy后即刻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在照射过程中C225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中蛋白分子的影响。结果 与单独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细胞相比,C225联合125I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细胞内残余的γH2AX聚集点数量和γH2AX聚集点阳性的细胞比例均高(t=8.0和6.8,P<0.05),并且细胞中DNA修复蛋白Ku70和DNA-PKcs的含量偏低(t=6.6和5.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过程中,C225能够降低细胞内EGFR的水平(t=4.9,P<0.05),抑制Akt的活化(t=5.5,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C225可以降低细胞内Ku70和DNA-PKcs的含量,并抑制Akt活化,减弱CL187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X射线单次高剂量率照射组(SDR组)、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125I-CLDR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2细胞在两种照射方式下的放射敏感性,并计算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锥虫蓝染色计数两种照射方式下Hep-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总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 Hep-2细胞对125I-CLDR的放射敏感性高于SDR,125I-CLDR相对生物学效应约为1.61,且α/β比值高于SDR。SDR和125I-CLDR均能抑制Hep-2细胞增殖(t=30.9、40.7,P<0.05),且后者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t=9.8,P<0.05)。125I-CLDR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的效应强于SDR(t=5.8、19.8, P<0.05)。结论 125I-CLDR对Hep-2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SDR,主要机制是降低Hep-2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促进细胞死亡;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再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大蒜素联合X射线处理胰腺癌BXPC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细胞流式技术测定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法观察大蒜素对辐射的增敏作用。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Bax、Bcl-2表达变化。结果:12、24和48 h大蒜素处理导致细胞生长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24、58.34和 43.58 μmol/L。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联合应用大蒜素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t=2.74,P<0.05),影响细胞周期的变化,显著增加G2/M期细胞阻滞(t=11.41,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t=12.36,P<0.05),伴有Bax表达的增高(t=4.83,P<0.05)和Bcl-2的表达下调(t=3.69,P<0.05)。 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而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改变。方法 采用CL187人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60Co单次高剂量率照射组、125I低剂量率照射组。单次高剂量率组以2 Gy/min给予细胞1、2、4、6、8和10 Gy的照射,低剂量率组以2.77cGy/h的初始剂量率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照射后24 h根据肿瘤细胞死亡率和14 d克隆形成率评价不同照射方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用放射性125I粒子以2.77 cGy/h的剂量率,给予细胞2、5和10 Gy的照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其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率组照射后细胞死亡率在1 Gy时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随着剂量的上升,2 Gy后,超过单次高剂量率组,但整体上125I粒子照射后细胞死亡率高于60Co组(P=0.011)。125I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组的克隆增殖率明显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P=0.0021)。低剂量率照射下,2 Gy时仅能引起G2/M期阻滞和凋亡,5 Gy时达到峰值,10 Gy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比率依然很高,但相对于5 Gy有所下降;同时G2/M期阻滞和凋亡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在相同剂量条件下,125I粒子持续照射低剂量率照射比60Co单次高剂量照射对CL187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效应;G2/M期阻滞引起的凋亡是低剂量率照射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 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100 nmol/L)处理后,60Co γ射线(吸收剂量率1.953 Gy/min)对体外培养的DU145细胞进行0、2、4、6 和8 Gy 照射,用MTT法、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率;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C225对照射后DU145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C225组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值(D0DqNSF2)较对照组低。C225组和对照组的RBE 比值为1.39。C225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C225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在照射剂量达4 Gy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14.55,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通过抑制细胞增殖、G0/G1 期阻滞和诱导凋亡来增加人前列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照射方式,将KYSE150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率单次外照射组(SDR,1.052 Gy/min)、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125I-CLDR,2.77 cGy/h)。克隆形成实验衡量KYSE150细胞对两种照射方式的敏感性,计算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照射方式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照射方式下KYSE150细胞内γ-H2AX和Bax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KYSE150细胞对125I-CLDR的放射敏感性高于SDR,125I-CLDR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约为1.56;与SDR相比,125I-CLDR能更显著地诱导KYSE150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t=4.07,11.08,P<0.05),提高G2/M期细胞比例(t=11.25,P<0.05);125I-CLDR组DNA损伤信号蛋白γ-H2AX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与SDR相比,125I-CLDR对人食管癌细胞KYSE150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电离辐射后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受损,DNA损伤严重,细胞凋亡增多,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对放射性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大肠癌细胞CL187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CL187大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单纯抗体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不同浓度抗体组。用克隆形成方法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CL187细胞的杀伤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结果 EGFR与射线联合作用细胞存活分数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降(P<0.05)。EGFR抗体浓度2、5、10 nmol/L时增敏比分别为1.34、1.59、2.08。持续低剂量率照射4 Gy后,抗体联合照射组凋亡率(39.86%±4.38%)高于单纯抗体组(12.49%±1.59%)和单纯照射凋亡率之和(21.5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抗体联合照射主要引起细胞的G1期阻滞(84.51%±3.42%),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主要引起G2/M期阻滞(46.41%±4.48%),两者联合作用时,G1期(59.31%±5.34%)和G2/M期(38.10%±2.57%)细胞比率增加,S期(2.59%±1.19%)细胞比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抗体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主要来自细胞周期的重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0、0.37、1.85、3.70 和 7.4 (×106 Bq/ml) 18F-FDG处理细胞24 h,用倒置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比色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0、0.11、0.55、1.10与2.20 Gy。受照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在0~2.20 Gy剂量范围内,细胞凋亡率由(4.05±0.01)%增大为(25.6±0.28)%(t=188, P<0.01),3H-TdR掺入率从100%下降为(22.0±0.51)%( t=27.6, P<0.05),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由(0.08±0.03)上升到(0.67±0.12)μmol/L(t=11.7, 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高,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结论 18F-FDG能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缺失模型(ρ0细胞),观察其放射敏感性变化。 方法 用含微量溴化乙锭(EB)的特殊培养液持续培养正常的A549细胞(ρ+细胞)以获得mtDNA完全缺失的ρ0细胞,利用生长缺陷及PCR鉴定该细胞模型。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利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及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染色法,分析两种细胞在6 MV 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周期及活性氧簇(ROS)变化情况。 结果 成功建立A549 ρ0细胞。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t=12.57,P<0.01)。放射照射8 Gy后,ρ0细胞较ρ+细胞G2期阻滞时间延长,G2期细胞比例降低(t=6.82,P<0.01),ρ0细胞ROS升高水平明显低于ρ+细胞(t=14.51,P<0.01)。 结论 ρ0细胞较ρ+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放射照射后ROS产量降低及G2期阻滞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次、分次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高剂量率单次照射组(400 cGy/min,单次组)、分次照射组(2 Gy/次/d,400 cGy/min,分次组)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2.77 cGy/h,125Ⅰ组).3组细胞照射0、2、4和8 Gy后,24和48 h进行细胞计数和锥虫蓝染色,比较细胞总数和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PHLPP2、PTEN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单次组和分次组相比,125Ⅰ组细胞总数减少(t=34.28和29.48,P<0.05)、存活细胞比例减少(t=-12.38和-14.61,P<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相对生物学效应是1.41.照射后48 h细胞凋亡检测发现125Ⅰ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t=-15.08和-11.99,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125Ⅰ组Bax表达量升高,PHLPP2和PTEN的表达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分次和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细胞PHLPP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剂量率的高低并不影响其表达水平.不同方式照射后,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上升,125Ⅰ组升高更加明显,125Ⅰ持续低剂量粒子照射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 C225)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C225组用西妥昔单抗(C225) 100 nmol/L处理后,6MVX射线不同剂量(0、2、4、6、8和10 Gy)照射C225组和单纯照射组,照射后用细胞计数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实验计算克隆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结果 不同照射剂量时C225+照射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t=-15.6~-3.0,P <0.05);C225+照射组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值(D0、Dq、N、SF2)较单纯照射组低.C225+照射组的SER为1.353;C225+照射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在4、6、8 Gy时均高于单纯照射组(t=-7.64、-7.89、-4.78,P<0.05).随着照射剂量升高,C225+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皆先升高后下降,4 Gy时两组差异最大[(7.96±0.36)%和(4.13±0.29)%,t- 12.75,P<0.01].结论 C225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具有放射增敏作用.C225可能通过Go/G.期阻滞和诱导凋亡来增加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含非甲基化二核苷酸的寡脱氧核苷酸( unmcthylated cytosine-phosph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 7909对X射线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影响及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 ATM)激酶磷酸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人肺腺癌A549细胞用随机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CpG组、单纯照射组、CpG+X射线组和ATM siRNA+CpG+X射线组.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TM激酶及其下游底物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A549细胞经CpG ODN7909预处理后,在X射线照射下生长缓慢,集落形成明显减少,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P<0.05);增强了X射线诱导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2和7.71,P<0.05);明显增加了X射线诱导的ATM、Chk2及P53蛋白磷酸化水平;小分子干扰RNA暂时性抑制ATM的表达后,CpG ODN7909对X射线诱导G2/M期阻滞及凋亡的作用减弱,与CpG+X射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4和2.98,P<0.05).结论 CpG ODN7909在体外增强了X射线诱导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ATM激酶磷酸化,这一作用可能参与G2/M期阻滞和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3种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种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R组)、单纯等离子体作用(P组)及其联合辐射(P+R组)对3种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8、1.32、1.29。HepG2、A549及HeLa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R组比较均明显增高(tG2/M期=9.52、8.24、9.53,P<0.05;t凋亡率=10.67、38.56、6.74,P<0.05;t活性氧含量=9.41、15.42、13.53,P<0.05)。HepG2和A549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G2/M期=8.75、20.37,P<0.05;t凋亡率=8.43、9.99,P<0.05;t活性氧含量=4.82、5.27,P<0.05)。3种癌细胞中P+R组Bcl-2蛋白表达较R组降低,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A549及HeLa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其对HepG2及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乙醇组(乙醇处理)、单纯照射组(6 GyX射线处理)和联合组(乙醇与X射线联合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50或100 mmol/L乙醇对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50和100 mmol/L乙醇处理MCF-7细胞50 h,对生长无明显影响(t--0.82和1.15,P>0.05);乙醇预处理2h,可明显增加X射线照射后MCF-7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t=4.15和10.28,P<0.05).相比于单纯照射组,乙醇降低了X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t=7.18,P<0.05),以及sub-G1 峰的比例(t =5.39,P<0.05).而且,Annexin V-FITC检测结果示,乙醇联合X射线照射的细胞晚期和早期凋亡减少(t=4.86和7.59,P<0.05).结论 乙醇可以增加MCF-7细胞的辐射抗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辐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及早、晚期凋亡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安多霖对微波辐射的防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给药组,剂量分别为3、6、9 g/kg,另设辐射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0~21只。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安多霖20 d ,停药后,给药组和辐射模型组动物行一次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高功率微波全身辐照10min,健康对照组不辐照。动物分别于辐照后24、48 h和5 d 取睾丸组织,制作睾丸石蜡切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结果 微波辐射后24、48 h和5 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辐射组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数明显升高(t=-41.89、-11.29、-62.24,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t=8.49、4.36、4.47,P<0.05);而与辐射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给药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F=5.25、9.79、15.35, P<0.05), 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F=20.17、11.75、11.98, P<0.05)。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射可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安多霖对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安多霖抑制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上调Bcl-2及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改变了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碳重离子与X射线对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A549细胞分别进行碳重离子和X射线照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料对照射后固定的细胞进行染色,计算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照射后48 h细胞内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H2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存活曲线显示,碳重离子造成的细胞存活分数远低于X射线,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t=4.77、14.53、14.54,P<0.05),导致大部分细胞进入凋亡途径。碳重离子与X射线辐照后DNA-PKcs的表达上调(t=10.91、5.05,P<0.05)。结论 碳重离子照射对肺癌细胞造成生物学效应远高于X射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免疫荧光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后,用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镁的培养基培养神经干细胞,选择出硫酸镁的合适浓度为1.25 mg/ml。将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照射+硫酸镁组,照射+硫酸镁组神经干细胞加入1.25 mg/ml的硫酸镁培养24 h后,分别用2和4 Gy 60Co γ射线对单纯照射组及照射+硫酸镁组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48和72 h用CCK-8对各组进行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的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各时间点反映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t=5.33~8.44,P<0.05),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30.60~71.22,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硫酸镁组除24 h时间点外余各时间反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有所上升(t=2.45~4.71,P<0.05),各时间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t=6.73~41.12,P<0.05)。结论 硫酸镁具有减轻电离辐射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损伤,降低电离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