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对卵巢上皮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3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行3.0T常规磁共振成像(mage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系数b=0、800s/mm2)扫描;术后比对病理及影像,鉴别盆腔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对两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测量每一枚淋巴结的ADC值(MeanADC、MinADC、MaxADC)、径线(短径、长径、短长径比),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各自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间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脉管癌栓、输卵管侵犯、大网膜转移以及腹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部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的MeanADC、MinADC、MaxADC值、短径及短长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x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为0.976。MaxADC=1.082×10-3mm2/s作为鉴别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93.2%。结论 ADC值对盆腔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ADC)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ADC)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MeanADC值和MinADC值在预测直肠癌发生的诊断潜力。方法 手术前接受常规MR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的直肠癌病例185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测量直肠癌癌灶的MeanADC值和MinADC值,并研究其与直肠癌T分期、N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周围神经侵犯、壁外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MeanADC值、MinADC值与T分期、N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周围神经侵犯、壁外血管侵犯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明显关系(P>0.05);与MeanADC值相比,MinADC值在鉴别高分化、低分化直肠癌的诊断效能更高(高分化以0.930×10-3 mm2/s为截断值,敏感度80%、特异度88%,低分化以0.750×10-3 mm2/s为截断值,敏感度94.0%、特异度74.1%)。结论 MeanADC值和MinAD...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01-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比较分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最长径、最短径及短/长径之比。结果 (1)26例宫颈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5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78枚;(2)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为(874.19±158.72)×10~(-6)mm~2/s),较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921.45±232.98)×10~(-6) mm~2/s]略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原发灶ADC均值为(918.78±146.06)×10~(-6)mm~2/s),与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ADC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中位数分别为16.50 mm、7.00 mm,最短径中位数分别为8.50 mm、5.00 mm,短长径比的中位数为0.55、0.6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利于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是ADC值测量对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1.5T磁共振腹部检查的95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观察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MR表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诊断效能。结果:①95例患者共检出肿大淋巴结146枚,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为81枚、65枚。在MR信号是否均匀及是否成簇分布方面,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均大于非转移淋巴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ADC值小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分析:长径、短径、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4、0.505、0.866,阈值分别为1.915 mm、1.200 mm、0.750×10~3mm~2/s;AD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9%、71.1%,显著高于长径(56.1%、47.4%)及短径(61.0%、53.3%)。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宫颈癌患者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4例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肿大(短径≥0.5 cm)的初诊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肿大淋巴结以及宫颈癌原发灶的ADC值,并计算出相应的rADC值(淋巴结ADC/癌灶ADC),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及rADC值.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以及rADC值对宫颈癌患者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宫颈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6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5枚,转移性淋巴结ADC值、rADC值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阈值为0.997×10-3 mm2/s,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3%、71.43%;r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695,诊断阈值为1.16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9%、77.14%.结论 ADC值和rADC值均对宫颈癌患者盆腔转移性淋巴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rADC值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ADC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33例,腺鳞癌1例,腺癌1例,患者术前均接受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检查,根据影像结果明确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最小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磁共振检查发现短径超过0.8cm盆腔淋巴结95个,其中明确淋巴结转移108个,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T2信号强度略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平均ADC值以及最小ADC值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成像能够清晰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在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准确性较高,同时可通过对淋巴结ADC值的定量分析预测宫颈癌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并检验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临床—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多参数诊断模型并进行检验。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活检是否伴有转移性淋巴结分为转移组(30例)、非转移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WI、DCE-MRI参数,多因素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临床—DWI+DCE-MRI多参数诊断的列线图模型,采用Discrimination、Calibration对所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早期强化率(EER)高于非转移淋巴结,峰值时间(Tmax)、表观弥散参数(ADC)值低于非转移淋巴结,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Ⅲ型患者多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Tmax、EER及TIC分型均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OR=15.498、24.484、0.492、0.272、10.904、19.417,P<0.05);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预测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诊断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DWI使用单次平面回波技术,身体相控阵线圈,b=0、400、800 s/mm2。20例非子宫疾病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对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DWI的ADC值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宫颈癌在DWI表现为弥漫高信号,其ADC值为(0.89±0.07)×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子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为闭孔淋巴结,DW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结论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和ADC显示更为突出,DWI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锋  洪欣 《中国医学创新》2022,(34):165-16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颈癌病理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102例,均行MRI平扫和DW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平扫判断子宫颈癌病理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 Kappa=0.385,一致性差;DWI判断子宫颈癌病理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Kappa=0.678,一致性佳;MRI平扫联合DWI判断子宫颈癌病理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 Kappa=0.787,一致性极佳。MRI平扫联合DWI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81.29%、84.80%和88.98%;MRI平扫分别为66.04%、76.98%、76.64%和66.46%;DWI分别为82.39%、79.86%、82.39%、79.86%。Ⅱb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822±0.109)×10-3 mm2/s,明显低于Ⅰb期和Ⅱa期(P<0.05);转移性淋巴结ADC值为(0.843±0.110)×10-3 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36例,其中鳞癌32例,腺癌4例。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500、1000s/mm2)检查,分别测量盆腔转移淋巴结短轴径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盆腔转移淋巴结DWI信号颇具特征性,呈现高信号或较高信号,ADC值为(1.071±0.220)×10-3 mm2/s;2)常规MRI和DWI检查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0%、88.7%、81.3%和83.1%、94.3%、88.9%;3)淋巴结短轴径分别以5mm、7.5mm为阈值时,DW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58.3%、60.5%和81.2%、85.4%、81.9%。结论 DWI不受淋巴结大小影响,对盆腔短轴径小于10mm的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T2WI对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术前均行DWI及T2WI检查,观察淋巴结的信号强度、最长径、最短径及短/长径之比、ADC平均值及最小值,收集磁共振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情况,并对比转移以及非转移淋巴结ADC值。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71个,139个,共210个;磁共振结果显示: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81个,129个,共210个;磁共振和术后比病理结果显示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数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淋巴结的T2信号强度高于非转移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ADC平均值及最小值低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DWI联合T2可以清晰地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情况,并且可以利用淋巴结的ADC值来判断宫颈癌是否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明显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上腹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上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区域淋巴结清扫送检,并于术前行上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不同上腹部肿瘤淋巴结水分子表观扩散系数(ADC)、短径,比较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水分子ADC、短径,分析ADC值、短径对上腹部肿瘤N分期的准确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磁共振DWI成像对上腹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诊断,83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中3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7.35%;上腹部肿瘤患者不同病灶部位淋巴结ADC值及短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ADC值显著低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转移淋巴结短径值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经ROC曲线分析,取ADC值1.37×10~3s/mm~2为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其AUC为0.843,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82.69%,取短径11.68mm为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其AUC为0.738,敏感度为61.29%,特异度为80.77%。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上腹部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对头颈部淋巴瘤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平顶山院区经病理诊断证实的42例头颈部淋巴瘤患者及51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另选取同期40例颈部良性淋巴结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DKI检查,比较3组患者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KI参数[弥散系数(D)、峰度系数(K)值],比较头颈部淋巴瘤不同病理亚型患者ADC值、D值、K值。绘制ROC曲线分析DKI对头颈部淋巴瘤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头颈部淋巴瘤组患者ADC值、D值最低,其次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最高(P<0.05);头颈部淋巴瘤组患者K值高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组、良性淋巴结组(P<0.05)。霍奇金淋巴瘤(HL)组患者ADC值、D值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DC值、D值、K值鉴别诊断头颈部淋巴瘤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18(0.61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检查。手术共切除淋巴结1590枚,将短径≥5 mm的392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及表观弥散系数ADCmin、ADCmean和原发癌灶的ADCmin、ADCmean,计算淋巴结的S/L、rADCmin、rADCmean,比较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学指标及ADC值差异。结果 转移淋巴结的L、S、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转移淋巴结的ADCmin、ADCmean、rADCmin、rADCmean均显著小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ADCmin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z(0.956)最大,高于其他ADC值及形态学指标;以ADCmin=759.0×10-6 mm2/s作为鉴别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2.1%。结论 DWI尤其ADCmin有助于鉴别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磁共振( MRI) 扩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慢性炎症表观弥散系数差别,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周围叶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病理证实13例前列腺癌、9例慢性前列腺炎1.5T MRI DWI 研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前列腺癌及炎症DWI特征及ADC值差别.结果 13例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为(0.78±0.31)×10-3mm2/s, 9例慢性前列腺炎ADC值为(1.02±0.29)×10-3mm2 /s,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5T MRI DWI对前列腺周围叶肿瘤与炎症组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的性质,并探讨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9例,所有淋巴结依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性淋巴结组和反应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盆腔MRI检查,计算所有淋巴结的ADC值.2组之间大小、ADC值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 反应性淋巴结组大小为(0.7±0.21)cm,小于转移淋巴结组大小(1.3±0.34)cm,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转移性淋巴结组的ADC值为:(0.79±0.31)×10-3mm2/s,明显低于反应性淋巴结的ADC值:(1.42±0.42)×10-3mm2/s,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1,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0.86×10-3mm2/ s,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7%.结论 ADC对子宫内膜淋巴结转移有很高诊断价值,MR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系数取b=800 s/mm2。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恶性病变的ADC阈值并用于病例诊断。结果磁共振的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在b=800 s/mm2时,正常腺体、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2±0.21)×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854,1.106)×10?3mm2/s。把恶性肿瘤95%可信区间上界1.106×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5.7%。结论 DWI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ADC值是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戍像(DWI)、灌注成像(PW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SignaHDx1.5T磁共振对51例颈部单侧或双侧肿大淋巴结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其中28例为恶性病变,23例为良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然后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淋巴结的DWI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DC)、PWI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C)。结果在DWI序列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艮性组的ADC值为(1.658±0.176)×10^-3 mm2.S-1,恶性组的ADC值为(0.858±0.158)×10^-3mm2·s-1,恶性组的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P〈0.05)。良性淋巴结的TIC曲线多表现为Ib型,而恶性多为Ia型,Ic和II型曲线敏感度、特异度不高。结论联合应用DWI和PWI,有利于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可提高病理性淋巴结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肝脏结节性肝癌和血管瘤中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对79例肝脏实性结节性病变(肝癌47例,血管瘤32例),进行磁共振的DWI扫描,利用功能软件FunctoolADW4.3测量结节性病变的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结节性肝癌在DWI上为均匀的稍高信号,边界非常清楚,血管瘤在DWI上也是均匀的更高信号,边界非常清楚;在1.5T上,ADC值测量的平均值血管瘤高于转移性结节性肝癌(P〈0.05),转移性结节性肝癌高于原发性结节性肝癌(P〈0.05);在3.0T上,ADC值测量的平均值血管瘤高于转移性结节性肝癌(P〈0.05),结节性转移性肝癌高于原发性结节性肝癌(P〈0.05)。结论依据磁共振DWI图像和ADC值,对肝脏结节性肝癌和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早产儿HIE,以45例正常早产儿为对照,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DWI(b=1 000 s/mm2)检查,获取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两侧额、顶叶深部白质、基底节区、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核、脑桥区ADC值。结果:HIE患儿顶叶深部白质的ADC值[(1.83±0.09)×10-3 mm2/s]高于正常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顶叶深部白质ADC值为1.84×10-3 mm2/s时,鉴别HIE患儿与正常早产儿的灵敏性为50.0%,特异性为84.4%。结论:顶叶深部白质ADC值可以提供诊断早产儿HIE的有效阈值,有助于提高早产儿HIE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