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为后续合理用药管理实施干预提供实践分析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1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0例及使用卫生部文件规定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的病历82例,对抽取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3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13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6%,且均无感染;2011年6月6例患者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77支,其中5例患者用药合理,合理率为83.3%。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必须实施干预改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用药医嘱改进明显,后续宜继续监测点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 12月与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合高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阐述我院医师与药师共同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与成果。结果:采用该模式进行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后,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1.24%降至24.90%;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从89.90%升至96.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0.30%降至60.0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88.22%降至28.21%。结论:医师参与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模式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1):37-39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相关指标,供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00例作为研究组,并与按照原有处方点评方法点评的Ⅰ类切口手术完整病例300份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以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在处方点评方法改进前后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处方点评方法,使得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显著下降,也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率,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9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参与使用后2010年4—12月病历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法与用量等趋向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探索临床药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多种误区及不合理现象,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遴选抗菌药物、点评处方与病例、监测Ⅰ类切口用药、参与会诊、合理用药宣教中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和服务,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显著下降.临床药师为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成效。方法通过对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查阅骨科清洁切口手术病历,对在点评过程中有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点评,药师将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使骨科清洁切口的预防用药率降低,药品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疗程合理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药师积极主动参与科室用药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水平,尤其对于抗菌药物指标严重超标的科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3年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抽取病史资料,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略有波动,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合理性有明显改善。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边原  杨勇  闫峻峰  陈鸣  龙恩武  李刚 《中国药房》2013,(44):4198-4201
目的:提高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某院在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上的措施与方法,并抽取2012年4—10月(干预前)和2012年11月-2013年5月(干预后)所有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每月200份,及住院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每月40份,通过合理用药信息系统进行处方和医嘱审核,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该院门诊处方越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选择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选择趋向合理性,且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出现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对医务工作者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处方点评小组,分级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采用合理用药相关网络系统干预和医嘱审核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医院儿科美罗培南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并分析评价该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在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结合儿科临床相关感染特点,参照相关感染性病种的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建立医院儿科美罗培南临床应用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使用美罗培南的232例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结果该药使用总体合理率77.16%。用药指征符合率96.98%,联合用药合理率89.22%,用法用量正确率100%,病原学与疗效评估合理率73.28%,考核管理合理率99.57%。结论建立的儿科美罗培南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可用于规范该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该院美罗培南临床应用情况一般,针对存在的问题,临床药师应加强此类药物专项点评与监护,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光晔 《中国药房》2012,(22):2097-2098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临床药学干预等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变化。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平均住院时间下降1.09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62.09%,抗菌药物应用更趋规范、合理。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干预临床用药,提高了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临床药师工作效率。方法:在我院引入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以处方点评工作为例,对我院药剂科引入系统前后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合格率的变化做一些比较、探讨。结果与结论:该系统提高了临床药师处方点评的工作效率和规范性、准确性,确保了点评结果的质量和合格率,提高了我院药学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安全、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建议.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43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为用药后的前30 min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速发性变态反应,其中以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发生率最高,有1例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孟晓晖  胡建新  王健 《中国药房》2014,(37):3463-3466
目的:构建临床药师制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介绍我院运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工作组织及制度体系、工作模式和效果评价的实施情况;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临床药师制工作的效果。结果:通过建立实施机构和完善工作制度、确立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并实施、进行质量检查和持续改进、进行效果评价的PDCA循环,我院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临床药师制模式。经对其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服务质量4项一级指标(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参与医学/药学查房和处方点评由574次、712例次增加到1 080次、1 200例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6.11%下降至45.45%;住院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由49.69%下降至43.86%;医师/护士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由13.70%/17.52%上升至61.51%/64.44%;住院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的变化幅度最大由1.43%上升至56.97%。另经TOPSIS法分析发现,2009年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值为0.048,2010年至2012年的Ci值逐步增高,至2013年Ci值为0.945,以2013年综合评价效果为最佳。结论:通过构建临床药师制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临床药师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临床药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新模式,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前(2007年1~3月)、后(2008年1~3月)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后,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下降了5.56%,围术期及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查房行之有效,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京医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门、急诊处方并进行统计评价分析。结果:同期相比,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从5.80%下降到1.51%;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6.36%下降到12.12%。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处方点评工作提高了处方书写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