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贤军  茆家定  吴佩  黄鹤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99-2400
目的:分析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作用.方法:将7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根据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组和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及胰管对肠黏膜端侧吻合组.比较两组之间胰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彭Ⅰ式胰肠吻合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胰漏发生率较其它吻合方式明显减低(χ2=4.11,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与吻合方式以及肠内的营养支持有密切关系,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三种胰肠吻合方式下两类胰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三种胰肠吻合方式下两类胰漏发生的差异。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8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n=36)、胰肠端端双层套入吻合组(B组,n=28)和胰肠端侧双层套入吻合组(C组,n=25)。组间胰漏发生例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无胰漏发生;B组发生胰肠吻合口漏1例(3.2%)、单纯胰腺渗漏5例(17.9%);C组发生胰肠吻合口漏1例(4.0%),单纯胰腺渗漏4例(16.0%)。3组间胰肠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单纯胰腺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A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2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以减少沿缝合针孔渗漏的单纯胰腺渗漏发生机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判定和区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确立。  相似文献   

3.
21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胰头癌8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5例,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随访6~24个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胰漏与消化道出血,B超复查均未发现胰腺残端积液,均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不足表现。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常规用于PD术。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是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及部分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而胰肠吻合口漏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甚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是1966年由彭淑牖设计的。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率。笔者于2005年以来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应用于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并做了一些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有效的预防胰漏的发生。作者近2年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捆绑式胰肠吻合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种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法对胰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比较传统和改进胰空肠黏膜吻合术后胰漏的发生率。结果35例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患者中有3例8.5%(3/35)出现胰漏,改进胰管黏膜吻合组无1例发生胰漏O%(0/25),2者有显著差异(P〈0.05);胰瘘相关死亡率为33.3%(1/3)。结论改进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胰漏的发生,胰肠吻合方式是影响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术后给予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治疗,B组患者术后给予捆绑式吻合治疗,C组患者术后给予套入式吻合治疗,观察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临床中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给予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吻合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行胰空肠端端吻合,其中31例采用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42例采用胰管内置支架管引流。结果31例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患者无胰瘘发生,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12.9%;而42例胰管支架管引流病例中2例(4.76%)发生胰瘘,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时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能降低术后胰瘘及其它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3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4月施行过的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照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胰管对肠黏膜吻合组、改良Child吻合组及捆绑式吻合组,分析各组的胰肠吻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胰瘘率、腹腔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消化吸收障碍率等指标。结果 3组之间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率有明显差异,胰管对黏膜吻合组明显低于另2组,而其他相关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胰肠吻合方式无关,而胰管对肠黏膜吻合可以减少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发生,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61例成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病人,对患者术式选择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消化道重建方式Child 55例,Whipple 6例;胰颈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术45例,套入端端吻合术10例.全组61例中共12例(19.6%)发生并发症,其中胰漏3例,胆漏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水肿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胆道感染2例.结论 根据胰腺颈部的面积,胰管和相应空肠直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预防胰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以减少胰瘘的发生。方法我院普外科2011年8—11月完成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首层均采用胰管与空肠黏膜三针吻合,第二层为胰腺与空肠黏膜下层的吻合,第三层为胰腺包膜与空肠浆肌层缝合的端侧胰管空肠吻合。结果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胰瘘,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住院15-20d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改良端侧胰管空肠吻合操作简便,能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捆绑式胰胃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行捆绑式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淋巴瘘4例,胃排空障碍9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裂开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胰瘘。出院3~6个月67例复查胃镜示胰胃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是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端癌以及胰头癌等肿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术,其特点是病灶切除完全、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等,但是该手术过程中胰肠吻合是重要的操作过程,并且术后的并发症也多与此相关[1]。因此选择合适的胰肠吻合术式极为重要,临床上胰肠吻合术式常见为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改良Child胰肠吻合术及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目前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术式临床仍存争议,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院住院15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探讨上述3种术式的合理选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 duodenect my,PD)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残留胰腺与消化道的吻合方法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改进,彭淑牖教授发明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已被国内外多家医院采用,其近来倡导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采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历来为腹外科较大型规范手术之一.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肠吻合口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3.5%,而其引起患者死亡率为25%。为了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如胰腺残端(胰管)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套入式胰肠吻合降低胰瘘发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5例PD的临床资料,消化道重建均行Child术式,用4—0的Prolene线行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95例PD病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经引流后短期内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方法预防胰瘘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胰腺残端、胰管内放置引流管、娴熟的吻合技术、正确放置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7.
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术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40例行胰肠套入吻合术,出现并发症17例(42.5%),其中胰痿8例(20.0%).17例行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出现并发症2例(11.8%),未发生胰痿.两种术式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胰瘘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预防胰瘘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胰肠套入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行PD的患者按照李江涛等人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行胰肠吻合并加行Braun’s吻合术。结果30例患者中,手术时间150~330min,平均226min;术中出血量100~12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时间7~20d,平均12d。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2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均未出现胰瘘,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及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方式,可最大程度减少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漏的发生与给予临床治疗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35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中术后发生胰漏6例(4.44%),死亡5例(3.70%)。6例胰漏患者中死亡1例,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1例,其余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胰管吻后方式、胰管支架放置方式、手术时间与胰漏发生无明确关系(P均〉0.05)。术中出血量〉1 000 mL可增加胰漏发生率(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可预防胰漏的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发生与术中技术因素及术后一些积极的处理措施有明显关系。精湛的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措施的合理采用是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改良端侧胰管空肠吻合;对照组采取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8.1%;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端侧胰管空肠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短,预防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