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4.
方全 《中国医刊》2001,36(9):11-12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endocarditis)是指由细菌等微生物直接感染心内膜而产生的炎症。按病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 ,虽然时间上无明显界限 ,但两者的病原学常不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或淋病双球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属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各种嗜血杆菌。后者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 ,多为齿龈、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导致无症状性菌血症的后果。除先天性心脏病外 ,近年来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比例减少 ,而介入治…  相似文献   

5.
<正> 成年人可能发生的各种心脏病均可见于老年人,其发生率则取决于各种心脏病的年龄特征及存活率。一般来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和肺原性心脏病较多见,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此外,为老年人所特有的而且颇为常见的是心瓣膜、心肌和传导系的退行性变。其临床表现可较隐袭,但可酿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或猝死。  相似文献   

6.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8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风湿活动,2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的诊断进行探讨。风心病并发风湿活动,沿用Jones诊断标准敏感性很低,易造成漏诊。本文风湿活动主要表现为心衰,其次为游走性大关节酸痛。而血沉、抗“O”增高检出率较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因院外已不规则用过抗生素,故发热、血培养阳性率亦很低。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时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相似文献   

10.
1一般资料产碱杆菌属分为粪产碱杆菌和脱硝产碱杆菌,脱硝产碱杆菌又分为脱硝亚种和木糖氧化亚种。小儿木糖氧化产碱杆菌败血症临床上比较少见,2007年至2008年我们收治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感因素,心内结构异常、高速血流冲击导致内膜受损是发生IE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革兰氏阴性(G-)杆菌肺炎在临床上越来越多,但产碱杆菌肺炎仍为少见。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88年9月收治的产碱杆菌肺炎23例,现就诊断和治疗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和抗生素广泛的应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日渐稀少。但既往国外文献报道的由静脉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偶有发生,1999-2008年我们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变迁(附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或赘生物、手术时心瓣膜活检组织培养,提示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但在逐渐减少;草绿色链球菌似有增加趋势,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杆菌无变化,但占有一定比例,肠球菌仍少见。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的减少可能与有效的抗葡萄球菌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贵 《四川医学》2009,30(10):1605-160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7.0%,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分布呈现多样性;真菌占4.3%。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的抗菌活性最强,可作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7.
黄飞琼  高玲  李仲智 《北京医学》2000,22(3):163-165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儿均使用多种抗生素,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未能控制,体温下降。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治疗,摘除心内赘生物并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4例患儿施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结论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袁学琴  芦涛 《中外医疗》2012,31(12):69-69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原先患有心脏疾病的47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3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老年性瓣膜退行性改变7例,未患有心脏疾病的5例;所有患者中血培养阳性33例,其中链球菌2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3例;经内科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在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基础上发病,致病菌仍以链球菌为主,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已不能完全使疾病痊愈,应探讨内、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发热(92%)和心脏杂音(88%)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包括心力衰竭(56%)和动脉栓塞(20%)。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为36%,本组无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6%,经胸心脏彩超发现赘生物42例,发现瓣膜粗糙4例。进行血培养48例,阳性率52%。采取药物治疗23例,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未愈,4例死亡;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心脏杂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心脏彩超的检出率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分析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其基础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为主,占87.1%,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较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脾大、杵状指、贫血。超声心动图(UCG)检出赘生物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