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气管插管吸痰对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nCPAP+气管插管吸痰组(A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B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A组采用nCPAP给氧治疗联合气管插管吸痰,B组采用婴儿型呼吸机机械通气。观察血气分析动态检测,治疗效果、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在改善通气有明显效果,能取得纠正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但弱于B组改善通气效果。两组治愈率相似,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相近;治疗费用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CPAP+气管插管吸痰治疗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技术要求较低,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接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急诊手术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7例死亡,19例致残。并发症共15例,其中术后继发性出血致脑疝7例,中枢性呼吸衰竭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3%。结论:针对不同患者术前正确评估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采取麻醉诱导和维持期平稳、掌握精准的麻醉剂量和综合治疗能极大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o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OSAHS患者2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手术,术后留置经鼻气管插管。带管期间,给予镇静、镇痛、呼吸道管理、心理教育等临床处理,并监测处理前、处理期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OSAHS留置气管插管1 h后至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明显低于处理前(P<0.05~P<0.01),6 h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提高,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的临床处理,重度OSAH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安全、有效,能有效避免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48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早期气管插管合并其他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措施抢救该类患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早期气管插管是抢救AS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3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呼吸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例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转入的13例重症SARS患者中,已有3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余患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随着病情的进展,有1例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并有2人次更换气管插管。结论对无创呼吸支持无效病例应采取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支持,以增加患者的救治机会。气管切开前先行气管插管有助于减少缺氧的发生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播散,规范化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7.
刘英  雷贤英  徐陶  唐一超 《四川医学》2010,31(2):205-207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全血胆碱酯酶含量和机械通气时间、阿托品用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47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在气管插管前、停用机械通气时、拔除气管插管时,分别测定胆碱酯酶(ChE)、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同时记录阿托品的用量。结果呼吸衰竭时,ChE、PaO2极低,此时需机械通气治疗,阿托品用量较大;当ChE恢复至正常值的60%左右时,患者肌力部分恢复,可停用机械通气和阿托品治疗,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除气管插管时,ChE、PaO2显著升高,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停用机械通气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时,ChE、PaO2极低,必须机械通气支持;当ChE恢复至正常值60%左右时,可停用机械通气和阿托品治疗,观察24h,病情未反复,可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安置国产支架治疗严重气道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均采用常规咽喉部局麻及环甲膜注射利多卡因后经纤支镜引导放置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以下简称NT—支架)。结果:15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随访至发稿,12例恶性肿瘤患者,未做任何治疗的5例生存期4—6个月,坚持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6例生存期12—18个月,2例良性气道狭窄放置后20个月仍存活,另有1例食管中上段癌放疗后致气管狭窄自1999年10月放置NT—支架至今37个月仍无支架移位,无任何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较好。结论:经纤支镜引导下放置国产NT—支架是治疗严重气道狭窄既经济又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部肿瘤并COPD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应用解痉化痰药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氧疗。术中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减少对肺部的揉搓,彻底切除肺大疱,必要时同期行肺减容手术。术后行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心血管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辅助呼吸。结果术后31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7例出现肺叶不张,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经治疗痊愈。1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10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8例给予呼吸支持后缓解,2例因严重感染不能控制,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胸部肿瘤并COPD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采用股-股体外循环技术成功救治严重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例经体外循环辅助下解除呼吸道梗阻手术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通过右侧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其中1例为袖式气管切除,1例为气管内异物取出,另1例为压迫气管肿瘤切除。结果 3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体外循环时间27~147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体外循环解除严重呼吸道梗阻是可行的。围手术期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8例实施气管插管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这18例COVID-19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插管前意识状态、给氧方式等基本信息。由实施气管插管的麻醉医生评估并记录患者的插管条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0.39±8.02岁,插管前15例(83.33%)患者进行了无创呼吸机治疗,13例患者(72.22%)插管前意识状态是清醒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有显著下降(P<0.05)。患者气管插管条件的优良率为94.44%,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目前有死亡5 例,有1例已行气管切开,有12例患者仍在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例患者机械通气效果差,目前已行ECMO辅 助。共16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参与了气管插管操作,插管时均采取三级防护,目前尚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结 论 对于有气管插管指征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建议早期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支持,增加患者的救治机会。插管过程中需谨慎使用麻醉药物,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最大化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DilationalTracheostomy,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优劣。方法回顾2012年2月一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76例需行气管切开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其中经传统手术气管切开19例,经皮气管切开57例,术前、术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GlasgowComaScale)二种神经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观察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瘘、食管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_术在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有效快速建立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心脏手术后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10例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当循环功能稳定后,拨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结果:8例顺利撤离呼吸机,两例患者由于并发肺部感染导致严重呼吸衰竭,重新接受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结论:心脏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的患者,能够平稳地接受由有创机械通气向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提高生存率。方法1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病房环境护理、体位护理、正确吸痰、痰菌培养、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等呼吸道护理措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呼吸道均能保持良好通畅,呼吸道感染率为20.9%,生存率为88.2%,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总优良率为75.3%(134/178)。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孙青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813-813,812
目的为使气管切开的患者尽早康复,减少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因头部、胸部外伤、急性喉炎(包括白喉)等呼吸道分泌物积留而发生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全组经10—28d的护理与治疗,原发疾病显著好转,气管切开伤口拔管愈合。结论气管切开术为一急救的手术,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套管,解除呼吸困难,使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two rare cases of tracheobronchial injury (TBI) follow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Both intubations were easy and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anaesthetists. The injuries for both cases were possibly caused by the tip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A 27-year-old woman regurgitated copiously during inducti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for a Caesarean section. She had a full-thickness TBI 2 cm above the carina, which was repaired through an open thoracotomy. A 68-year-old woman undergoing left mastectomy was intubated with a 7.5-mm endotracheal tube for general anaesthesia. 24 hours after extuba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widesprea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There was no associated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The fragile tracheal tissue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d old age was possibly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injury. Both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ethods can be safely used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endoscopic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方法对62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A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B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气道分泌物引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A组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B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符合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有助于改善呼吸衰竭、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24-26+30
目的 讨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治疗;B组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每分钟通气量(MV)、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PaO2、MV、PaO2和PaCO2比较中,A组与B组无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PaO2、MV、SaO2和PaSO2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效果相当,可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临床上可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46例)和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3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第1d、3d、5d、7d血清CRP、PCT水平,比较CRP、P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血清C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在入院后第1d、3d、5d、7d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在入院后第1d、3d、5d、7d始终高于非急性呼吸衰竭病情组,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血清CRP、PCT并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特异性为0.773、敏感性为0.817,AUC为0.873,明显高于血清CRP、PCT两项单独检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和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存在密切关联性,通过联合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能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