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分为单独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单独治疗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基础上D-二聚体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两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弹力图、临床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D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中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血浆黏度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R值、K值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MA值、α角度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单独治疗组72.00%(36/50)(χ2=13.255,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单独治疗组20.00%(10/50)(χ2=6.061,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DD水平监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23例牙周病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系统治疗组62例,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从中医症候疗效和牙周临床指标,如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等几个方面观察比较两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1%,牙周系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牙周系统治疗组.牙周临床指标统计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PD值分别为(3.30±0.90)、(3.60±0.70)mm,BI分别为(2.05±0.23)、(1.97±0.5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D值:(6.46±1.09)、(6.72±0.84)mm,BI分别为(3.43±0.47)、(3.4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MGVs为(110.06±34.74),与治疗前(105.89±3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GVs为(122.73±26.91),较治疗前(109.17±28.2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MGVs改善较牙周系统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PD、PAL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牙周系统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与术后3个月情况相同,而两组间比较发现,牙周系统治疗组PAL为(5.42±1.04)mm,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5.12±0.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BI为(2.22±0.3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1.91±0.1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12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A 组)、缬沙坦治疗组(B 组)、阿魏酸钠+缬沙坦联合治疗组(C 组),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浆 ET、NO 及 UAER 的变化。结果 A组、B 组、C 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P 〉0.05);A 组、B 组治疗后血浆 ET 和 UAER 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血浆 NO 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C 组血浆 ET 和 UAER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血浆NO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结论阿魏酸钠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 ET、UAER,升高 NO,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64例ACI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40例)、电刺激组(42例)、电针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电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VFSS评分和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联合治疗组较电刺激组、电针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与电针组VFSS评分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ACI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N M ES与电针治疗相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任大利  苗保霞 《中外医疗》2009,28(27):90-9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并用Epo组)6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治疗组(并用Epo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成规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2组治疗后在呋噻米、地高辛应用剂量减低人数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并用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安全有效,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提高,降低了死亡率,改善了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2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成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仅对症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P〈0.05)。(2)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57.9%、42.9%和73.8%,对症治疗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激素组比联合治疗组疗效差(P〈0.05)。(3)将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4)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缓解组血肌酐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较单用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IMN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中危和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肾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结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和联合放疗治疗组(治疗组)各28例,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35、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年随访对照组有效20例(71.43%),治疗组有效28例(100%);5年随访对照组有效13例(46.43%),治疗组有效27例(96.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疙瘩手术后联合放疗明显减少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奈普生胶囊、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连服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3.987,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血尿酸(BUA)、血沉(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T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强的松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予大鼠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备大鼠马兜铃酸肾病模型20只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予强的松10mg/(kg·d)水溶液灌胃4周,非治疗组不予治疗,观察4周时未治疗组和治疗组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4周时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肾组织TGF-β1、CTGF和F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马兜铃酸肾病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7-71+76
目的 探讨孕12周前亚甲减的治疗对妊娠结局及12月龄子代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宁波城区妇幼保健门诊进行初次产检建册的<12周的单胎孕妇。产前:将被诊断为亚甲减的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17例)和观察组(152例),治疗组给予L-T4治疗。同期无异常孕妇为对照组(8001例),比较各组妊娠结局。产后:亚甲减的孕妇中无其他合并症并足月分娩的子代作为(子代)治疗组(136例)和(子代)观察组(93例),对照组中随机抽取无合并症且足月分娩的子代作为(子代)对照组(186例)。分析各组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率及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三组的足月小样儿、流产或死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妊娠期高血压、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无差异(P>0.05)。(子代)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子代)对照组和(子代)治疗组(P<0.05);12月龄时(子代)观察组身高低于(子代)对照组和(子代)治疗组(P<0.05),三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发育商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运动及语言:(子代)对照组高于(子代)治疗组及(子代)观察组(P<0.05);精细动作:(子代)观察组低于(子代)对照组和(子代)治疗组(P<0.05)。结论 孕早期亚临床甲减会增加早产及糖尿病风险,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12月龄时体格及某些方面智能发育,早期治疗可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复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分成四组: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正常组,前3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四氧嘧啶按220mg/kg体重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一次,5d血糖升高稳定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用中药和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模型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测定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血糖含量。实验结束,从眼球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正常组的血糖含量,造模前依次为(6.37±0.75)、(5.59±1.23)、(6.27±0.93)、(5.87±0.98)mmol/l,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5d血糖为(13.42±3.49)、(14.80±3.63)、(15.97±6.30)、(7.94±1.15)mmol/l,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和〈0.01,差异显著,造模组明显高于造模前;治疗后7d血糖为(9.41±5.09)、(8.34±1.73)、(13.96±6.03)、(6.60±1.05)mmol/l,治疗后有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各组分别为(1.47±0.50)、(1.69±0.49)、(1.84±0.42)、(1.92±0.45)mmol/l,治疗1组降低明显,治疗2组也有一定程度降低。总胆固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1组、治疗2组血糖、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虾青素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虾青素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虾青素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芬必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而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均〈0.01);(2)两组治疗后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均〈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3)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虾青素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脱达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主要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其中接受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60例(SIT组),采用药物对症治疗患者30例(药物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进行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sIgG4)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1年后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IT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sIgE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gG4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IT组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33水平: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IT组症状VAS评分与血清sIgE(r=0.077,P>0.05;r=-0.070,P>0.05)、sIgG4(r=-0.054,P>0.05;r=-0.056,P>0.05)以及IL-33水平(r=0.186,P>0.05;r=-0.024,P>0.05)均无关。(5)SIT组共皮下注射1 236次,出现128次局部轻度不良反应(10.35%),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SIT和药物对症治疗均能改善AR患者症状,SIT疗效优于药物对症治疗。SIT治疗后患者血清sIgG4水平明显升高,IL-33降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进行甲状腺素治疗的治疗组(n=72),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血常规、血压、心率(HR)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改善显著(P〈0.0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变化不显著。心脏泵血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Co)]和结构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径(LVDD)]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贫血均有所纠正(P〈0.01),治疗组纠正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改善不显著。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均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未出现甲状腺素替代的不良反应。结论甲状腺索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中的使用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Tourette[BF]’[BFQ]s综合征(TS)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TS患儿65例随机分为托吡酯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24,予氟哌啶醇),治疗48周(两组分别有1、4例放弃治疗)。托吡酯治疗组按年龄分为幼儿组、年长儿组,按发作形式分为肢体组、头面组和混合组。TS患儿于治疗前、治疗中(4、8、24及48周)进行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①第8周末托吡酯治疗组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40%),(P<0.01)。托吡酯治疗组YGT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48周末,托吡酯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P<0.01)。托吡酯治疗组YGT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第24周末幼儿组有效率(95%)高于年长儿组(82.6%),(P<0.05),幼儿组YGTSS总分低于年长儿组(P<0.05);减分率高于年长儿组(P<0.05)。肢体组有效率(90%)高于混合组(54%),(P<0.05)和头面组(76.9%,P<0.05)。肢体组YGTSS总分低于混合组(P<0.05);减分率高于混合组(P<0.05)。③第8周末开始托吡酯治疗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能有效地治疗TS,且对年幼患儿及肢体发作患者疗效较佳,长期服用副作用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载体注射液(Lipo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维脑路通治疗)和LipoPGE1(凯时)治疗组,每组32例,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浆中ET、cGRP浓度。结果常规治疗组及凯时治疗组ET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而cGRP值均有增加,但凯时治疗组ET值显著低于ACI常规治疗组,cGRP值显著高于ACI常规治疗组。结论LipoPGE1(凯时)降低血浆ET的表达并使cGRP升高,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寻找疗效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1组(55例),治疗2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量表的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结果: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总体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比较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01);治疗后治疗1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金刚健骨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刚健骨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金刚健骨片组(观察组)60例与骨松宝组(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骨密度(BMD)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步履艰难等症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4)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金刚健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症患者183例,分室上性(AV)组和室性(V)组,AV组分为治疗(AVA)组和对照(AVC)组,AVA组予以胺碘酮,AVC组予以西地兰治疗。V组亦分为治疗(VA)组和对照(AVC)组,VA组予胺碘酮治疗,VC组予利多卡因治疗,通过临床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AVA+VA)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AVC+VC)6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时静脉胺碘酮治疗能有效地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常规与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维生素K 1和K 4常规治疗,序贯治疗组给予序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2组凝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因子I(F I)、凝血因子VI(F VI)、凝血因子IX(F IX)、凝血因子X(F X)、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I),治疗前序贯治疗组为:(90.78±22.45)s、(96.92±23.14)s、(17.36±5.20)s、(5.36±1.39)、(9.19±3.48)、(7.10±2.65)、(26.14±6.59)、(17.11±6.70)、(1.20±0.43)AU/mL,常规治疗组为:(89.66±23.04)s、(95.80±24.75) s、(17.43±5.25)s、(5.38±1.34)、(9.21±3.40)、(7.12±2.60)、(26.17±6.50)、(17.14±6.53)、(1.22±0.44)AU/mL,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序贯治疗组为:(31.32±8.74)s、(40.55±8.79)s、(16.97±5.23)s、(2.18±0.23)、(84.24±16.36)、(72.55±18.63)、(70.51±10.72)、(82.35±15.84)、(3.28±0.79)AU/mL,常规治疗组为:(52.10±11.37)s、(52.14±13.65)s、(16.50±5.99)s、(3.57±0.48)、(64.57±21.15)、(51.88±21.67)、(61.78±13.56)、(62.57±21.18)、(2.46±0.58)AU/mL,治疗后PT、APTT、IN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 I、F VI、F IX、F X、PIVKA-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序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采用常规和序贯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短期治疗时间内序贯治疗措施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