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脑皮质梗死灶周围(梗死侧)和健侧脑皮质及两侧脑皮质移植嗅鞘细胞,观察到嗅鞘细胞向梗死灶迁徙。梗死区域生长相关蛋白43及神经纤维的数目均较移植前明显增多,但差异不明显,以上变化均以双侧细胞移植最为明显。说明嗅鞘细胞在脑梗死大鼠中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健侧脑移植嗅鞘细胞也能起到促进脑梗死大鼠的功能恢复,且双侧移植优于单侧移植。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脑室内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胎龄8~10d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分别于缺血后24h和4周移植至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脑室内和梗死中心,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移植部位不同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且以缺血后24h移植组较缺血后4周移植组迁移趋向性更强。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和梗死中心均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其迁移趋化能力与缺血后移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鼠皮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取孕龄15d Sprague-Dawley(SD)胎鼠皮质细胞培养为神经干细胞;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在移植后2周、4周依据Garcia的18分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行脑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整合情况。结果用胎鼠皮质培养的细胞nestin表达阳性;缺血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缺血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检测到存活的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时可见移植细胞向周围迁移、分化、参与血管形成,并可见梗死区边缘微血管明显增生;缺血移植组大鼠脑GFAP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分离、培养胎鼠皮质细胞Nestin表达阳性,即是大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在脑缺血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分化,并且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并观察其存活、迁移和分化,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化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做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十细胞经立体定向注射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制作大鼠脑绢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伤前24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球的表面细胞表达nestin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脑内损伤灶存在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MAP2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胶质细胞;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到脑损伤大鼠蛛网膜下腔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且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明显有助于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并克隆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研究其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的生物学特征,了解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从Wistar新生大鼠脑室下区分离并克隆神经干细胞,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掺入标记后移植入脑出血同侧的侧脑室或脑出血对侧的尾状核中.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了解移植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将稳定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发现移植后4 d移植细胞仍存在.侧脑室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多在侧脑室周边区存在,尾状核移植组可见移植细胞开始向对侧迁移.免疫荧光双标证实细胞大多分化成神经元,少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够存活,并能有效地穿过室管膜和向脑出血部位迁移.移植细胞在脑内大部分分化成神经元,少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缺血早期半暗带中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无法得到缓解,加之移植后的存活率低,向功能细胞的分化率低,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缺陷。课题组提出整体干预理念,期望给移植细胞提供优化的整体环境。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电刺激小脑顶核相结合整体干预对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与迁移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表皮生长因子反应性神经干细胞,Brdu标记,并用胎牛血清诱导,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8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32):左侧小脑顶核刺激24 h后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再24 h后将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注入右侧侧脑室内;顶核刺激组(n=8):PBS代替神经干细胞,其余同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32):同心圆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不通电其余同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n=8):同心圆电极插入小脑顶核后不通电,其余同顶核刺激组。记录梗死后6,24 h,3,7,14,28 d大鼠的神经功能;分别在移植后3,7,14,28 d处死大鼠,以梗死灶为中心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表皮生长因子反应性细胞表达nestin抗原,并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胎牛血清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经Brdu标记后,85%以上神经干细胞表达Brdu抗原。移植28 d内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与其他3组(P < 0.05~0.01)。顶核刺激+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14,28 d存活细胞数明显多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显著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及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优化的整体环境可提高移植神经干细胞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细胞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从孕龄16天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通过免疫组化学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天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肿同侧或对侧的尾状核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光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肿同侧移植干细胞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血肿对侧移植干细胞组及未移植干细胞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域迁徙。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分化成各种类型神经细胞的比例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在脑内靠近损伤部位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后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实验于2003年5月~2004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孕龄8~10d Wistar大鼠仔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健康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40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为梗塞后24小时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B组为梗塞后24小时梗塞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C组为梗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D组为梗塞后4周梗塞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各实验组均有仅移植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比较神经干细胞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神经元,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A组可见移植细胞大量存活,穿过室管膜向脑组织迁移,特别是向缺血周边区迁移;B组细胞主要聚集在梗塞中心移植区域,也有大量细胞存活,充填梗塞区,少量细胞可穿过胼胝体向健侧迁移;C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但细胞增殖分裂较A组不明显,且存活细胞主要仍在移植部位;D组存活移植细胞也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不同移植部位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缺血后24小时移植较缺血后4周移植其迁移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用线栓法将成年雄性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1μL神经干细胞悬液,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1μL生理盐水,在移植后1d、3d、7d、14d、28d依据Garcia的18分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脑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整合情况。结果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能够检测到存活的Brdu阳性细胞,可见干细胞参与梗死区边缘血管的增生。结论移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和分化,且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关于亚低温运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移植迁移的影响还不太清楚。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采用Longa法永久性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亚低温组于移植前应用亚低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对照组于移植前应用常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造模术后24 h,在脑立体定向下,经侧脑室注射移植用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5,14,21,28 d,7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移植第14天多数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已经迁移至梗死灶周围,移植后各时间点亚低温组梗死灶周边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移植前宿主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迁移,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阿魏酸钠定向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体内移植后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分布状况。方法分离、培养人MSC,经阿魏酸钠定向诱导后用于移植。复制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组经股静脉注入诱导后CM-DiI标记的MSC,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脑组织中的存活及分布状况,同时检测神经元标志物NSE的表达。结果 MSC经阿魏酸钠诱导24h后,细胞逐渐圆缩并伸出突触,呈现神经细胞样形态,CD29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实验组大鼠脑内可见CM-DiI标记的MSC,主要分布在缺血侧损伤灶;同时可检测到细胞表面表达神经元标志物NSE。结论 MSC经阿魏酸钠诱导后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的细胞能在脑缺血大鼠脑内存活,且主要分布在缺血侧损伤区,并仍保留已分化神经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缺血灶周围微血管密度变化的情况.结果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到脑内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选择性分布于缺血灶周围区域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静脉注射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促进缺血灶周边区微血管增生可能是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迁移和分化情况。 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刺激大鼠胚胎源性前脑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并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移植前行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观察其移植到Fenney’s落体脑损伤模型鼠脑皮质内的成活和迁移情况。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分化后呈NSE,GFAP,MAP-2阳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7,14 d损伤灶周边散在BrdU阳性细胞,并且GFAP阳性细胞增多。提示前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够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存活和迁移,形态上显示出与脑组织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移植于脑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创伤脑组织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鉴定原代培养的大鼠BMSCs,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BMSCs的比例;建立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后在创伤灶周边进行BMSCs移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SCs在脑创伤灶内的分布和神经分化情况;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符合大鼠BMSCs特征,体外BrdU标记的BMSCs呈现强的红色胞核荧光;体内移植显示BMSCs在脑内成功存活,主要分布于创伤灶内或其边缘,并部分表达神经标志蛋白;BMSCs移植组实验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内移植的BMSCs经过短距离迁移定位于创伤灶区域,并通过向神经细胞方向的分化实现部分神经修复和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采用在成年大鼠中立体定向纹状体内注入新鲜自体血液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术后1d采用立体定向将在体外扩增、纯化并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部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并通过双标GFAP、NeuN、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NSCs。结果移植的NSCs迁移至血肿周围区,并分化为神经元(≈10%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75%);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且此疗效可维持长达8周。结论移植的NSCs可在脑出血的大鼠脑中存活、迁移,并促进功能恢复。立体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h、伤后24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脐血干细胞(HUCBCs)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疗效及HUCBCs在缺血大鼠脑内的状况。方法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100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予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48h。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d后将3×106HUCBCs经缺血侧侧脑室注射入大鼠脑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对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后的HUCBCs的存活、迁徙、分化状况。结果HUCBCs在体外具有增殖能力;移植组大鼠自移植后3周起其NS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移植后2周、4周、6周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缺血侧明显多于对侧(均P<0.05),移植后4周、6周明显多于移植后2周(均P<0.05);移植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植入的HUCBCs在大鼠脑内能向损伤区域迁徙并能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结论HUCBCs能在缺血大鼠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并能改善其神经功能。HUCBCs移植可作为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的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研究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分离、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并移植于成年大鼠尾状核,对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改善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新生动物进行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所植入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轴突形成以及髓鞘化等能力,均远远高于成年动物。 目的:对经脑室植入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内的迁移分化功能进行观察,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可行性。 方法:2日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 h进行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用PKH26荧光素标记。脑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穿刺部位:前-后=1.5 mm,中线-外侧=-2 mm,深度=1.5 mm;移植细胞浓度为5×1010 L-1;移植总量为2 μL;移植速度0.5 μL/min。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植入神经干细胞于植入后1,2,3,7,14,21 d进行动态观察。并分别进行各分化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与结论: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植入神经干细胞进行动态观察,证实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 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区域,并分布在损伤严重部位。2周左右,神经干细胞在脑室周围区域主要分化为OL前体,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经脑室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但在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其分化数量和分化方向受到限制。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脑梗死区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7-04/2008-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SD雌性大鼠30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提供。流产胎儿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 方法:取流产胎儿大脑皮质,剪碎后消化离心,过滤后取沉淀细胞重新悬浮,加入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体外培养获得人胚神经干细胞。30只大鼠通过结扎颈外动脉建立脑梗死模型,行走时向右侧转圈者为成功模型,剔除5只无上述明显症状的失败模型鼠。于造模后24 h,以前囟尾侧0.8 mm,中线右外侧1.2 mm为注射点,每只大鼠移植行BrdU标记的1×109 L-1人胚神经干细胞悬液10 μL,深度为硬脑膜下3.0~3.2 mm。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在脑梗死区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态。 结果: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聚集成球悬浮生长,传三四代后加入血清诱导可见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发出绿色荧光并聚集成球。BrdU阳性细胞为椭圆形棕褐色,移植后第2,4周均可见其在脑梗死区存活并向周围迁移,且第4周时迁移的范围更广。移植后2周,皮质颗粒层和皮质下均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且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脑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主要存在于脉络丛和微血管中,且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 结论:人胚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于脑梗死的环境中,并逐渐分化成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后期脑实质内存活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减少,大量迁移到侧脑室脉络丛和脑表面微血管内,被内皮吞噬系统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