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发病原因、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68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多数见于60岁以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多见。动态心电图显示70%合并心律失常,以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多见。超声心动图结果:46例出现不同程度心房、心室肥大及心脏瓣膜病变,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者30例,占44%。结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常合并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易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左心功能不全,临床应高度重视左束支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左室肥大(LVH)、室性心律失常(VA)与心率变异性(HRV)在冠心病(CAD)中的相关性。方法:98例CAD患者分为伴LVH组和无LVH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LVH组室性早搏(VP)(Lown级别)、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明显增高,SDNN、SDANNIndex、PNN50、RNSSD等线性地时域指标均降低。提示:CAD LIVE患者较不伴LVH者更易发恶性心律失常;HRV下降也较后者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38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4组,检测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心功能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经x^2检验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与心力衰竭的程度无关,但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院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心肺复苏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0例在院SCD患者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在院SCD常见病因67.5%为冠心病,即时心电图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经心肺复苏40例SCD中14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存活出院,存活率为12.5%.结论在院SCD危险因素有老年、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左心功能受损、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症状性心力衰竭合并多种疾病。电解质紊乱是导致在院SCD的重要诱发因素。心电图出现QTc延长、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室内多束支阻滞(AVB及BBB)等应警惕SCD.尽早除颤是提高SCD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室测定及心律监测。结果:左室肥厚组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分别为5116%,1558%,P<0001)。结论: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于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状况,治疗后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药物使用。结果研究发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较为普遍,且会跟随患者心脏扩大、心脏功能恶化而逐渐增加,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BNP明显高于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使用相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要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联系,临床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的药物会发生相互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三个月后50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为96.0%,有效48例。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77例)和非心律失常组(31例),根据血浆醛固酮水平分为醛固酮增高组(65例)和醛固酮正常组(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QTc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血压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醛固酮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LVEF低于非心律失常组(均P<0.05)。与醛固酮正常组相比,醛固酮增高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24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及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OR=2.774,95%CI1.1~7.0,P=0.031)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冠心病患者200例,并根据其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80例)和异常组(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3,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高于无心衰的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25,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345,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325,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能一定程度反映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3例慢性心功能衰竭2-4期的患者和48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体检的人群,利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室射血的分数、舒张期血流峰值和短轴缩短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脏的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的等级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患者左心功能指标明显比正常人低,说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短轴缩短率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实际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室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左室的变化。方法:用M型和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左室收缩性心力衰竭(LVSHF)病例进行临床评价。结果:LVDHF组心衰时间短、程度较轻、心衰体征少;LVDHF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较CG组显著增加;LVDHF组的左房内径、左室重量指数增加程度较LVSHF组减少,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厚;LVSHF组左房内径比LVD HF组及CG组都显著增大。结论:LVDHF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衰时间短,心衰临床表现较轻。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左房内径扩大,室壁厚度增加,而左室内径不大或轻度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而收缩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41例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2组:LVEF正常组(≥50%)和下降组(<50%)。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LVEF值患者心脏大小的情况。结果:LVEF下降组LVEDV、LVESV、LAD及RVD明显大于LVEF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1;r=-0.828,P<0.01)。结论:LVEF与LVEDV、LVESV呈显著负相关,随着LVEDV、LVESV的增大,LVEF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26例):口服美西律200mg,每日3次,丹参片3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4.6%和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射血分数和心率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及心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同时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温 《海南医学》2012,23(4):18-20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出院后随访观察5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脑钠肽(BNP)值的变化以及随访5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BNP值、IVS、LVP、LVEDD、LVESD值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LVEF值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症状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性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性高血压组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及血脂、脑钠肽(BNP)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H型高血压是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相关性,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常规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会更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组),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6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或药物治疗前)及术后(或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比较2组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并依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NUHA心功能分级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测各项左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PCI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LVDd〔(45.26±12.85)vs(47.71±13.09)mm〕、LVDs〔(29.75±0.91)vs(31.06±0.61)mm〕、LVEF〔(50.56±5.91)%vs(47.62±8.52)%〕和FS〔(28.15±2.98)%vs(23.98±3.05)%〕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患者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陈文智  赵中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62-64,6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中远期疗效(24个月)。方法90例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人选后均应用洋地黄制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t3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合用曲美他嗪20mg3次/d,用药观察期为2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四维超声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超声测量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狈0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时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进~步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中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静脉扩张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用坎地沙坦取代卡托普利治疗,其它治疗2组相同。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疗程12个月。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心胸比例。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和左室重塑及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除LVESD外(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能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能逆转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