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加大剂量铁剂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3 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 6例和对照组1 8例;两组观察对象均于出生第四天起开始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按元素铁9mg/kg·d计算)、VitC 0. 2g/d、VitE 1.5mg/d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rH -EPO每周60.0IU/kg ,分三次皮下注射,疗程满6周结束。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较同日龄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 1 ) ;两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均于出生后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两组在治疗后第1、3、5、7周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 1 )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存在贫血者4例( 2 5 .0 0 % ) ,对照组1 3例( 72. 2 2 % ) ,两组相比x2 =7.5 6,P <0.0 1 ,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输血2例,而对照组输血1 1例。结论 rH -EPO加大剂量铁剂能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治疗,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项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rhEPO)和铁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输血的影响及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对59例出生体重≤1500g,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于生后第5-7天开始予以rhEPO治疗(250U/k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周,同时补充铁剂和多种维生素;对照组28例未给予rhEPO和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学指标、输血的量和次数。结果组间胎龄、出生体重、生后第1周的血红蛋白(Hb)、抽血的量和次数、并发症、机械通气的天数无差别。每个病人的输血次数和量,rhEPO治疗组为(0.7±1.0)次/人、(8.4±13.4)ml/kg,对照组为1.6±1.2)次/人、(20.8±15.9)ml/kg;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19%不需输血,而对照组32.14%不需输血(P<0.001)。两组生后Hb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05);最低的Hb均值,治疗组为(98.5±16.1)g/L,对照组为(84.9±19.3)g/L。治疗组网织红细胞于rhEPO治疗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第2周达高峰。两组血清铁(SI)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rhEPO预防性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可减少VLBW的输血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贫血的疗效,对28例极低出生低体重儿予以rEPO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用药6周;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早产儿均口服铁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促工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网积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9P<0.05)。研究提示,国产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并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8天即予rhu-EPO,每次3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每日5~10 mg/kg)。两组均于生后7 d内口服维生素E(每日5 mg/kg)、叶酸片(5 mg/d)。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结果:随年龄增大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在7 d, 14 d, 21 d,28 d,35 d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血清铁蛋白[(103±25 μmol/L vs (123±24)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43% vs 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可减少甚至替代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rhFPO)和铁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输血的影响及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对59例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于生后第5~7天开始予以rhEPO治疗(250 U/k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周,同时补充铁剂和多种维生素;对照组28例未给予rhEPO和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学指标、输血的量和次数.结果组间胎龄、出生体重、生后第1周的血红蛋白(Hb)、抽血的量和次数、并发症、机械通气的天数无差别.每个病人的输血次数和量,rhEFO治疗组为(0.7±1.0)次/人、(8.4±13.4)ml/kg,对照组为1.6±1.2)次/人、(20.8±15.9)ml/kg;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19%不需输血,而对照组32.14%不需输血(P<0.001).两组生后Hb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P<0.005);最低的Hb均值,治疗组为(98.5±16.1)g/L,对照组为(84.9±19.3)g/L.治疗组网织红细胞于rhEPO治疗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第2周达高峰.两组血清铁(SI)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rhEPO预防性治疗早产儿贫血效果显著,可减少VLBW的输血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输血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胎龄<37周、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7天的早产儿资料,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合并症、输血组早产儿输血前临床症状、输血前血红蛋白值(Hb)和红细胞压积(Hct)以及输血时间等,Logistic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的1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需输悬浮红细胞51例,占35.9%,68例次;贫血症状主要有需氧疗、经皮氧饱和度不稳定、心率快、需机械通气、体重不增等.输血组出生体重、胎龄低于未输血组,出生窒息、出生需气管插管、CPAP支持、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未输血组,住院天数长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 =0.400)和体重(OR=0.994)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的保护性因素,肺炎(OR=3.620)和RDS(OR =3.863)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小、体重低、患RDS或肺炎时输血风险明显增加,对于贫血伴有临床缺氧症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8.
05 1 68 2 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防治低体重儿贫血 :附 3 0例报道 /李海珍…∥赣南医学院学报 .-2 0 0 4,2 4(3 ) .-2 90~ 2 91将 3 0例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生后第 7d起给予 EPO及铁剂 (力蜚能 )治疗 ,对照组仅予铁剂治疗。2组均治疗 4周。结果显示早期使用 EPO能减轻低体重儿的贫血程度 ;补充足够的铁剂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表 1参 7(何秀兰 )0 5 1 683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临床观察 /饶斯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 0 0 4,1 9(5 ) .-2 94~ 2 96将 67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缺铁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卫生统计学中的两样本比较t检验以及X^2检验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中各20例患儿应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后,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治疗前出、SF、FEP及临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1)临床指标(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心率增快、肝脾肿大、合并感染),两组比较P值<0.05,有显著差异。(2)两组输血治疗缺铁性贫血副作用发生例数比较P值<0.05,有显著差异。(3)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治疗前后比较,P值<0.05,组间比较P值<0.05。结论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较全血短,副作用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最适剂量。方法 予rhEpo750IU/(kg*w)(Ⅰ组)、600IU/(kg*w)(Ⅱ组)、450IU/(kg*w)(Ⅲ组)、300IU/(kg*w)(Ⅳ组),分别治疗15例胎龄35周以下、出生体重<1800g的早产儿,并与15例同胎龄、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Ⅴ组)对照。结果 ①5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比(ΦRBC)均逐步下降,但Ⅰ组下降程度最轻,对照组下降程度最明显。治疗结束时,经方差分析,除了Ⅲ组与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Ⅰ~Ⅳ组第2周起网织红细胞(Ret)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并且与剂量有关;治疗结束时,各剂量组差异已不显著,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③Ⅰ~Ⅳ组第2周血清铁明显低于对照组,第4周更甚;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血清铁上升,但Ⅰ~Ⅲ组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Epo可提高Hb、ΦRBC及Ret,并且疗效与剂量有关,750IU/(kg*w)组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PCM)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分析34例PCM与15例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PCM中合并脑损害和心肌损害患儿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PCM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的凝集性均较单纯高胆组明显升高(P<0.01);PCM病例中病因为宫内慢性缺氧者与围产期胎盘过多输血者比较,前者低切变全血粘度明显比后者高(P<0.05),而红细胞变形性前者明显比后者低(P<0.05);合并器官损害的PCM病例全血粘度、红细胞凝集性明显较未合并损害者高(P<0.05,P<0.01),而变形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PCM患儿全血粘度升高,且随病因不同而不同,治疗时应首先改善红细胞的凝集性和变形性,以减轻对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3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出生第1周即予rHu-Epo500IU*kg-1*w-1,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1*d-1],必要时输血,共观察7周.结果治疗组第2周开始网织红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3周后渐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Hb均渐下降,但治疗组程度较轻,最低Hb值较对照组高(P<0.01),达最低Hb值的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治疗组血清铁蛋白第2周开始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期末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的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减少或避免输血;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早产儿按入 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用rh-EPO每周600 IU/kg,隔天1次,皮下注射共6周,加常规治 疗(维生素E 25 mg/d,维生素C 0.2 g/d,元素铁每天6 mg/kg),必要时输血,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均逐渐下降,但治疗 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血清铁水平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结束后差异缩小(P<0.05);治疗组输血率(13.04%)较对照组(52.17%)明显减少(P<0.01)。结论 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光疗是否有加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黄疸儿溶血的作用,为制定光疗指征提供参考。方法 将G-6-PD缺陷轻度黄疸新生儿71例分成积极光疗组和对照组,积极光疗组早期进行光疗,对照组尽可能不进行光疗,比较两组出现继续溶血情况。结果 积极光疗组37例,出现继续溶血9例(9/37);对照组34例,出现继续溶血3例(3/34)。积极光疗组继续溶血倾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2.75)。结论 光疗可加重G-6-PD缺陷的黄疸新生儿溶血,应从严掌握该类患儿的光疗指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 ,将 5 2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 2 7例 ,对照组 2 5例。治疗组于生后 1周内给予rHu EPO 2 0 0IU/(kg·w) ,一周两次 ,皮下注射 ,共 6周 ;对照组未予rHu EPO。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口服铁剂 ,元素铁 3mg/(kg·d) ,每周增加 2mg/(kg·d) ,维生素E 2 5mg/d。必要时输血 ,共观察 7周。结果显示 :两组早产儿生后其血红蛋白值 (Hb)均逐渐下降 ,但程度不同。治疗组程度较轻 ,于第 6周时降至最低点 (118 0 4± 9 5 6g/L) ,第 7周时开始上升 ;治疗结束时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0 1)。治疗组与第 2周开始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于第 3周达到峰值 ,治疗结束时两组Re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治疗组血清铁 (SI)第 2周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0 1) ,第 4周时降至最低 (8 76± 1 84umol L) ,治疗结束时两组SI无明显差异(P >0 0 5 )。治疗组输血率 (7 4% )较对照组 (3 6% )明显减少 (P <0 0 5 )。两组早产儿治疗结束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期应用 (生后 1周以内 )rHu EPO能有效地减轻早产儿的贫血程度 ,并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将152例胎龄<35周,体重<2.5 k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生后7 d接受rHuEPO治疗,剂量分别为每周750、450、150 U/kg,分3次给予皮下注射,共4周。各组均于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2~8/mg(kg.d)。观察各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积红细胞,血清铁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早产儿Hb、HCT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1,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网积红细胞逐渐下降,各治疗组于第2周末逐渐上升,尤以大剂量组为明显,P<0.05。对照组有9例输血,小剂量组有4例输血,其他各组无输血,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血清铁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期间对照组下降较其他各组慢,P<0.05。结论rHuEPO能防治早产儿贫血,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 0 0 0~ 2 0 0 2年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收治的 6 7例胎龄≤ 34周 ,出生体重≤ 2 0kg早产儿 ,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大、小剂量组分别于生后 3~ 7d接受rHuEPO每周 5 0 0IU/kg和每周 15 0IU/kg ,每周分 2次 ,皮下注射 ,共 6周 ;3组治疗期间均予 3~ 8mg·kg-1·d-1元素铁口服。分别于生后 1~ 8周、12周、16周观察各项血液学指标。结果 完成 16周研究的早产儿共 5 8例 ,3组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均逐渐下降 ,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 ,对照组下降最明显 (均P <0 0 1) ;大、小剂量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达最低值的时间提前。大、小剂量组网织红细胞于rHuEPO治疗 1周后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尤以大剂量组上升幅度最明显 (P <0 0 1) ,治疗第 2~ 3周达高峰。 3组血清铁生后均呈下降趋势 ,但治疗期间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结论 rHuEPO辅以铁剂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且rHuEPO每周 5 0 0IU/kg优于每周 15 0IU/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D7^+ 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70)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 23例CD7^+小儿AML在FAB分型中以M2、M3多见。M3中无一例CD7抗原表达,将CD7^+与CD7^-两组小儿AML进行对比,CD7^+ AML具有肝脏明显增大(P<0.005),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比例及P-糖蛋白表达增高等特点(P<0.005,P<0.01及P<0.05),且年龄偏低,中位数年龄7.6岁(P<0.01),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43%,达首次缓解中位时间为55.5天。结论 小儿CD7^+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常表达P-糖蛋白,临床症状重,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低(P<0.05),达首次缓解时间长(P<0.05)。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营养在极低出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将7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用外周静脉营养,经微电脑输液泵24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二组病情好转后及早开始经口或鼻饲微量喂养,以后逐渐增加奶量。结果治疗组出生后4-7d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重(20.06±7.64)g,对照组出生后10-15d起体重开始增长,每天增重(11.78±3.36)g。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1.9%(5/42),对照组为33.3%(10/30)。治疗组治愈率78.6%,对照组治愈率50.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营养能明显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合理的营养素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及早经口或鼻饲微量喂养效果好,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14 d,观察临床指标和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需生理盐水灌肠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道症状,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