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64例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本院1994~2003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均确诊为胃癌,其分布在胃窦为30例(46.9%),病理示管状腺癌为32例(50.0%),28例(43.8%)黏膜下癌中2例(7.1%)伴淋巴转移。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28例(43、8%),肠上皮化生26例(40.6%),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6例(40.6%),Hp阳性58例(90.6%)。结论 早期胃癌Ⅱ型病变多见,胃窦是好发部位,黏膜下癌与黏膜内癌发生淋巴转移的几率无差异,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本院1994~2005年经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均确诊为胃癌,其分布在胃窦60例(46.9%),病理示管状腺癌64例(50.0%),56例(43.8%)粘膜下癌,其中4例(7.1%)伴淋巴转移。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癌56例(43.8%),肠上皮化生52例(40.6%),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2例(40.6%),Hp阳性116例(90.6%)。结论早期胃癌Ⅱ型病变多见,胃窦是好发部位,粘膜下癌与粘膜内癌发生淋巴转移的几率无差异,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及Hp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122例符合条件的可疑病灶随机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实验组)和单纯活检组(对照组),实验组直接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并送病检;对照组常规方法取活检.结果 实验组62例,Ⅰ型病变35例,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和早癌共10例,检出率为28.6%;对照组60例,Ⅰ型病变31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3例,检出率为9.7%.实验组Ⅱ型病变27例,癌前病变和早癌共20例,检出率为74.1%;对照组Ⅱ型病变29例,对照组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8例,检出率为27.6%.实验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30例,检出率为48.4%;对照组Ⅰ型+Ⅱ型病变早癌和癌前病变共11例,检出率为18.3%.实验组中Ⅰ型病变、Ⅱ型病变、Ⅰ型+Ⅱ型病变总数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切除术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射治疗分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ZQ  Xia YF  Liu Q  Liu XF  Han F  Yi W  Luo W  Lu T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72-3276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根据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情况,提出鼻咽癌临床放射治疗分型,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20世纪90年代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癌住院病人842例,根据5年的随访结果,无原发部位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设定为辐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Ⅰ型)、有原发部位或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无原发部位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有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有原发部位或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有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抗拒易转移犁(Ⅳ型),分析4种临床放射治疗分型的分布规律以及4种分型与谢志光分型之间的联系。结果(1)4种分型的比例为辐射敏感不易转移型50.6%(426例),辐射抗拒不易转移型23.2%(195例),辐射敏感易转移型20.7%(174例)和辐射抗拒易转移型5.6%(47例)。(2)842例患者中有264例可按谢氏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上行型24.6%(65例),下行型23.1%(61例),混合型52.3%(138例);上行型中:Ⅰ型58.5%,Ⅱ型29.2%,Ⅲ型10.8%,Ⅳ型1.5%;下行型中:Ⅰ型47.5%,Ⅱ型9.8%,Ⅲ型36.1%,Ⅳ型6.6%;混合型中:Ⅰ型34.8%,Ⅱ型26.8,Ⅲ型33.3%,Ⅳ型5.1%。(3)92临床分期早期(Ⅰ、Ⅱ期)有307例,Ⅰ型62.2%(191例),Ⅱ型21.2%(65例),Ⅲ型12.4%(38例),Ⅳ型4.2%(13例);晚期(Ⅲ、Ⅳ期)有535例,Ⅰ型43.9%(235例),Ⅱ型24.3%(130例),Ⅲ型25.4%(136例),Ⅳ型6.4%(34例)。结论在鼻咽癌中存在上述4种放射治疗分型,其构成比为: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Ⅰ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Ⅳ型),在谢氏的下行型和混合型中及92福州临床分期晚期(Ⅲ、Ⅳ期)中,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的比例大于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治疗分型是对鼻咽癌临床分型及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老年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南楼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早期胃癌5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57.7%老年早期胃癌无症状,大体类型Ⅱc居多,多灶癌占9.6%(5/52),老年早期胃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黏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3/20),5例复发死亡患者多为黏膜下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老年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8.1%,10年生存率96.1%,15年生存率92.3%,20年生存率90.3%,内镜治疗对黏膜内癌有较好疗效。结论:影响老年早期胃癌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和组织分化差,如术后20年内不发生复发或转移,便进入生存率安全阶段。  相似文献   

6.
66例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常规术前准备,胃镜检查发现粘膜色泽异常、局部粘膜粗糙、浅表糜烂等可疑病灶,则进行多处活检送组织学检查。结果:66例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检出率的7.09%。一次性胃镜检查确诊39例(59.09%),2次以上胃镜检查确诊27例(40.91%)。Ⅰ+Ⅱa型28例(42.42%),Ⅱb型8例(12.12%),Ⅱc+Ⅲ型30例(45.45%)。病变小于20mm27例(40.90%),20~30mm34例(51.51%),大于30mm5例(7.58%)。粘膜层癌40例(60.60%),粘膜下层癌26例(39.39%),有淋巴结转移3例(4.54%)。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和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  相似文献   

8.
28例早期胃癌病例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沙  马玲 《当代医学》2009,15(12):118-11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总结湖南省吉首市肿瘤医院2000~2007年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确诊为胃癌,具体分布在胃窦占19例,贲门2例,胃体3例,胃角4例。镜下分类为:隆起型(Ⅰ型)4例,表面型(Ⅱ型)5例,溃疡型(Ⅱc、Ⅲ、Ⅱa+Ⅱc、Ⅱc+Ⅲ等)19例。结论早期胃癌凹陷型病变易发现.胃窦是好发部位,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胃癌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检测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阳性率53.3%。淋巴结癌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0.3%,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26.1%(P<0.01);晚期胃癌(Ⅲ、Ⅳ期)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8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的表达率26.7%,差别非常显著(P<0.01)。提示P—选择素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根治早期胃癌的技术。方法:对经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28例早期胃癌30处病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随访,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与内镜下病灶大小、深达度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结果:①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最长径小于1cm的粘膜层癌(m癌)完全切除率为100%,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病灶大于1cm的癌及粘膜下层癌完全切除率分别为60.0%、86.7%和83.3%。②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较好,总体完全切除率为85.7%。结论:①内镜根治的早期胃癌最好为无淋巴结转移且小于1cm的m癌。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但凹陷型早期胃癌尤其Ⅲ或Ⅱc Ⅲ型应慎行内镜根治术。②未完全切除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技、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判断失误、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1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复习文献,指出胃癌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均称为早期胃癌。其临床分型目前主要根据纤维胃镜肉眼观察,多采用日本内窥镜学会1962年分型意见,即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Ⅲ型(凹陷型),Ⅱ型中又分为Ⅱa(表浅隆起)、Ⅱb(表浅平坦)、Ⅱc(表浅凹陷)三种亚型。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纤维胃镜和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配合,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倘能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早期胃癌的预后大多良好,五年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5年来经纤维胃镜检查配合直视下活检,刷检符合早期胃癌诊断标准24例,均经手术证实。占同期检出胃癌总数5.07%。男22例,女2例。年龄30~66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或消瘦等。肉眼所见分类:Ⅰ型4例,Ⅱ型12例其Ⅱb型9例,Ⅲ型8例。肿瘤分布:贲门区5例,胃(穴豆)部11例,胃角7例,体小弯1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要提高胃癌的疗效,关键在提高“早癌”的发现率。本文肯定了纤维胃镜的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的价值及提高“早癌”发现率的重要意义。重点提出提高镜检对早期胃癌肉眼识别力及提高治检阳性率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两种国产皮下埋植避孕剂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两种国产皮下埋植避孕剂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法本组1936例,采用Ⅰ和Ⅱ型甲基炔诺孕酮硅胶棒者分别为1033例和903例。采取相同的皮下埋植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Ⅰ、Ⅱ3年受孕率各1例,1-3年继续使用率,Ⅰ型分别为94.97%,89,93%,88.96%;Ⅱ型分别为92.35%,88.93%,88.26%。1~3年终止使用率,Ⅰ型分别为5.03%,10.07%,11.04%;Ⅱ型分别为7.65%,11.07%,11.74%。副反应发生率:Ⅰ、Ⅱ型分别有114例(11.04%)、106例(11.74%)。结论皮下埋植避孕法以其高效、长效、安全、简便、可逆的特点深受广大育龄妇女欢迎,避孕效果可与绝育术媲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根治手术的合理范围。方法对42例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8.6%,以小弯淋巴结(第3组)和幽门上淋巴结(第5组)转移率最高,分别为63.6%、45.5%;癌肿位于胃窦(A区)和胃体(M区)转移率分别为13/20、4/5,而跨区癌肿则明显增高达16/17;当癌肿>2.0cm或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时,转移率同为88.6%。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应重点清除第一站淋巴结,进展期胃癌除清除第一、二站淋巴结外,还应作第三站淋巴结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胰岛素受体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聚合酶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了46例高血压患者和49例正常血压对照者胰岛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的多态性,显示3种不同的SSCP带型,分别称为Ⅰ、Ⅱ、Ⅲ带型。其中带型Ⅰ在高血压和对照组的出现频率分别为54.3%和32.7%(P=0.05),两组间有差异;带型Ⅱ在高血压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26.1%和32.7%(P=0.05);带型Ⅲ两组间无差异。根据PCR直接测序结果,带型Ⅰ的第1040位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胃肠内镜协会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提高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系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其面积大小,也不考虑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为3种类型:Ⅰ型(隆起性),Ⅱ型(表浅型)和Ⅲ型(凹陷型).其中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后者占早期胃癌的75%,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黏膜层癌为95%以上,黏膜下层癌为80%左右[1].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上升,本文就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麻醉、止血方法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在局麻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各种不同病变范围、不同中医证型病例手术时麻醉、止血的满意率。结果:麻醉满意率1、Ⅱ型一、二期为100%~89.5%,Ⅰ、Ⅱ型三期及Ⅲ型为75%~60%;止血满意率Ⅰ、Ⅱ型一、二期为100%~84.2%,Ⅰ、Ⅱ型三期及Ⅲ型为71.4%~60%,肺气虚寒证为93.8%,肺胃蕴热证为65.6%。结论:Ⅰ、Ⅱ型一、二期的病例只要有充分的局部麻醉和良好的止血手段,均能较顺利地完成手术,而Ⅰ、Ⅱ型三期及Ⅲ型病例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术前中医辨证有助于预先判断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探讨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3月~2005年4月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被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的详细X线表现。结果 该18例确诊患者中诊断为隆起型早期胃癌4例;浅表型早期胃癌6例,其中Ⅱa型1例、Ⅱc型5例;凹陷型早期胃癌5例;混合型早期胃癌3例。诊断符合率69.2%。结论 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是一项简便、准确、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86例胃癌患者行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Ⅰ型、Ⅱa型及Ⅱb型以粘膜内癌为主占63.6%,Ⅱc型及Ⅲ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参考价值,对进展期胃癌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