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逢子必炒”是种子类中药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传统认为种子类中药炒制的目的主要包括增效减毒、缓性以及祛除非药用部位等。现代研究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后对于成分的溶出、主要成分结构变化、成分的体内吸收和毒效作用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阐明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科学内涵具有指导意义,为种子类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提出开展“逢子必炒”炮制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种子类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8)
酸枣仁是中医临床上养心安神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悠久。古有"逢子必炒"理论,即种子类中药一般需经炒制后入药。酸枣仁作为一味种子类中药,其炮制方法历经净制、去皮、蒸制、加辅料炒等,到现代最主要为清炒。古籍中记载生酸枣仁多用于治疗多眠、好眠,炒熟后则多用于治疗不得眠、少眠。但近现代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炒酸枣仁均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且炒制后其镇静催眠作用增强,表明生、炒酸枣仁功效之差并非如古籍所载,而是在炒制后达到生熟理论中"生效熟增"的目的。基于此,该文通过收集酸枣仁相关文献,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生品与炒品镇静催眠作用变化沿革作一综述,并整理酸枣仁中的有关成分,以期为建立成分与药效之间的联系,探索酸枣仁经炒制后药效发生"生效熟增"变化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药炮制理论中就有“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的说法,即种子类药材都要经过炒制或者捣碎后才能入煎剂。通过对“逢子皆炒、见子皆捣”理论的古今演变、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考证和研究,为阐明其炮制目的和意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国平 《江苏中医药》2021,53(12):67-69
樟树药帮(简称樟帮)是江西省著名的两大传统中药炮制帮派之一,在中药饮片的炮制与加工方面以精湛的技术而享誉全国."樟帮"有独特的传统中药加工炮制工具;饮片依照药性及临床,分为圆片、骨牌片、斜片、直片、肚片、丝条片、段筒、骰子、劈片、刨片等,刀工独具一格;辅料讲究地道;炮制"逢子必炒",炒黄的药黄而不焦,火炮重视火候,火煅酥而不坚.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樟帮中药饮片炮制也实现了全面自动化,但也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建议应阐明中药饮片炮制机理,规范饮片炮制流程,建立完整全面的樟帮中药炮制工艺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使樟帮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向精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药"炒炭存性"炮制理论,栀子炒炭要求"存性",即需要保存中药"本来之真性",即凉血,又具有止血等炮制作用。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的研究文献,总结得出栀子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栀子苷类成分含量下降,鞣质类成分含量升高,结合动物实验方法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血热出血模型方法,栀子炭的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为栀子炭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职、高职甚至高校中药专业的<中药炮制学>实践教学除带领学生参观药厂的成批量炮制加工以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进行手工炮制操作练习,如炮制方法中的炒法、炙法等等.中药山楂的炒制品要达到临床应用的规格标准,本人认为重要的是观察在炒制过程中烟、色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7.
孙嘉辰  李霞  王莹  罗雨家  高伟建  高文远 《中草药》2020,51(10):2593-2602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关键点。经过加工炮制以后的中药材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药质量控制,也一直是社会和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2016年,刘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引起了中医界的热烈讨论。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加工炮制相结合,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形成具有体现中药炮制特点的质量控制的新思路,有利于加快中药加工炮制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橘核为我国传统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等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橘核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质量分析、药理作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发现历代橘核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制、酒焙等,现代常用的盐水炙法是在古代青盐拌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及各省市炮制规范大多数收载了橘核和盐橘核。历代所载性味功效与现代基本相符,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橘核含有柠檬苦素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成分,现代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薄层色谱法(TLC)等对橘核进行检测与分析。橘核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活性,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总之,目前关于橘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橘核及其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互关系,以阐明炮制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樟树的中药加工炮制自成体系,精湛的加工炮制技艺,在中药界享育较高的声誉。本文就火制中的炒法,按樟树特点分类,分不加辅料和加辅料两大类,进行简介,并简述了其炒制之目的,部分引用实验数据以阐明其炒制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炒沙苑子的炮制工艺,为建立炒沙苑子炮制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沙苑子苷、水分和外观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和筛选炮制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为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炒沙苑子最佳炮制工艺为:炒药锅设置温度120℃,炒制时间10min。结论 炮制工艺参数优化后,经验证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  王淼  阳志强  王延年  马跃平  高慧媛 《中草药》2021,52(17):5369-5377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进行有效炮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但中药成分复杂,其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如何揭示这些复杂化学成分变化,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可将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学研究,而化学模式识别作为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炮制研究中广泛应用。针对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检测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成分变化,涉及药性改变、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初步探讨化学模式识别应用于中药炮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秦昆明  束雅春  曹岗  李伟东  蔡皓  李俊松  刘晓  蔡宝昌 《中草药》2013,44(11):1363-1371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目前大部分中药的炮制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地黄炮制前后药性发生显著变化,临床应用也各不相同,其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地黄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的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中有丰富的炮制理论,对其深入挖掘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对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和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针对目前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各理论代表性药物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炮制药理学研究为指导,对中药生熟异用论、炭药止血理论、辅料作用论等传统炮制理论相关研究内容进行阐述,为传统炮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临床合理选用炮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需要,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加工成一定规格饮片的技术,是安全用药的保障和提高药效的必要手段。中药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外观、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会发生较大变化,可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增强临床疗效。通过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毒副作用、升降浮沉)、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鞣质、有机酸、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抗肿瘤、泻下、免疫)的影响,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的整体影响,为中药的合理应用与现代化提供科学参考。提示在中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病情需要、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炮制方法处理药物,以保障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但中药炮制还存在加工工艺原始、生产效率低、炮制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还需要逐渐深入和完善。通过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阐明传统炮制方法的现代科学内涵,建立有效的现代中药炮制研究体系,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赵天增  秦海林  张海艳 《中草药》2009,40(7):1012-1014
指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与中医药理论脱节、过分强调中药复方(名方)的研究两个误区和中药质控体系的建立、中药评价体系的建立两个难点.由于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施治、配伍用药的主要手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切入点应是中药饮片.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应为中药现代化重中之重,现在已具备了成熟条件.建议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分3步完成,即"标准提取物"的研究、"有效部位"的研究和"有效部位"中药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入盐走肾脏"理论,对中药炮制辅料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学者对中药及相关经方盐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初步阐释了中药"入盐走肾脏"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根据近几年的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变化角度对中药"入盐走肾脏"炮制理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代的研究手段对中药"入盐走肾脏"的炮制理论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地发展,超微粉碎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原料和制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为改善和提升传统中药饮片与传统制剂品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超微粉碎的概念及超微粉碎设备、工作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在开展中药超微粉碎相关研究和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色之一,大多数中药需要经过炮制以后方可入药,因此中药炮制的发展关乎中医药事业的进步。与其他学科不同,中药炮制是中药特色传统学科,既要传承祖先留下来的理论与技术,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有所创新。但是目前,中药炮制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蕾  曹雪晓  栗焕焕  王萌  任晓亮 《中草药》2020,51(2):516-521
中药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结构、众多的修饰位点和丰富的来源,使其容易产生自识别与自组装。这一现象在中药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揭示中药药性、炮制、配伍理论,提取、分离、富集中药成分,以及研究中药制剂等。综述近年来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的研究成果,从其特性及具体应用2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