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琴  高欢  齐娅汝  邱勋荣  李玉珊  杨明  李远辉  伍振峰 《中草药》2023,54(23):7884-7894
中药浸膏是制备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物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制剂过程与制剂的临床疗效。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并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工艺环节之一。近年来,为提高中药浸膏的干燥效率,许多研究者对传统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行改进、升级,新型中药浸膏干燥技术有所突破,干燥机制研究有一定进展。通过对中药浸膏干燥技术及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预测中药浸膏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及制剂燥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干燥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统计,综述了目前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研究现状,分析了中药材及制剂传统干燥技术工艺及现代常用干燥技术与装备,探讨了干燥工艺与装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述了我国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发展新趋势,为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欣  李远辉  谢好  万娜  伍振峰  王学成  杨明 《中草药》2022,53(2):619-626
真空干燥是中药浸膏的主要干燥方式之一,但效率低下、干膏质量不佳,已成为中药制药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表面结壳是引起该问题的重要原因,但相关研究尚属空白,实践中面对该问题束手无策.首先阐述了表面结壳的成因、探讨了表面结壳行为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利用质构仪技术建立其表征方法体系的可行性;再基于中药浸膏干燥特性以及多种干燥技...  相似文献   

6.
中药浸膏作为中药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干燥效果直接影响制剂后续的生产过程,因而其是影响最终的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满足中药临方制剂“高载药、时效性及工艺简便”的要求,该研究探索了进程管理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在中药临方浸膏干燥中的应用研究。对5种辅料及40个中药处方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影响因素考察。以干燥的可行性、干燥速率、干燥时间以及干膏状态为指标,考察微波真空干燥的进料要求;以干燥后干膏状态为评价指标,对3种干燥程序组(A、B、C)进行对比研究,获得最优干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最优进料条件为料层厚度2 cm;优选干燥方法为C组程序(共7个干燥进程),以进程管理的策略解决了微波干燥易焦糊的问题,同时发现微波干燥程序中的预设干浸膏含水率应在4%~5%,可以获得质量均一,干燥完全,且没有焦糊的中药干浸膏。该研究为微波干燥在中药临方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中药临方制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远辉  伍振峰  李延年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7,48(10):1930-1935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药浸膏粉为中间体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中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如粒径、吸湿性、流动性等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而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不可或缺的操作单元之一,对浸膏的粉体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因此,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了各主要制粒方法的工程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制粒质量评价要素,并结合实验研究,以粉体学性质为视角探讨了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应重视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  相似文献   

8.
微波真空干燥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萍  徐剑  黄燕琼 《中成药》2007,29(3):439-440
干燥技术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随着对干燥特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干燥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为了验证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不同的特性及各干燥方法对中药提取物干燥行为的结果,本实验对4种中药浸膏的干燥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用于中药浸膏干燥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生产实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推广真空带式干燥机这一新型的干燥设备在我国中药行业的应用.引用了中外23篇参考文献,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带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中药浸膏几种传统的干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带式干燥的比较优势,以不同的中药浸膏为研究对象,以产品含水率、干燥速率和药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带式干燥机的履带速度、加热温度、中药浸膏的含水量和进料速度等技术参数的单因素分析、综合因素分析,研究建立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和多指标综合分析法,研究辩识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确定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从而为建立中药浸膏带式干燥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奠定基础.带式真空干燥技术解决了中药浸膏其他干燥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节能省时,有效成分保留好,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至今还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技术标准,各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随干燥品种的不同而变化,要简化工艺优化过程,扩大应用范围,还需结合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开发和自动监测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甘草浸膏为研究对象,探索浸膏超声辅助真空干燥强化传热传质机制,为新技术在中药浸膏干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过程模拟软件建立“超声场-温度场-压力场”多场耦合的甘草浸膏超声辅助真空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并求解;进行了干燥温度70、80、90℃,超声功率40、80、120、160、200 W的干燥试验,以特征点温度及干燥水分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 甘草浸膏干燥过程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和传质系数(kc)随温度和超声功率的升高而增大,超声功率由40 W提高至200 W,Deff及kc分别提高200.65%、154.46%;结果验证了建立的浸膏超声辅助真空干燥模型精度良好,在一定条件下能反映真实干燥过程。结论 通过建立精度良好的甘草浸膏超声辅助真空干燥过程仿真模型,直观得到了浸膏内部超声场强分布及热质传递规律,为该技术用于中药浸膏高效干燥工艺开发和装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丸剂干燥工艺、装备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成  伍振峰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16,47(13):2365-2372
干燥是中药丸剂制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中药丸剂干燥成品质量。综述了工业应用较成熟的传统丸剂干燥方式如厢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及箱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及一些新型丸剂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前景。中药丸剂干燥仍存在工艺方法选择局限、干燥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及设备适宜性不良等问题,需通过深入研究丸剂干燥机制、融合精确传感的新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药丸剂干燥设备智能化及符合GM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干燥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中药物料干燥伴随着含水率减小的动态过程。物料含水率作为干燥过程终点判定的关键指标,在干燥效率提升、能源节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药干燥生产过程基本通过取样离线检测对物料含水率进行监控,鲜有在线水分检测技术应用报道。该文介绍了不同领域物料干燥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干燥中的重要意义,展望了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干燥领域应用前景。在中药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水分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望成为中药干燥工艺和装备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谢好  齐娅汝  万娜  伍振峰  王学成  李远辉  杨明 《中草药》2022,53(9):2872-2881
干燥是中药材采收后产地加工必不可缺的重要加工步骤之一,与中药材品质形成息息相关,是影响中药材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环节。皱缩是中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普遍物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外观、质地与复水性,还导致水分扩散速率降低,干燥时间延长,引起干燥效率下降、能耗升高,且药材长时间受热不利于保证干品质量与疗效。通过文献调研,探讨中药材干燥过程中的皱缩机制,从物料特性、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加工条件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抑制皱缩的干燥技术,以期保障中药材品质,为中药材干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岳鹏飞  许俊男  谢元彪  刘阳  伍振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6,47(11):1825-1829
丸剂干燥品质研究(如假干燥、表面结壳、裂纹等)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难点。目前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干燥及储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无较合适的理论能加以解释和研究。尝试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来探讨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干燥特性和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品质变化的机制以及控制品质变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市场上中药5种主要使用形式即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医院制剂、经典名方和中药新药,从使用范围、政策审批以医保政策等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对上述5种中药使用形式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供医药企业研发和投资参考。在中药5种形式中,中药新药代表中药创新和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对目前中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双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供业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制药装备专利整体态势,以中药制药装备为特色,针对中药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炮制、制丸、干燥相关设备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制药装备核心技术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制药装备产业已进入技术快速发展期;炮制设备技术及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但国内最具中药特色的炮炙设备技术创新十分薄弱;天士力公司是滴丸设备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其以"滴丸的振动滴制"工艺改进为突破点,带动了滴丸设备技术创新;干燥设备技术竞争激烈,知名企业来自丹麦、德国等国;干燥、粉碎、筛析等制药设备为当前核心技术领域。建议国内专利申请人加强中药炮炙设备的原始创新;加强中药制药工艺创新,实现"产品-工艺-设备"的创新研究与保护模式;把握绿色、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核心领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