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返流 (gastroesophagealregurgitation ,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 (LES)功能不全 ,导致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 ,以新生儿多见。轻者引起呕吐 ,重者可致吸入性肺炎、食管炎、呼吸暂停甚至窒息死亡。现将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2 8例新生儿GER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病例 :2 8例病儿 ,男 17例 ,女 11例 ,其中早产儿 8例 ;胎龄 30w~ 4 2w ,平均 38 4± 2 4w ;出生体重 1 3~4 2kg ,平均 3 0± 0 2kg ;日龄 3h~ 2 8天 ,≤ 7天 16例 ,…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血浆胃动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溢乳和呕吐 ,可造成新生儿喂养困难 ,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 ,且病理性返流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胃动素(motilim,MTL)是由消化系统分泌的激素之下 ,胃动力异常与新生儿喂养困难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但MTL与GER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38例经食管钡剂造影X线透视检查诊断为GER的足月新生儿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浆MTL水平的比较 ,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GER、防治病理性返流、减少GER的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返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动力紊乱、排空延迟,而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易发生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多见。发病率高达80%-85%,由于可出现窒息、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现已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科2000年2月。2004年2月期间胃食管反流60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儿按住院床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呕吐情况、第10天进奶量和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第5天、第十天的呕吐例数、进奶量及体重增长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斜坡卧位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方法对36例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症状相关性分析和抗返流治疗验证.结果 52.7%病人(19/36)Demeester总积分≥14.72.47.2%(17/36)病人咳嗽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SAP≥75%),81%(13/16)病人返流症状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SAP≥75%).抗返流治疗后,治疗组100%病人反胃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消失,66.7%(8/12)病人咳嗽消失,83.3%(10/12)病人咳嗽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GER发生率较高.②GER是导致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抗返流治疗可显著减少稳定期COPD病人部分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返流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返流 (GER)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方法 对 36例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 2 4小时食管pH监测、症状相关性分析和抗返流治疗验证 .结果  5 2 .7%病人 (19/36 )De meester总积分≥ 14 .72 .4 7.2 % (17/36 )病人咳嗽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 (SAP≥ 75 % ) ,81% (13/16 )病人返流症状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 (SAP≥ 75 % ) .抗返流治疗后 ,治疗组 10 0 %病人反胃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消失 ,6 6 .7% (8/12 )病人咳嗽消失 ,83.3% (10 /12 )病人咳嗽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①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GER发生率较高 .②GER是导致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抗返流治疗可显著减少稳定期COPD病人部分症状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但并不能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抗胃食管反流有关的机能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音乐治疗(MT)及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音乐治疗(NNS+MT)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普通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新生儿按照住院号从小到大顺序分为干预组(NNS亚组、MT亚组、NNS+MT亚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前2min开始持续至研究结束,共15min,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疼痛行为(NIPS)评分,采集采血针刺前1min、针刺时和针刺后13min过程中的每一分种数据,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ANOVA方差检验,同时应用PostHoc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纳入住院新生儿80例,男54例,女26例;各亚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例。疼痛刺激后各组的心率均显著加快,于刺激后0~2min达峰值,之后逐渐减慢;NNS亚组与空白对照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NNS+MT亚组与空白对照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亚组和NNS+MT亚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刺激后各亚组SpO2均显著降低,于刺激后2~4min降至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NNS亚组与对照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NNS+MT亚组与空白对照组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亚组和NNS+MT亚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刺激后各组NIPS评分均显著提高,于0~1min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各亚组NI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NNS+MT干预措施均可缓解疼痛刺激引起的心率、SpO2和NIPS评分变化。结论新生儿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使用MT和NNS+MT可缓解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益生菌防治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早产儿早期应用益生菌后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可以进行喂养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40例予常规喂养基础上加上益生菌喂养作益生菌组,另40例只予常规喂养的作对照组,喂养2周后监测两组早产儿的胃食管pH值变化。结果益生菌组早产儿反流发生的次数、反流超过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食管pH〈4总时间、反流指数分别是25.7&#177;5.2、4.5&#177;0.7、10.6&#177;1.1、32.6&#177;8.4、5.3&#177;0.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生菌能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和减轻反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纳入自2014年10月4日至2015年9月30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NERD诊断的17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17名。使用内镜联合Endo Flip技术对胃食管交界的横截面面积(CSA)、球囊内压力和顺应性(Δv/Δp)进行测定。结果随球囊容积增加,胃食管交界处的顺应性NER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横截面积和球囊内压力变化不明显。结论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胃食管交界的顺应性增加可能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胃食管反流作为一个症侯群,在一儿中发病率很高。若返流物阻塞呼吸道,可使患儿窒息死亡。是新生儿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17例发生返流性窒息后新生儿的抢救,采用以清理呼吸道为主辅吧心外按压及药物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6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4%。结论:发生该病后,应迅速彻底地清理呼吸道,解除呼吸道的梗阻,可使窒息尽快恢复,减少甚至于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否则,可致新生儿猝死。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返流 (gastroesphagealreflux ,GER)是新生儿期相当常见现象 ,返流可持续几周到几个月 ;特别在早产儿发生率更高 ,持续时间更长 ,甚至可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严重者可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肺炎、甚至猝死。普瑞博思 (西沙必利 )可增强食道蠕动和下食道括约肌张力 ,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 ,造成溢乳。现就普瑞博思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 1996年 - 2 0 0 0年 4月本院妇产科新生儿有胃食道返流症状 160例 ,其中男婴 89例 ,女婴 71例 ,均为生后 1- 6天 ;胎龄 3 4 - 4 0…  相似文献   

14.
码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方法与结果:对62例胃食道返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体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吗丁啉止吐进行观察疗效。治疗1天止吐为显效,治疗2天止吐为有效,治疗2天以上仍有呕吐为无效。结论:吗丁啉止吐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副作用。因此吗丁啉可作为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5.
胃食道返流(GER)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陈燕平等报道[1]新生儿发生率为51.7%,而早产儿高达80.0%.其中部分患儿临床上无呕吐症状,但可出现青紫、窒息及呼吸暂停等,我院自1995年6月-1998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儿9例,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疗效.方法与结果对62例胃食道返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体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吗丁啉止吐进行观察疗效.治疗1天止吐为显效,治疗2天止吐为有效,治疗2天以上仍有呕吐为无效.结论吗丁啉止吐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副作用.因此,吗丁啉可作为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华启洋  吴同利  刘永艳  孙凤芹  姚燕 《医学信息》2019,(20):103-104,10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 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设为GERD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人为对照组,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检测,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GERD不同症状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以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不同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结果 GERD组Hp感染阳性率(54.12%)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00%、52.00%、54.55%、55.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LA-A组、LA-B组、LA-C组及LA-D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是57.14%、55.56%、47.06%、46.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无相关性,但对于Hp阳性的GERD患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根除Hp治疗,以减少恶变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对三种检测试剂盒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2组血清PGI、PGII及PGI/PGII水平,建立ROC曲线并分析PGI、PGII及PGI/PGII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价值。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血清中PGI及PGI/PGI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PGI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GI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739),PGII与PGI/PGII诊断价值不大(曲线下面积0.614、0.696)。国产某A产品与雅培检测系统对PGI、PGII及PGI/PGII检测的相关性分别为0.9947、0.9893、0.8063,国产某B产品与雅培检测系统对PGI检测的相关性为0.9427,但PGII与PGI/PGII两者与雅培检测系统相关性为0.7957、0.769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对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诊断意义,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实验室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的原因,为减少误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策略。结果 21例患者均误诊为哮喘,误诊时间最短为半年,最长达6年。正确诊断后,经抗反流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16例(76.2%)2,周后症状缓解率达95.2%。经维持治疗6个月的18例患者中,症状完全缓解并无复发12例,复发6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类患者的首发症状是以哮喘症状为主。应提高认识、全面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