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探讨最佳的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道湿化2种方法,比较患者气道黏膜干燥程度、痰液稀释程度、患者的呛咳反射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稀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可有效的促使痰液稀释,便于痰液吸尽,减少对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避免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疗效。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结果观察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气道湿化方法既简单方便,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气道湿化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的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  相似文献   

4.
刘新会  杨秀娜  孙磊  张传静 《河北医药》2014,(13):1978-1979
目的:观察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为试验组,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选择50例为对照组,行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比较2组湿化良好率、湿化过度率和湿化不足率,同时比较2组气道各种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相比,湿化良好率(90%VS 72%)明显升高,湿化不足率(6%VS 24%)明显下降(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组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 P <0.05)。气管切开术后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患者自觉不适感等。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罗小平  钟汝梅 《江西医药》2011,46(7):683-68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因而它是救治危重患者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人工气道的建立后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此时如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的空气就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造成呼吸道管腔内水分丢失,分泌物黏结发生阻塞,  相似文献   

6.
秦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5-3576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运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用注射泵持续湿化法,对照组用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湿化法,观察两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例数及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微量、恒速,效果优于间断滴注湿化,病人舒适,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适合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气管内注入湿化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减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明显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新会  孙磊  杨秀娜 《河北医药》2013,(21):3281-328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在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继而增加了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呼吸功能[2]。因而有效的气道湿化、充分的痰液引流等护理措施是降低气道切开术后肺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气道湿化的程度呈反比关系[3]。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比较,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化、痰液的稀释以及气道的通畅引流等,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我院RCU和ICU对气管切开脱离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管理气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9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干预,研究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护理有效率为100%,患者的气道湿化以后,痰液更容易喷出,大大的减少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9/3),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为患者进行持续性气道,湿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微量注射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桃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06-1707
我科自2004年12月成立ICU病房以来.对气管切开病人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量泵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湿化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间断湿化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高气道反应。结果微量泵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湿化组。结论使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中应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的疗效。方法将96例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段湿化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比较2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吸痰不畅、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优于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段湿化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玉芬  钟爱民 《中南药学》2011,9(11):867-869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液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气管切开患者以便利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A组50例和实验B组44例。对照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夜,实验A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实验B组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湿化液。观察3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B组患者痰阻次数、肺部感染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及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液效果优于0.45%氯化钠溶液和1.5%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浅析予气管切开患者间歇性人工气道内滴入湿化与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对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50例为对照组,施行间歇性人工气道内滴入湿化方案;另50例为实验组,施行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方案.比较两组气道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 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