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衰竭病死率达60%~ 70%,目前为止,肝移植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何降低和减轻肝衰竭患者的并发症,为肝移植赢得时间,甚至使部分患者不需要肝移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er support,ALS)治疗的目的是稳定患者内环境,帮助患者清除毒素,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为肝移植赢得时间甚至不需进行肝移植.ALS目前可分为3类,即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3种.生物型或混合型ALS需要在系统中加入有功能的肝细胞,目前在临床初步应用.而非生物ALS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白蛋白吸附的技术比较成熟,已在临床广泛开展.现简要介绍各型ALS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生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在非肝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临床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时机及模式,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及不同模式的优化组合是人工肝临床应用的趋势。生物型人工肝有关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且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尽管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与安全性,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获得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治疗重型肝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有的人工肝主要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其治疗效果有限。如应用恰当,能有效改善病情,为疾病恢复或等待肝移植获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4.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人工肝治疗后常合并继发性感染.而感染是肝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预后不佳.如何防治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发生感染,是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与非生物型人工肝相比,生物型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型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肝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进展快,病死率高。在肝衰竭发生前期或“黄金窗口期”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肝衰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或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现就目前肝衰竭前期的发生机制及人工肝治疗展开讨论,旨在指导临床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推动相关研究,从而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的人工肝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是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人工肝有多种,每一种的原理不尽相同,适应证也有很大差异,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千差万别.因此,当为患者确定人工肝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人工肝方法和患者病情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主观愿望,明确治疗目的,并结合每一种人工肝的原理和特点,为特定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人工肝治疗时,也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人工肝的原理制定个体化的操作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工肝治疗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内、外科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生物人工肝临床应用的疗效与难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病死率高,人工肝不仅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提供过渡,还为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时间、争取肝脏再生、避免肝移植提供可能.肝脏具有复杂的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引入肝细胞,从而部分替代肝脏的解毒与生物合成的功能.随着肝细胞及其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国内外许多类型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进入临床研究[1 2].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加强肝衰竭发病机制和人工肝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由于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70%,是导致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体系和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难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肝临床应用若干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1.非生物型人工肝进展:非生物型人工肝指各种以清除毒素功能为主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人工肝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国外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一种技术。目前国外人工肝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在体外采用某种具有解毒、代谢等作用的装置和方法来代偿肝脏功能,从而辅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其作用原理是基于肝损伤具有可逆性和肝细胞有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功能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他特效治疗进行准备。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细胞工程学及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已成为肝衰竭治疗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DPMAS)、先等量血浆置换再联合DPMAS、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4种人工肝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经济学特点。方法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针对肝衰竭患者早、中、晚期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成本效果比值及增量成本效果值,且对该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结果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人工肝治疗,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成本效果比值为89547.79,增量成本效果值为34665.34,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肝衰竭中、晚期,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的方案,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22865.5、284334.97,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0744.55、75299.48,小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成本可以接受,有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可靠。结论对于早期肝衰竭,半量血浆置换联合DPAMS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而对于肝衰竭中、晚期,采用先DPMAS再联合等量血浆置换是最为经济的人工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探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度(且凝血酶原活动度<50%)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人工肝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记录其诊断、分期等原始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in-Maier方法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0±0.4)d,内科治疗对照组为(4.0±0.2)d,P=0.004。人工肝治疗2次以上疗效更加明显,它可使慢眭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由(27.0±1.6)d延长至(39.0±4.0)d,重型肝炎中期患者生存期由(38.0±17.5)d延长至(66.0±18.6)d;晚期患者生存期由(18.0±4.0)d延长至(26.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延长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多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次治疗和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