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辛甘扶阳配伍理论出发,探讨其助阳的作用,并结合组方配伍分析,论述了辛甘扶阳在五脏补阳方剂中的应用。认为辛甘扶阳不仅有助阳散寒的作用,也必兼补益化生之功,既可用治中上焦阳气虚弱之证,亦可用治中下焦阳气虚弱之证。  相似文献   

2.
从性味组方的角度,提出辛甘温热剂的补阳机理在于控制阳虚病理和恢复阳气的生理功能。并以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金匮肾气丸为例,分别论述了它们在补心阳、补脾阳、补肾阳方面的作用内涵。根据辛甘温热药在组方中之主次、用量的不同,提出辛甘性温补阳力缓,辛甘性热补阳力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来源宋金医家李杲对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证的治疗,提出惟当以辛甘之剂升其阳,补其中,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奠定了治疗内伤发热(除虚内热—炅中)的基础。是李氏根据《内经》“温能除大热”的治法发展而来。他在《脾胃论》中所创制的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4.
对《黄帝内经》的五味理论之一"辛甘发散为阳"进行探析。认为《黄帝内经》"辛甘发散为阳"的本义是阐明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功效。辛味能行能散,功在散寒解表、温经、行气血;甘味能和能缓,功在和中缓急,二者配伍相得益彰。其具体内涵,分而论之:辛味、甘味各自发散为阳,与其各自所喜脏腑肺、脾的生理特性有关,从辛味药、甘味药的作用特点可体现;合而论之,辛甘配伍能更好地发挥其发散为阳的特点,临床上多应用于发汗、补益类的方剂。此经文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辛甘发散为阳"是《黄帝内经》的五味理论之一,《黄帝内经》中关于药物的理论虽不多,仍不失为临床组方用药的圭臬。以"辛甘发散为阳"为例,其本义是阐明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功效作用。分而论之,辛味、甘味各自发散为阳:与其各自所喜脏腑——肺、脾的生理特性有关;从辛味药、甘味药的作用特点体现。合而论之,辛甘配伍能更好地发挥其发散为阳的特点,临床上多应用于发汗、补益类的方剂,可见此经文对临床组方用药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深入探讨《黄帝内经》的制方原则对临床研究方剂配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辛甘化阳”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该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应用于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明,提出于清代郑钦安.对“辛甘化阳”实质的认识不应停留在发散风寒、温补阳气上,而应从阴阳属性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方药进行.“辛甘化阳”的核心在于“阳”的特性——向外、温热、主动,包括辛甘发散和辛甘温通.辛甘发散类方药具有向外的特性,可见于发散风寒类方药、发散风热类方药以及透邪外出的清气分热方药;辛甘温通类方药具有温热、主动的特性,可见于温里、补益、行气活血、祛湿除痰、消食、泻下等方药.  相似文献   

7.
<正>《尚书·洪范》曰:"稼穑作甘"。甘乃是土之正味,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从土中而生,且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因此,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甘之本义为味美,我们从《内经》的角度对五味之甘进行论述。1甘为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首先对甘的阴阳属性进行划分,"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1]33甘味属阳,其为中央之味,能灌溉四旁,有向四周运  相似文献   

8.
1 饮食护理饮食不当是诱发慢性胃炎患者症状发作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在病变活动期控制和调节好饮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嘱其生活饮食要有规律,进餐应定时定量,进易消化食物,避免吃生硬油煎、油腻、辛辣、香味过浓等不易消化的刺激性饮食;同时还应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进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饮烈性酒及餐后从事重体力活动,并劝戒烟,消除可能之病因。  相似文献   

9.
阴火证治验     
杜庆云副主任医师在阴火证治疗方面经验尤甚.笔记予以整理,供同道研讨。“阴火”语出金代李东垣,怄学发明》论日:“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又喜怒化恐而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人独盛,心火者,阳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今,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认为“阴火”是病理君相之火,其成因本于脾胃元气之不足。故东垣论其治法“谁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泻其火”,立其方药“补中益气汤主之…··又宜加黄柏救肾水,能泻阳中之伏火”…  相似文献   

10.
干祖望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寒、风邪袭窍,取辛甘之药升举清阳,温肺祛风,使阳和得转,阴凝自散;并采用"脱敏汤""截敏乌梅汤"等自拟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饮食的基本原则 (1)饮食计划饮食计划应个体化,随各人的耐受力安排饮食.食谱因人而异,有些人对某些食物于食后感到舒适,但对这些食物有过敏的人则不应采用.对病人过去食用曾加剧溃疡症状的任何不能耐受的食品应忌之.  相似文献   

12.
根据脾胃病理特点,提出辛甘入脾,辛苦入胃;治脾当用温升,治胃宜用苦降的用药规律。同时强调升脾兼顾降胃,降胃佐以升脾。脾胃同治,当温升与苦降并用而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苦涌泄为阴”。其中“涌泻”二字,历代注家均分别注释,认为“涌”谓涌吐,“泻”谓泻泄。如新版中医高校统编《内经讲义》即持这种观点。该书还引清代医家张志聪关于“言气味,固分阴阳,而味中复有阴阳之别。辛走气而性散,甘乃中央之味,而能灌溉四旁,故辛甘主发散为阳也。苦主泄下,而又炎上作苦;酸主收降,而又属春生之木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证之主方,而中风证中又以自汗出为主证,因此,历来不少医家将该方芍药酸收之性味,作为止汗之功效,笔者对此谈谈粗浅的认识。 关于芍药酸收之性味,可以止汗之说,直至当今,奉从其说者,不乏其人。虽然酸味之药,多能收敛固涩,毕竟酸味之收,不专以止汗而论。《内经》指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本经》  相似文献   

15.
如能除去吸收不良综合征之病因,吸收不良状态自然纠正。对诊断尚不明者,主要进行替补治疗,补充热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有脂肪泻者应给予低脂饮食。 1 热带口炎性腹泻 1.1 一般治疗给予富营养的饮食及补液,注意调解电解质平衡。腹泻次数多者应给予止泻剂。 1.2 药物治疗叶酸和维生素B_(12)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楠 《求医问药》2011,(9):11-11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仅仅进行透析、药浴等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此类患者如果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还应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那么,尿毒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尿毒症患者最需要注意的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院李老医师法遵前贤,结合自己卅余载的临证经验,拟定出治疗慢性胃痛常用四法,疗效可靠,特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甘温健脾温中暖胃脾胃居于中宫,运化水谷,为后天生化之本,慢性胃痛偏虚寒者,时轻时重。几载不瘳。多始于生冷厚味,戕伤脾胃,运化失调所致。若情志不遂,外感风寒,饮食劳倦可引发加剧。其症痛势徐缓,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舌淡红或胖大,苔薄白或白滑,脉沉弱或浮大无力,治宜辛甘之剂,补其脾而升其阳,暖其胃而化其浊,拟用甘温健  相似文献   

18.
1 燮理五脏 ,审因而治贫血之治不可胶执于一法 ,应注意燮理五脏 ,审因而治。林佩琴说 :禀水谷之精华 ,出于中焦 ,以调和五脏 ,洒陈六腑者 ,血也。生化于脾 ,宣布于肺 ,统于心 ,藏于肝 ,化精于肾 ,灌输百脉 ,其清而纯者 ,为守脏之血 ,清中之浊者 ,为腑络之血 ,清中之清者 ,为营经之血。本证病因颇多 ,治疗之前务必审明原因 ,分其类别 ,审因求治方可见效。凡饮食失宜或饮食单一 ,或过于偏食 ,当从调理饮食入手 ;而摄入匮乏 ,又宜补充所需水谷精微 ;饮食无度 ,暴饮暴食者 ,应节制饮食 ;劳倦、思虑太过 ,可调节起居 ;钩虫感染率较高 ,因钩虫感…  相似文献   

19.
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喻称“五套马车”。其中饮食治疗为“驾辕之马”,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因此根据不同病情提供合理有效的饮食处方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是糖尿病饮食调控的首要原则。应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劳动强度,并结合病情和营养状况确定每日能量适宜摄入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年龄超过50岁者,每增加10岁,比规定值酌情减少10%左右(表1)。  相似文献   

20.
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饮食有助争肾病的恢复。作者根据慢性肾炎的不同类型,提出其饮食原则、饮食内容、饮食禁忌及食疗验方,认为肾病型应补充大量蛋白质;高血压型应低钠或无钠饮食,蛋白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