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glucose,SMBG)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应用降糖药物疗效的评价,并指导降糖治疗方案的调整。有规律地进行SMBG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血糖数据。基层社区医生应该正确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达标、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饮食控制不佳、运动不规律、未按要求进行血糖监测、治疗药物选择不当等。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很多,我们应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之符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经济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管理的态度,从而提高血糖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运动和饮食治疗称为控制糖尿病的“两大基石”,只有“基石”稳固,药物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社区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案,从而减轻胰岛负荷、纠正代谢紊乱、降低餐后血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程欣 《医学综述》2014,20(20):3765-3767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点。循证医学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而其与大血管获益的关系尚存在不确定性;血糖波动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为平衡血糖控制的获益与风险,更好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早期、长期、平稳的个体化降糖策略,并应注重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胃病(DG)是指糖尿病患者有胃肌肉神经功能障碍,并且有消化不良症状其发病率约50%。以往胃肠动力药物在治疗DG消化道症状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对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G的患者,在糖尿病原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吗丁啉治疗,旨在观察吗丁啉对DG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成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12-513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98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饮食控制,观察患者饮食控制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跟踪随访6个月~24个月后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治疗目标为:(1)降低血糖,纠正酸碱平衡紊乱。(2)保持体力,维持正常体重。(3)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其中,血糖的控制为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本人通过临床调查,就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一大严重问题,由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持续最佳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全因死亡率。然而,用于控制常规成年糖尿病人血糖的最佳方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却未必也能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目前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血糖控制方案尚存在很大争论。因此,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结合不同老年患者的个人情况制订个体化血糖控制方案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预期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不同诊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和分析,以期筛选出更加有效及科学的诊疗方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者且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比例分为观察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联合治疗方案]、对照Ⅰ组[胰岛素泵(CSII)+指血监测]、对照Ⅱ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指血监测],三组患者分别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联合方案、指血监测+胰岛素泵(CSII)方案、指血监测+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方案,同时对三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进行对比,且对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凌晨3:00血糖,与对照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观察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观察组与对照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结合胰岛素泵(CSII)联合方案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效果良好,是目前监测血糖和调控血糖较为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萨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63-263,265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内容包括:糖尿病教育、血糖检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中,血糖监测占有重要地位,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可大大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糖控制是指全日血糖的整体控制。通过监测可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尤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后,能够监测24小时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为临床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由医疗人员操作,用于收集糖尿病患者1~3d的血糖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工具。它可以监测患者3d的血糖变化特点及趋势,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型和走势,为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文迪雅4mg,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结果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副作用少。结论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患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餐前门冬胰岛素(GL+3ASP)和重组中效人胰岛素联合餐前正规胰岛素(N+3R)治疗2组初次诊断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2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种胰岛素治疗方案都能有效控制血糖,GL+3ASP组血糖漂移度小于N+3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P组低血糖事件少于N+3R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均胰岛素用量相当。结论:GL+ASP和N+3R两种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前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情况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并把150例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与常规组,每组各75例。对强化组的患者实行强化血糖监测,对常规组的患者则实行普通的血糖监测,对于各组监测的结果,各组根据组内的监测指标得出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两周之后,对两组都实行CGMS监测,并对治疗前后两组血糖的波动做出了分析比较。结果强化组在治疗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都有所变动,常规组的多项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动。结论强化组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其血糖控制也比常规组要强。根据这样的情况实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再根据监测来制定医疗方案,其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波动做出明显改善,因此动态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质量提升的一种有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吉林医学》2015,(4):640-64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空腹血糖控制良好(FBG)≤8.4 mmol/L共36例为观察A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FBG)>8.4 mmol/L共42例为观察B组,另有同期收治的80例初治涂阳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2HREZ(S)/10HR方案和2HREZ(S)/4HR方案化疗。比较三组的痰菌阴转率、复发率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血糖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血糖控制不良组较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低,复发率高。结论:血糖控制和延长疗程是治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采用两病兼治,优先降糖,长程化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宣传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宣传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随机选取4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教育组,4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教育组给予糖尿病教育。结果教育组糖尿病知识积分上升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更好,教育组治疗后口服降糖药减少。说明糖尿病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七段血糖监测了解糖尿病患者各时段的血糖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段血糖监测,观察血糖动态变化,并根据各时段血糖值随时进行饮食、运动、治疗、指导。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七段血糖监测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原因。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患者能否认真执行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非常关键;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的病变。结论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相关的知识,并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共同努力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玉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01-601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原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患者能否认真执行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非常关键;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的病变。结论 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相关的知识,并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共同努力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雁  周俊  孙燕  李融 《新疆医学》2010,40(11):74-76
如何准确评价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状况和糖尿病治疗的靶点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糖尿病筛选、血糖控制、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测指标,但其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