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被动结果.早期认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及由之引起的酸中毒会导致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增高.而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碳酸血症本身对脏器有保护作用,从而引入了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的概念.高碳酸血症可显著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该文从高碳酸血症对血管张力、肺泡通透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PHC)对急性肺损伤 (ALI)绵羊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潮气量 (VT)时 ,18只ALI绵羊肺气体交换、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当VT 从 16ml/kg降至 4~ 7ml/kg时 ,绵羊均出现PHC ,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 (P <0 0 5 )。PHC时气道压力显著降低 (P <0 0 5 ) ,气道阻力明显增高 ;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指数、左心室和右心室做功指数显著增加 ,心率降低 (P <0 0 5 )。与VT16ml/kg相比 ,VT4ml/kg时心排指数 (CI)显著降低。静态肺压力 容积曲线高位转折点对应的压力为 (2 1 8± 3 2 )cmH2 O ,容积为 (10 7± 1 3)ml/kg。结论 在实施PHC时 ,只有当气道平台压 <2 0~ 2 5cmH2 O时才有可能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但PHC时CI降低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探索。方法观察了10例ARDS患者。为了减低吸气末气道压力(pplat),减少肺气压伤,应用较低的潮气量(VT,x=6.5ml/kg),依靠自身肾脏代偿功能,容许一定限度的呼吸性酸中毒(简称呼酸)存在(pH≥7.19)。在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O2)7.3kPa(1kPa=7.5mmHg)左右情况下,尽量使用低水平吸氧浓度(FiO2,x=0.51)及呼气示正压(PEEEP,x=0.92kPa)(1kPa=10.2cmH2O)。结果7例存活,其中3例在机械通气期间出现过呼酸,2例出现肺气压伤。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较低VT及容许一定限度呼酸存在是值得重视的新观点,应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及其应用何权瀛长期以来进行机械通气时人们大都喜欢或习惯选用比正常自主呼吸(潮气量5~8ml/kg)大得多的潮气量(12~15ml/kg)。这种大潮气量通气适合于短期用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全身麻醉患者。然而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对于患...  相似文献   

7.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器官保护及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目前,机械通气(MV)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MV在改善机体通气、氧合的同时可导致或加重肺损伤,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而采取减小潮气量和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提高ALI/ARDS患者生存率[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急性肺损伤(ALI)绵羊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潮气量(VT)时,18只ALI绵羊肺气体交换、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当VT从16ml/kg降至4~7ml/kg时,绵羊均出现PHC,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降低(P〈0.05)。PHC时气道压力显降低(P〈0.05),气道阻力明显增高;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指数、左心  相似文献   

9.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急性肺损伤,严重气流阻塞的困难撤机时得到了临床应用,初步的证据提示PHC策略可明显改善预后和有利于撤机,且临床可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限制性通气后产生的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ARDS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ARDS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油酸注入法制备犬ARDS模型,将15只犬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模型组(n=5)及V-VECMO治疗组,通过监测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含量及肺顺应性指标,评价V-VECMO疗效。结果:V-VECMO明显提高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增加氧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肺水肿,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ECMO治疗ARDS有效和可行,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肺泡复张手法(RM)及两者联合治疗ARDS的疗效.方法 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28只,反复温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通气稳定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S组、RM组及PS+RM组,每组7只,分别气管内注入安慰剂、外源性PS、实施RM或PS联合RM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处理后4 h处死动物,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肺损伤程度.结果 (1)对照组、PS组、RM组和PS+RM组的PaO2分别为(74 ±15)、(234±42)、(231±17)和(253±52)mm Hg(1 mm Hg=0.133 kPa),PS、RM和PS+RIM3组均高于对照组(F=84.201,P<0.01),PS、PS+RM组氧合改善稳定,RM组PaO2随观测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2)4组的PaCO2分别为(56±11)、(46±10)、(51±8)和(46±10)mm Hg,对照组明显高于PS、PS+RM组(F=4.234,P<0.05).RM组PaCO2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3)4组动物气道峰压分别为(33±2)、(23±1)、(24±2)和(22±1)cm H2O(1 cm H2O=0.098 kPa),静态肺顺应性(Cst)分别为(1.1±0.3)、(1.7±0.3)、(1.5±0.1)、(1.9±0.4)ml/cm H2O,PS、RM、PS+RM 3组气道峰压、Cs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74.911、15.863,均P<0.01).RM组Cst改善较PS+RM组差(q=2.58,P<0.05);(4)PS、RM、PS+RM 3组动物肺损伤评分分别为3.9 ±0.8、6.1±0.7和4.2±0.6,均低于对照组的13.5±0.7(F=369.6,P<0.01),RM组高于PS及PS+RM组(q值分别为6.35、5.70,均P<0.01).结论 ARDS早期补充外源性PS或实施RM均能有效改善氧合及肺脏顺应性,但RM后易出现肺泡再萎陷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S联合RM治疗能防止肺泡再萎陷,并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效果及影响短期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鄂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ARDS患者200例,均为入重症监护室后48 h内应用PPI(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的ARDS患者并获取其临床信息。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探索NLR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共计纳入80例ARDS患者,NLR中位值为14。死亡患者年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NLR和肌酐显著高于存活患者,而氧合指数和血浆白蛋白低于存活患者。NLR无论作为连续性变量(HR=1.011,95%CI:1.004~1.017,P=0.001),还是以14为界限的二分类变量(HR=1.532,95%CI:1.095~2.143,P=0.013),均是ARDS独立预后因子。NLR>14的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28 d死亡率、90 d死亡率和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均显著高于NLR≤14患者。结论ARDS确诊早期(24 h)NLR>14是其独立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4.
Liu SQ  Chen J  Huang YZ  Guo FM  Liu L  Y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26-930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采用死腔分数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的可行性.方法 选23例机械通气的早期ARDS患者行持续肺膨胀手法充分肺复张,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采用最小死腔分数法、最大顺应性法、最佳氧合法选择最佳PEEP,观察不同方法选择的PEEP对患者氧合、解剖死腔容积(VD)/潮气容积(VT)、静态肺顺应性(CLst)和功能残气量(FRC)等的影响.结果 最小死腔分数法[(10.1±2.8)cm H2O(1 cm H2O =0.098 kPa)]和最大顺应性法[(11.3±2.5) cmH2O]选择的最佳PEE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最佳氧合法[(15.0±3.4) cm H2O,P<0.05].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患者VD/VT(0.53±0.09)较基础状态(0.59±0.09)明显下降,但最大顺应性法和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VD/VT较基础状态未见明显变化.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PEEP,其氧合指数明显低于最佳氧合法[(288±12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356±119)mm Hg,P<0.05],与最大顺应性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基础状态.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气道平台压[(24±4) cm H2O]明显低于最大氧合法[(31±9) cm H2O].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的FRC明显高于最小死腔分数法和最大顺应性法.结论 采用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最佳PEEP,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和CLst,减少死腔通气、降低气道平台压,是床边选择最佳PEEP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月至6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 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NAVA或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通气,通气支持水平分4步递增.PSV压力支持水平从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每5 min增加5 cm H2O,分别为5、10、15、20 cm H2O.NAVA支持水平每5 min增加0.2~1.0 cm H2O/μY,使NAVA中通气支持水平分别与PSV 4个压力支持水平相当,观察不同支持条件下(PSV1~PsV4及NAVA1~NAVA4)人机同步性、呼吸肌负荷、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学等指标.结果 (1)吸气触发:①触发延迟时间: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触发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触发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的触发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②无效触发:随着PSV支持水平增加,无效触发明显增加,PSV1时无效触发2.3%,PSV4时无效触发为22%(P<0.05).应用NAVA时,不同支持水平下,均未见无效触发.(2)吸/呼气转换:随着支持水平增加,PSV中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应用NAVA通气时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无明显延长.与相同支持水平的PSV比较.应用NAVA时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通气支持幅度(潮气量):PSV1和NAVA1的潮气量分别为(361±121)ml和(361±6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3和NAVA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417±71)ml和(427±80)ml,明显低于PSV3和PSV4时的潮气量[分别为(604 ±141)ml和(675±108)ml,均P<0.05].(4)呼吸肌负荷:随着支持水平增加,应用NAVA和PSV通气的膈肌电活动幅度、食管压力时间乘积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支持水平时,两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PSV相比,NAVA通气支持时间、通气支持水平与自身呼吸形式更加匹;配,应用NAVA更能改善ARDS患者人机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一直被学界所关注,但至今仍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案.总结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清思路,向个体化治疗的目标再进一步.本文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以及炎症水平等方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 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与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肌松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database"英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检索2020年5月前发表的肌松剂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主要分析指标为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结果共纳入5项RCT, 1 462例ARDS患者。与对照组比, 干预组使用肌松剂72 h[平均差(MD)为14.39, 95%CI 6.40~22.38, P=0.000 4]和96 h(MD为15.83, 95%CI 7.13~24.52, P=0.000 4)氧合指数明显改善, 而使用肌松剂48 h 2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为7.96, 95%CI -1.35~17.26, P>0.05)。使用肌松剂72 h和96 h干预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明显降低, MD为-0.45(95%CI -0.8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成都三六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45)、预后不良组(死亡,n=55)。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对比2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预后为因变量(Y,不良=1),以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O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为自变量(X),明确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探讨各项危险因素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准确率。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SVV<15%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受治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O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65岁、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0 h、APACHEⅡ评分≥20分、OI<130 mmHg(1 mmHg=0.133 kPa)、SVV<15%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一致性分析,年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均可用于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Kappa=0.543、0.544、0.607、0.548、0.545、0.606、0.661、0.57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