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氨苯砜(DDS)、利福平(RMP)和丙硫异菸胺(PTH)治疗多菌型麻风比单用 DDS 优越,它能使麻风菌早日丧失传染性,可以缩短治疗期,防止或推迟耐药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以往的一个研究中发现,多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利福平(RFP)和硫酰胺10mg/kg,联合治疗时,在第一年肝炎的发生率为13%。1982~1984年进行了第二个研究,共有110例多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100mg加利福平10mg/kg和丙硫异菸胺(PTH)5mg/kg联合治疗。同时对103例少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100mg加利福平10mg/kg联合治  相似文献   

3.
1977年至1983年,麻风化疗临床试验小组委员会(THELEP)在马里巴马科Marchoux研究所和印度钦格尔普特中央麻风研究所进行了联合化疗临床试验,疗程为2年。本研究目的是检测不同MDT方案治疗后的持久菌和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为215例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随机安排至下列方案之一,A1: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和氨苯砜(DDS)分别为每日600mg、100mg和100mg,疗程2年,A2:RFP,丙硫异烟胺(PTH)和DDS分别为每日600mg、500mg和100mg,疗程2年,C:RFP  相似文献   

4.
木文对丙硫异菸胺(PTH)合并利福平(RFP)和氨苯砜以及PTH合并异丁基呱嗪力复霉素(R761)和氨笨砜(治疗组)治疗多菌型麻风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并分别与不含PTH的相应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治疗期为半年.结果发现合并PTH的治疗组的毒性明显增加.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主要毒副作用为肝脏损害.在PTH合并RFP和氨苯矶治疗组有一例在治疗6个月时因急性黄色肝萎缩而死亡.上述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毒性增加与PTH有关,因此PTH合并RFP或R761和氨笨破不能广泛用于多菌型麻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由于耐氨苯砜(DDS)麻风的日益增多和对利福平(RFP)、乙硫或丙硫异菸胺(ETH或PTH)及氯苯酚嗪(B663)的耐药菌株的出现,试图应用上述任一药物单疗来控制和消灭麻风是很困难的。江苏省扬州市自50年代初开始用氯苯砜治疗,至1981年底继发性氨苯砜耐药的流行率约为5%,目前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的流行率为20%。我们于1983年开始对该市所有活动性多菌型麻风用RFP、B663和DDS联合治疗,历时已一年。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有活动性多菌型患者,包括已治和近一年新发或复发未治的病例,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而活检抗酸染色阳性者。二、观察方法:按五级分类。治疗前仔细询问病史,小结以往的治疗经过并检查患者:皮肤查菌;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两组多菌型麻风分别用RFP(450mg/日,9例)和B663(100~200mg/日,10例)治疗半年,继之以氨苯砜(100mg/日)单疗,连续观察7年。结果显示RFP组六个月时临床进步及MI的下降均比B663组快(P<0.05),但在5年内两组临床的进步和BI下降并无明显区别。7年时,RFP组和B663组每年BI平均下降0.6和0.65;两组均无一例达到临床治愈,也无1例恶化,两组皮肤涂片阴转数(分别为3例和5例)亦无显著差异。有1例氨苯砜过敏和6例耐氨苯砜者在停止RFP和B663治疗后未再给抗麻风治疗,但病情一直好转,BI以一定速率继续下降,这表明多菌麻风在经有限期的杀菌性治疗后,停止治疗也有可能获得治愈。为了防止耐药和减少复发用单一药物疗法是不适宜的。为加速麻风的治愈,应加紧研究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结合的更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可用于麻风治疗的药物为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氨苯砜(DDS)和乙硫或丙硫异菸胺(ETH、PTH)由于氨苯砜耐药病例的日益增加和PTH的毒性相当严重,因此目前抗麻风治疗的主要支柱是RFP和B663。一般认为RFP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而B663的远期疗效则更为满意。我们于1975年11月~1976年7月曾对两组多菌型麻风分别单用RFP和B663治疗半年,以后单用氨苯砜连续治疗并观察7年  相似文献   

7.
由于氨苯砜(DDS)耐药,单用DDS治疗多菌型病人的方案已被多种药物的治疗方案所代替,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减少病人的细菌数量和防止耐药。1978年Colston等发现丙硫异烟胺(PTH)在鼠足垫中显示对麻风菌有杀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拒绝氯苯吩嗪(B663)治疗的多菌型病人,可用PTH代替。作者随意选15例门诊瘤型病人,疗前和试验期间作细菌指数(BI)和形态指数(MI)检查。给DDS 50mg/日+PTH 500mg/日,共18个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9月我们应用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氨苯砜(DDS)联合治疗47例多菌型麻风患者(LL22,BL19,BB6),其中新病人36例,复发11例;男43例,女4例;年龄25~60岁(平均41岁);病期4~134个月(平均42.5个月);以前未接受抗麻风治疗  相似文献   

9.
麻风患者对氨苯砜耐药的流行率逐年增多,迫使治疗方案由氨苯砜单疗改为数种机制不同的杀菌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多菌型麻风必须在氨苯砜的基础上合用至少两种抗菌药,其中之一应是利福平。现在有杀菌作用的抗麻风药物只有4种,除氨苯砜和利福平外,尚有氯苯酚嗪和丙硫异烟胺。前者因显著的色素沉着很难为皮色较淡的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用WHO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多菌型麻风(MB)病人长期随访后的复发。 35例MB病人用WHO/MDT方案治疗2年。疗前,35例病人中14例从未接受过抗麻风治疗,15例曾经不同疗期的氨苯砜(DDS)单疗,5例在DDS单疗后又经不同疗期的利福平(RFP)合并DDS治疗,1例接受过6个月的RFP+DDS+氯苯吩嗪(CLO)治疗。35例病人  相似文献   

11.
自1985年1月起对住院的多菌型麻风病人联用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663)和氨苯砜(DDS),共4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18~90岁,平均56岁;病期11个月~27年,平均7.9年;LL型19例,BL型21例,BB型4例;新发和复发未治的11例,经氨苯砜和/或其它抗麻风药物治疗的33例。每月一次监服利福平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氨苯砜单疗所致耐药病例的不断增加,目前认为多菌型麻风用任何一种抗麻风药单疗均是不适当的。为了防止耐药的发生和有效地治疗病人,根据治疗结核病的经验,有必要采取二种或二种以上有效抗麻风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我院于83年7月起陆续对80例多菌型麻风用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_(663))和氨苯砜(DDS)进行联合化疗,现将一年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一次较大剂量利福平(RFP)可能杀死皮肤涂片阴转多菌型病人体内的持久菌,从而降低停止化疗后的复发率。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36例多菌型病人,男91例,女45例,平均年龄56岁(24~78岁),均以氨苯砜(DDS)单疗5~32年不等(平均14年)。在1982~1985年,所有病人在活动性皮损和神经损害消退,皮肤查菌阴转,停止DDS治疗前即予RFP1500mg一次量监服。在停止治疗后病人来门诊时,作详细的临床体检,尤其是麻风检查。如在最近12个月内未作过检查,还要作皮肤涂片  相似文献   

14.
30例多菌型麻风用氨苯砜、利福平(或利福定)和丙硫异烟胺治疗3年,临床上6个月有效率63.9%、显效率29.6%;一年有效率100%,一年半显效率81.8%;2年后皮损均消退、浅神经活动症状消失。细菌形态指数3个月平均下降67.2%,12个月后全部降为“0”;密度指数1年后平均下降22.2%,2年后平均下降46.5%,3年后平均下降66.8%,细菌阴转速度似较其它疗法快。肝毒性反应较少,症状亦较轻。联用丙硫异菸胺药源广、价格低、又无严重染色,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麻风菌对氨苯砜(DDS)和利福平(RFP)的耐药.方法: 收集临床麻风复发病例皮损组织标本,巢式PCR扩增DDS和RFP耐药基因片段,用直接测序鉴定耐药基因突变.结果: 在35例复发病例的皮损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出12例DDS耐药基因突变,有5种突变型.但未发现利福平耐药菌株.结论: 尽管本研究没有发现利福平耐药菌株,但仍应继续开展对利福平耐药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根据当时麻风病学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治疗上的成功,马耳他拟订了消灭麻风的规划;在前导试验中曾用海洋分枝菌作为麻风菌的替代菌进行有关的试验;所用联合化疗方案为每公斤体重每日RFP15mg;异烟肼5mg,丙硫异烟胺5mg及DDS1.5mg;后来将RFP调整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又制成片剂每片含量RFP为150mg、异烟肼87.5mg、丙硫87.5mg及DDS为25mg,体重15公斤者用上述片剂的量为每日1片、30公斤者2片、45公斤者3片、60公斤者4片;自1972年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7.
WHO推荐对多菌型和少菌型麻风患者用利福平(RFP)600mg每月1次(合并氨苯砜或氨苯砜和氯苯吩嗪——摘者注)治疗.据报告超敏反应如"流感"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与RFP间歇或中断治疗有关.关于RFP引起间质性肾炎且以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报告已超过50例.本文报告1例麻风病人用RFP治疗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8.
1972年6月在马尔他开始的联合化疗共治疗了201例各型病人,全都用四种药,即利福平、氨苯砜、丙硫异烟胺和异烟肼,其中后三种压在一个药片内名之为Isoprodian。1983年4月第一次复查,共查到128例多菌型病人,治疗期为5~839个月,年龄20~82岁。平均55岁,其中6例证明是少菌型,6例没有完成治疗,故实查116例,LL88例、BL22例、BB6例。复查未见临床复发;查菌发现36例阳性(31%),其中26例只有颗粒形的细菌可能为“顽固菌”(对药物敏感的休眠菌)。1986年又复查了上述有完整菌的10例,  相似文献   

19.
作者曾报告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在治疗小鼠麻风菌感染的疗效比利福平(RFP)强的多。本研究中对KRM-1648与氨苯砜(DDS)、氯苯吩嗪(B663)合用在裸鼠中抗麻风菌感染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药物体外抗麻风菌活性以BACTEC 460TB系统检测。自裸鼠麻风菌感染足垫制取菌悬液,提纯麻风菌后,混悬于不含吐温80的7H9培养基中。KRM-1648,DDS和B663以乙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利福平(RMP),丙硫异烟胺(ETH)和氨苯砜(DDS)或氯苯吩嗪(CLO)三种药物对布隆迪(BUR)和Anjouan(ANJ)岛的多菌型(MB)病人进行研究。联合化疗方案有两种:(1)8-44RED方案——RMP 600mg,ETH500mg和DDS100mg每天一次(星期天除外)共8周,接着用RMP600mg每周一次和ETH500mg与DDS100mg每天一次,共44周;用于以往未治疗过或用DDS或DDS-CLO治疗少于5年,或对DDS敏感的病人。(2)8-44REC方案——基本上与8-44RED相同,但用CLO代替DDS,用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