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红梅  陈香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110-111
2005年5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49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9例(49眼),均为单眼,男23例,女26例,49—82岁,平均65.5岁。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8例,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  相似文献   

2.
付少山 《临床医学》2009,29(4):83-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56例61眼,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可调节缝线及根据年龄及结膜下Tennon’s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丝裂霉素C浸润,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0.4以上占7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Ⅰ、Ⅱ型滤过泡占86.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简单、安全、经济,更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 2 1例 ( 2 1眼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眼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分别对视力、前房、视野及结膜滤过泡等观察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2者17眼(80.9%),浅前房发生率为4.8%,随诊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0.5%,视野检查无一例进行性损害。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发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周亚庄 《临床医学》2010,30(5):99-10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 5例 (2 5眼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1~ 12月 ,观察患者角膜 ,眼压 ,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 (14 .5± 4 .75 )mmHg ,有 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 :Ⅰ型滤过泡 14例 ,Ⅱ型滤过泡 9例 ,Ⅲ型滤过泡 2例。并发症有 2眼前房内有渗出物 ,药物治疗后全部吸收。无后囊膜破裂。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少。但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小切口法)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超声乳化法),术后随访1~6月。结果:术后视力:光感2眼(2.44%),手动5眼(6.10%),指数~0.05 9眼(10.97%)。0.06~0.219眼(23.17%),0.3~0.5 36眼(43.90%),0.5以上11眼(13.41%)。眼压:<10 mmHg 7眼(8.54%),10~21 mmHg 70眼(85.37%),22~30mmHg 5眼(6.09%),平均(14.52±3.21)mmHg。并发症:术后前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最为重要,在高眼压持续时间长或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的疗效差,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9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针对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89眼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38眼,女性患者48例51眼,平均年龄69.8岁.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患眼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手术治疗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手术(12例)、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65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9例).[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1眼行小梁切除术恢复眼压.66眼通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压恢复正常,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9眼首选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另有2眼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病例又做了小梁切除手术,还有1眼小梁切除术后补充做白内障摘除术.[结论]单纯小梁切除术,容易出现滤过口关闭或过度滤过导致前房不形成.青-白联合手术需要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两个手术同时进行,降眼压效果好.与这两者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单纯摘除白内障解除了晶状体膨胀造成的瞳孔阻滞和浅前房,使得前房深度恢复,眼内房水行走正常循环通道,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不易出现过度滤过等优点,解决了许多其它手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板层巩膜下双咬切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法。方法:作板层巩膜下床内后切口缓放房水,联合后巩膜咬切及小梁切除术,治疗25例25眼。结果:术后1周平均眼压18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7mmHg。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无浅前房低眼压现象。结论:板层巩膜下双咬切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持续高眼压,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42眼)。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降低(P0.05);B组3例(3.57%)于术后12个月、2例(2.38%)于6个月眼压再次升高,应用降眼压药降至正常。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眼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能一次完成白内障及抗青光眼手术,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经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1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及眼压均较术前改善,视力>0.3者7眼,占53.85%;眼压正常者11眼,占84.6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庄冰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69-2470
目的 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9 例22 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文19例22眼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眼压控制良好,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减少,5眼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药物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72岁。以右眼视力逐渐下降伴阵发性眼眶痛0.5a为主诉人院。专科检查:Voo:无光感;Vos:0.25。双眼前房略浅,双眼晶体皮质混。眼底:右眼底模糊,左眼视盘界清色正,杯深,C/D≈0.4~0.5,眼压:R49mmHg,L56mmHg。房角:R:窄IV;L:窄Ⅳ。临床诊断:(1)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控制眼压后,择期行右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左眼青光眼小梁切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顺利,术后常规抗感染、洗眼、换药、散瞳。  相似文献   

16.
袁松涛  蒋沁  袁南荣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28-183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闻,在本院36例38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phacotrabeculectomy 10L,PhaocTrab IOL)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3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后随访期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1);眼压也由术前平均(38.78±7.93)mmHg降至术后6月的(19.05±2.75)mmHg(P<0.01),迄今患者中有3眼仍需要使用药物才能控制眼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15.77±502.58)cells/mm2,手术后1周下降到(1869.22±439.03)cells/mm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术式可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闭角性青光眼全并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临床疗效乾地观察。方法 对42眼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月。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正常(6~21mmhg)39眼,需药物控制眼压3眼,25眼术后视力≥4.9,38眼≥4.7,4眼,视力4.1~4.6。结论 对闭角青光眼全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疗效好,眼压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当梁切除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随访10个月以上,同时与另一组(14例15只眼)作传统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比较。结果:改良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40%,而远期功能性滤泡及眼压成功控制的比例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操作较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通常需要两次手术才能完成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经济负担。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98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2眼)和对照组43例(46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_(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较术前升高,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CD、AOD_(500)、TCPD较术前延长,TIA较术前增大;观察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应作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