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自体血管有限,组织工程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的人工血管及非生物体材料的组织工程血管在构建小口径血管方面效果不理想,而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与机体正常血管结构功能相似,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自我更新,且避免了排斥反应、降低了感染率,有利于提高远期通畅率。本文对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进展和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时间的早晚往往取决于远端冠状动脉的状态.作者认为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或血管造影时远端冠状动脉未显影并非心肌再血管化手术的反指证.凡远端整个一段血管已严重钙化或狭窄最显著处的远端不能施行血管吻合术者,可在旁路移植术外再加作动脉内膜切除术.本文旨在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旁路移植术联合治疗的早期及远期效果,特别注意症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造影技术、血管吻合装置、稳定器、心肺转流等技术的进步,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包括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完全内镜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以及"杂交"技术(Hvbrid,PTCA+MIDCAB)等.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旁路移植术已成功地运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但仍有10~20%的病例因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远端血管,致使血管移植术的有效性及通畅程度受到限制.冠状动脉弥散性阻塞性病变时,附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清除阻塞斑块,可为移植血管创造条件,但对其适应证和效果尚有争论,且无长期效果的估价.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在1970至1984的14年中共作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464例,其中单纯血管移植术27,095例,附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3,36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测定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桥吻合口的质量.方法91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法(非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有107例应用体外循环方法(体外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测定两组间不同旁路移植术部位的血管桥流量和血流搏动指数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间每个吻合口的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5.94±12.84)ml/min和(30.29±11.42)ml/min(P<0.05);血流搏动指数分别为2.06±0.76和2.12±0.78(P>0.05).除前降支和用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的对角支部位,体外组较非体外组冠状动脉桥的平均血流量明显增多(P均<0.05)外;其余部位的平均血流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各部位总的血流搏动指数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桥血流量偏低,但其血流搏动指数尚满意,说明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1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非体外循环87例,体外循环69例.认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桥有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3种桥血管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血管活性物质不同的反应性和血管壁平滑肌受体分布的不同,与移植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近远期通畅率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桥血管结构、功能的了解,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合适的移植血管,为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远期通畅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其它分支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2例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中5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17例为多支病变.22例患者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平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2.40±1.04(1~4)支/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靶血管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和高位边缘支.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患者术后平均8.1±1.6天痊愈出院.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安全易行,对有手术适应证的多支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提高桥血管的通畅率、预防桥血管堵塞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多项研究从不同方向探索了提高桥血管血运效率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3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8例,合并室壁瘤6例,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16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2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诊6~36个月,无死亡.2例患者有心绞痛发作。结论CABG术对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可再血管化血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4年1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追踪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和114例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观察吻合口的形态和桥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发生,计算左心功能指标,用以评价并比较二种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高;1年以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年以上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后。结论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疗效评价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CABG是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旁路移植在冠状动脉外科兴起,但是除了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旁路移植黄金血管材料,第二支动脉桥血管的选择和使用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的右侧胸廓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旋股外动脉降支应用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桥再狭窄一直困扰着冠状动脉外科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血管桥再狭窄的发生与一氧化氮的功能异常相关,用转基因方法转移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重建内源性一氧化氮功能,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桥再狭窄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血管桥转基因一氧化氮合酶同工酶的选择、靶细胞的选择、转基因载体、就转基因的检测及应用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初步应用的价值。方法:6例患经CABG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1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对照。结果:6例的17支旁路移植术血管中16支管腔开通,1支右冠状动脉移植血管闭塞.并经导管造影证实。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又安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随访观察CABG后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高于大隐静脉,多支动脉桥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疗效。双侧乳内动脉、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均可作为动脉桥血管。该文介绍了各种动脉桥血管的特点、临床疗效、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探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生存病例随访6~60个月,多数患者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曾是左主干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首选治疗措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进步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明显地改善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结果,扩展了PCI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兔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在此模型上对经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的犬颈动脉进行体内实验,以评价其作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的可行性.方法 犬10只,取双侧颈动脉,先经过去污剂-酶消化法脱除管壁细胞,脱细胞后的血管分为两组,肝素结合联合脱细胞组(A组)对脱细胞血管材料再进行肝素结合处理;仅脱细胞组(B组).测量两组血管的管径,并与同期手术患者的乳内动脉进行比较.兔20只作自身对照,左侧颈动脉移植A组血管,右侧移植B组血管,以建立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实验同期测量20只兔双侧颈动脉的管径,并与2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比较.移植后3周和3个月分别经过超声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及血流动力学.3个月后处死20只兔,取双侧移植血管,经HE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重塑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管径与患者乳内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颈动脉的管径与人的冠状动脉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犬颈动脉经过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处理后,细胞去除完全而且基质保存完整,肝素可以成功结合于管壁全层;术后超声发现,两组中均有部分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3周时A组的通畅率(95%)高于B组(40%)(P<0.05),3个月时 A组(90%)也高于B组(30%)(P<0.05);3个月后的HE染色、电镜显示两组中未形成血栓的血管可以发生较满意的血管重塑.结论 兔双侧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建立简便,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小口径血管移植材料的探索和评价;肝素结合联合脱细胞处理的犬颈动脉可能作为新型的全生物化小口径移植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