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90例儿童人博卡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采集8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标本,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HBoV和其他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HBoV阳性病例临床特征。结果:843例标本中检测出HBoV阳性90例(10.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31例(15.5%),流感病毒(IFV)117例(13.9%),副流感病毒(PIV)84例(10.0%),鼻病毒(RV)55例(6.5%),冠状病毒(OC43)48例(5.7%),人类偏肺病毒(HMPV)33例(3.7%)。HBoV合并其他呼吸道感染者45例(50%),其中HBoV合并1种其他病毒感染者33例(37%),合并2种其他病毒感染者11例(12%),合并3种其他病毒感染者1例(1%)。伴喘息的患儿HBoV检出率高于不伴喘息的患儿(17.0% vs 9.2%,P<0.01)。HBoV阳性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频咳、喘息和发热。HBoV阳性组与RSV阳性组中喘息发生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喘息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Hbo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不伴喘息发作患儿,提示HBoV可能是除RSV外另一种引起儿童喘息的呼吸道病毒。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存在着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病毒病原谱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咽拭子标本349份,同时收集该349例病例中因发热抽搐而需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脑脊液标本130份,选取社区健康体检儿童87份咽拭子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技术,对咽拭子和脑脊液标本进行16种呼吸道病毒检测,同时应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对脑脊液标本检测13种脑炎相关病毒,并对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9份咽拭子标本中,病毒阳性209例(59.9%),其中鼻病毒11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60例,流感病毒A20例,腺病毒10例,副流感病毒一36例,博卡病毒6例,流感病毒C5例,副流感病毒-44例,冠状病毒HJYI/OC434例,流感病毒B3例,wu多瘤病毒3例,副流感病毒一12例,偏肺病毒2例,冠状病毒NL63/229E1例。87名健康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130例留取脑脊液标本的病例中,最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58例,病毒阳性22例(37.9%),其中肠道病毒通用型14例,巨细胞病毒3例,腮腺炎病毒2例,柯萨奇A16型1例,单纯疱疹病毒1例,鼻病毒1例。349例人选病例中,咽拭子和脑脊液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63.3%(221/349)。同一患儿检测到病毒混合感染45例(12.9%),占所有病毒阳性病例的20.4%。混合感染率最高为wu多瘤病毒(100%,3/3)和人偏肺病毒(100%,2/2)。病毒阳性病例中,年龄〈6个月病毒感染率最高(72.2%),男性(148例)明显多于女性(73例)。病毒阳性组中非危重病例少于病毒阴性组,而极危重病例则多于阴性组。结论病毒是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全面监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毒病原谱,对于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9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除流感病毒外的其他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设计并建立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亚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和人博卡病毒(HBoV)在内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上述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 结果 新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的目标基因含量为10~300拷贝数,未见与其他非目标病毒的交叉反应。本研究共检测标本849份,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39.0%(331份),5岁以下占87.6%(290/331份)。各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SV-A亚型1.4%(12份),RSV-B亚型8.4%(71份),PIV-1型8.2%(70份),PIV-2型0.5%(4份),PIV-3型3.9%(33份),ADV 13.9%(118份),HBoV 2.7%(23份)。 RSV检出以B亚型为主(85.5%),流行高峰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PIV检出以PIV-1型及PIV-3型为主,PIV-1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PIV-2型及PIV-3型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6~9月。ADV病毒在研究期间均有较高检出率(平均为13.9%),HBoV的流行高峰在2009年9~12月。 结论 除流感病毒外,ADV、RSV-B及PIV可能也是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比较以往的资料可见各病原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流行季节性及检出率基本未受到新型流感病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博卡病毒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eng Y  Liu EM  Zhao XD  Ding Y  Li QB  Luo ZX  Wang LJ  Huang Y  Yang XQ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32-735
目的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持续喘息患儿临床特点。方法从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集39例持续喘息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3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6例为鼻咽分泌物。先进行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筛查,并采用PCR的方法检测HBoV基因片段,对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1)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的方法在39例持续喘息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共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13例,腺病毒阳性9例,副流感病毒3阳性4例,流感病毒A阳性2例。对检出的13例RSV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后提取RNA,RT-PCR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检出8例阳性。(2)PCR和测序均证实,39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12例检出HBoV阳性。(3)12例HBoV阳性标本中的10例收集于冬春季,其余2例收集于夏秋季,与RSV的流行季节相似。(4)12例HBoV阳性患儿中7例出现发热,其中高热5例,明显高于RSV感染的患儿(1/13),其胸X线改变出现间质性改变的例数也多于RSV感染患儿。其他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oV感染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首次发现在持续喘息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HBoV的阳性率高达31%。与RSV感染的患儿相比,HBoV感染发热例数相对多,但其他的临床症状与RSV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断为重症CAP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100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PIV1~3)、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及冠状病毒HKU1(HCoV-HKU1),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巢式PCR方法检测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KIPy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证实。结果 100份重症CAP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82例(82.0%),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37.0%,其次为HBoV 25.0%和HRV 18.0%。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oV阳性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毒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6,P<0.01),尤以0~6月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9,P=0.021),以秋冬季检出率最高。有2种及以上病毒协同感染率为32.0%,RSV的协同感染率最高,依次是HBoV、HRV、PIV-3。结论病毒感染是重症CAP患儿的重要病因,其中RSV是最常见病毒病原,其次为HBoV和HRV;病毒检出率以0~6月龄组最高;秋冬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且病毒协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 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1165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PIV1~3)、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及冠状病毒HKU1(HCoV-HKU1);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巢式PCR方法检测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KIPy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证实。结果:1165份标本中有871份检出了病毒,总检出率74.76%,其中RS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7.03%,其次为HRV(17.33%)、PIV3(13.73%)及新发现病毒HBoV(8.67%)和hMPV(6.52%)。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PIV3、hMP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27),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6),以冬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近年新发现的HBoV和hMPV也占较高比例;病毒检出率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最高;冬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方法 选取年龄3个月至3岁之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婴幼儿共179例,行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将病毒检测阳性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利巴韦林10 mg/kg,用生理盐水2~5 ml稀释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全身激素使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结果 179例患儿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63例(35.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33例(18.4%),副流感病毒Ⅲ16例(8.9%),腺病毒7例(3.9%),B型流感病毒1例(0.6%),混合感染3例(1.7%),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占阳性标本的52.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653).经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3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治疗5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全身激素累计使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门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40例,每例患儿采集咽拭子标本1份。采用多重PCR试剂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型,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IFV)甲、乙型,腺病毒(ADV),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人博卡病毒(HBoV)及肠道病毒(EV)。结果 540例门诊采集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306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阳性率56.7%。其中33例检出2种病毒,1例检出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3%。各种病毒中,IFV检出率最高占16.7%,其次是ADV(12.8%),EV(7.8%),PIV(7.2%),。IFV中以甲型IFV为主(占95.6%),PIV中以PIV3型为主(占66.7%),RSV检出以RSVA型为主,占79.3%。结论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北京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是IFV、ADV、EV、PIV。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住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咽拭子标本450份。应用多重PCR技术对博卡病毒和呼吸道常见病毒进行检测,博卡病毒PCR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确定,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0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博卡病毒30例(检出率6.7%)。30例博卡病毒阳性标本中,16例为单独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53.3%;14例为混合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46.7%。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16例单独感染患儿中13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1例为<70分(极危重);14例混合感染患儿中12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疾病的危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博卡病毒能够引起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混合感染不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Human bocavirus (HBoV) is a ubiquitous, new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Parvoviridae family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children, but only few reports provide data proving the link between HBoV and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RTD).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HBoV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RT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HBoV infection; and to clinically compare HBoV,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d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infections. STUDY DESIGN: A prospective 1-year study was conducted in children <5 years of age hospitalized with RTD and in asymptomatic control children. RESULTS: Human bocavirus was detected in 55 (10.8%) of the 507 children tested and in none of the 68 asymptomatic control children (P = 0.01). About 80% of these infections occurred between November and March. Coinfection with another virus was observed in 22 (40%) of the HBoV-positive children. HBoV viral loa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amples from children with HBoV monoinfection than in those with coinfection. Subsequent detection of HBoV more than 2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detection could be documented in 3 children. Clin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HBoV infect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with either RSV or HMPV infections, but HBoV infections were less severe than RSV infections. CONCLUSIONS: The difference observed in HBoV prevalence between children with RTD and controls provides support for a role of this virus in RTD. The frequent associations of HBoV with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persistence of HBoV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HBoV viral load in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as a marker of pathogenicity meri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监测情况。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732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住院患儿流感病毒感染资料。采用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并进行A/H1N1及A/H3N2、B/Victoria及B/Yamagata的亚型鉴定。结果 (1)7322例住院患儿中,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742例(10.1%),2016—2019年各年分别为10.4%、8.6%、6.0%、15.2%。(2)流感病毒-A检出阳性率(6.7%)高于流感病毒-B(3.6%),以A/H1N1亚型最常见(45.0%),其他依次为B/Victoria(26.4%)、A/H3N2(19.1%)、B/Yamagata(7.5%),有4例A/H1N1+B/Yamagata混合感染、10例A/H3N2+ B/Victoria混合感染。(3) >3~5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14.3%),其次是>1~3岁组(12.0%),流感病毒-B发病年龄[38.0(13.0,56.0)个月]大于流感病毒-A[16.0(7.0,38.0)个月](Z=-6.456,P<0.001)。(4)以冬季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流感总检出率的54.9%,其次是春季(36.0%),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有一流行高峰。(5)流感病毒易发生混合感染(64.4%),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原是流感嗜血杆菌(21.2%),其次是肺炎链球菌(17.5%)和肺炎支原体(15.0%)。(6)95.8%的住院患儿流感合并肺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86.7%)、咳嗽(98.1%),其次是消化道症状(51.5%)。结论 流感病毒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以A/H1N1亚型最常见,不同年份、季节、月份及年龄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存在一定差异。>3~5岁年龄组最多,冬季发病率最高,以肺炎为主要疾病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和咳嗽,流感病毒易发生混合感染,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均未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3 826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分析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比较。结果 3 816份标本共检测到HBoV 272例(7.13%),仅次于RSV;HBoV单独感染率为32.7%,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18.38%,高于RSV和其他病毒的合并感染率(P<0.05)。HBo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夏季最多;6~18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占48.17%。在住院患儿中,HBoV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5.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6.63%)、喘息(46.07%)、发热(56.18%)。与RSV相比,HBoV感染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均高于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苏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年龄、季节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流行病学特征, 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6 9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oV,分析HBoV检出情况。结果 16 913例患儿中,HBoV阳性检出率为5.16%(873/16913例)。男性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为5.42%(573/10566例),女性患儿为4.73%(300/6347例),男性患儿HBo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928,P=0.047)。<1岁、 ~3岁、~7岁以及≥7岁患儿的HBoV检出率分别为4.03%(325/7963例)、8.75%(401/4584例)、3.99%(134/3357例)、1.29%(13/1009例), 各年龄组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75, P<0.01)。春夏秋冬四季HB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6%(146/4341例)、 6.92%(295/4261例)、 6.88%(287/4172例)、 3.50%(145/4139例), 夏秋季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χ2=93.801, P<0.01)。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检出率为5.16%, 幼儿HBoV检出率高, 男性患儿高于女性。夏秋季为HBoV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