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固尔苏组)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珂立苏组),两组诊断RDS后均予以气管插管给药.比较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前后血气指标、CPAP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固尔苏组36例,珂立苏组32例,两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6h、24 h的PaO2、PaCO2和pH值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尔苏组应用CPAP时间短于珂立苏组[(98.8±15.2)h比(113.6±13.0)h,P<0.05].两组患儿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CPAP时间缩短,临床上可综合考虑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晚期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晚期早产儿RDS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予国产PS(珂立苏),首剂大剂量组70mg/kg,小剂量组40mg/kg。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用药后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肺部x线改变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纳入16例,两组患儿应用Ps24h后,PO2、PCO2氧合指数及x线胸片表现均较使用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大剂量组PCO2(mmHg)和氧合指数均低于小剂量组[(41.2±4.2)比(44.9±5.4),(4.8±0.8)比(7.4±2.0)],x线评分(分)优于小剂量组[(1.0±0.3)比(1.4±0.6)],应用Ps次数、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气胸发生率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早产儿RDS给予珂立苏治疗时,剂量应尽量满足70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208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入院时根据家长意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1例)和珂立苏治疗+常规治疗(珂立苏组,127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对氧的依赖程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脏超声表现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入院时珂立苏组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 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和氧合状态均得到改善,且珂立苏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补充珂立苏后4~6 h,患儿肺部实变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珂立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均良好。结论 珂立苏治疗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氧合状态,减轻肺实变程度,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七大城市儿童医院进行随机的、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入选标准:临床诊断新生儿RDS,出生体质量<2 500 g,a/APO2<0.22.入选合格病例107例,其中给药组57例,对照组50例.北京双鹤药业生产的珂立苏以混悬液形式从气管插管滴入,剂量70 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空气.结果 给药后3 d内RDS患儿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a/APO2、FiO2、PaCO2)明显改善,a/APO2在给药2、8及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呼吸机重要参数(PIP)、MAP、PEEP)给药后2 d内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首剂给药后a/APO2的改变判断疗效,有良好反应者占84.2%.X线胸片改变提示,给药后8 h和24 h,肺含气情况有显著改善.除1/3病例在给药时有短暂气道阻塞表现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给药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珂立苏治疗RDS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通用名:猪肺磷脂注射液)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DS新生儿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5周)89例,(近)足月新生儿组(>35周)37例.观察固尔苏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及氧合指数变化,比较两组需机械通气例数、辅助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固尔苏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氧饱和度较治疗前上升,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需机械通气比例(近)足月新生儿组高于早产儿组,需辅助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早产儿组均短于(近)足月新生儿组(P均<0.05),(近)足月新生儿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早产儿组(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早产儿RDS疗效显著,对(近)足月新生儿RDS疗效相对较差,且应用固而苏后呼吸困难持续时间较长,易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珂立苏联合序贯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在本科住院72 h以上、确诊为RDS并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2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应用珂立苏联合序贯通气治疗的RDS新生儿(30例)为治疗组,常规机械通气RDS患儿(22例)为对照组.监测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4、48、72 h 血气、氧合指标及呼吸机条件,比较二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2,0.008).珂立苏治疗后1 h吸氧体积分数(FiO2)、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呼吸频率、平均呼吸道压均显著降低(P=0,0.012,0,0,0),PS治疗后24、48、72 h FiO2显著低于PS治疗前(F=33.06P=0);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前(F=27.68 P=0).治疗组呼吸机关性肺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珂立苏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胎龄27~32周、体重900~1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生后2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用固尔苏,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比例、开始上机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及胸片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1)预防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例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少,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发生NRDS的患儿胸片改变预防组比对照组程度轻。结论 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以降低N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固尔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固尔苏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固尔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 13例呼吸窘迫的早产儿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 ,并对其临床特点、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固尔苏后不久 12例发绀和呼吸困难症状均有减轻或消失 ,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改善或病变未进展。 13例中 10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 ,分别死于张力性气胸和RDS ,1例放弃治疗。结论 固尔苏能有效防治早产儿RDS ,且合理掌握用药指征和时机及对并发症的防治和固尔苏的疗效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胎龄28~39周,出生体质量760~3 240 g,经PS治疗的RDS患儿67例.早期组:胎龄28~30周的早期早产儿18例;中期组:胎龄31~33周的中期早产儿28例;晚期组:胎龄34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21例.比较3组PS治疗时RDS的重症程度、PS开始使用时间、第1次使用剂量、总剂量、重复使用例数、氧疗时间、最高吸氧体积分数(FiO2)、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PS治疗时早期组和中期组轻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晚期组(Pa<0.05).中期组和晚期组重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早期组(Pa<0.05),PS开始使用时间晚期组明显晚于早、中期组(Pa<0.05).第1次使用剂量早期组明显多于中、晚期组(Pa<0.05).使用总剂量和重复使用例数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机械通气时间早、晚期组明显多于中期组(P=0.040);最高FiO2以晚期组最高(P=0.006).结论 早期早产儿RDS病情轻、开始PS治疗时间早、剂量足,但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病情危重、开始PS治疗时间晚、剂量不足、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对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治疗应尽早、足量使用PS.  相似文献   

10.
《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24-728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LPI)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剂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共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加研究,以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生后72 h内入住NICU的需要机械通气且吸入氧浓度(FiO2)≥0.4才能维持动脉氧分压(PaO2) ≥50 mmHg(1 mmHg =0.133 kPa)或氧饱和度(SpO2)>90%的出生胎龄≥34周的LPI或足月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首剂量80~150 mg/kg,记录患儿的人口学信息、给药信息,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观察气胸、肺出血、感染等临床并发症,记录临床转归、治疗费用、药物不良事件等,并根据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 共96例患儿纳入研究,男69例(71.9%),女27例(28.1%),平均出生胎龄(36.5±2.1)周;57例(59.4%)为LPI.经阴道分娩12例(12.5%),宫缩发动后剖宫产24例(25.0%),无宫缩的选择性剖宫产60例(62.5%).首剂猪肺磷脂注射液给药时间为出生后13.3(5.1~26.5)h,首剂给药剂量为(109±20) mg/kg,10例(10.4%)患儿接受第2剂.给药后0.5h,PaO2、SpO2明显上升,PaCO2、FiO2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至6.0h,FiO2进一步下降,平均气道压也较前下降.给药后0.5h,PaO2/FiO2、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PaO2/PAO2等指标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且给药后6.Oh持续改善.共27例(28.1%)患儿出现各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9 ±9)d,平均住院费用为(39 000 ±36 000)元人民币,73例(76.0%)患儿治愈出院.大剂量组(≥100 mg/kg)给药后6.0h时PaO2/FiO2、氧合指数、A-aDO2、PaO2/PAO2的改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猪肺磷脂注射液用于治疗LPI或足月儿RDS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乐氟对儿童正畸牙齿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影响,为临床正畸治疗中应用多乐氟预防釉质脱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的患儿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 - 14岁.样本均需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行固定矫正治疗.根据世界牙科联盟临床牙位的记录法,将每个患儿四个区域内第一前磨牙分组后进行试验.在第一前磨牙的颊面分别涂布护牙素、0.1%氟保护漆、多乐氟及生理盐水.将涂布多乐氟者作为试验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氟保护漆及护牙素为阳性对照组,每组30颗.正畸矫治3个月后观察牙齿的脱矿程度,同时将第一前磨牙拔除后,采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分别对不同区域的牙面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诊断.结果 各组脱矿率:试验组为10.0%,护牙素组为13.3%,0.1%氟保护漆组为23.3%,生理盐水组为53.3%.脱矿率多乐氟组与0.1%氟保护漆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护牙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前,四组间DIAGNOdent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后、1个月后、3个月后,多乐氟组和护牙素组DIAGNOdent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1%氟保护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乐氟预防牙齿脱矿的效果高于氟保护漆及生理盐水.多乐氟能有效地减少及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齿釉质的脱矿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为足月儿RD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足月儿RDS为RDS组,以同期入院的非RDS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出生窒息、母亲妊高症、糖尿病、胎膜早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以RDS组中是否给予PS治疗分为应用PS亚组和未应用PS亚组,评估PS的疗效。结果RDS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进入分析。 ①RDS组发病时间为生后5 min至18 h,平均(4.9±3.4)h,其中生后6 h内发病87例(82.1%),~12 h 16例(15.1%),>12 h 3例(2.8%);X线胸片分级Ⅰ级28例(26.4%),Ⅱ级36例(34.0%),Ⅲ级23例(21.7%),Ⅳ级19例(17.9%);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0.35, 95%CI:1.94~15.26)、胎龄<39周(OR=6.59,95%CI:2.33~36.51)、剖宫产(OR=7.26,95%CI:11.61~23.22)、择期剖宫产(OR=13.14,95%CI:3.55~21.84)和出生窒息(OR=4.33,95%CI: 2.74~27.39)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③应用PS亚组72例,未应用PS亚组34例。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应用PS亚组均显著低于未应用PS亚组(P<0.05);两亚组气胸、肺出血、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尤其是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出生窒息是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PS治疗足月儿R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6岁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和下肢手术60例患儿.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Ⅱ组)和(Ⅲ组),每组2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异丙酚2 mg/kg,置人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然后行骶管穿刺,成功后Ⅰ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Ⅲ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1.0 μg/ml混合液,三组均按l ml/kg缓慢注入.分别于术后2、4、8、12、16、24h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镇痛评分、镇痛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 h镇痛评分Ⅱ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镇痛评分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6、24h的镇痛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Ⅲ组比Ⅱ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Ⅱ和Ⅲ组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面部皮肤瘙痒及1例患儿出现运动阻滞,术后约3h运动功能完全恢复,Ⅲ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5 μg/ml及1.0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而复合1.0μg/ml舒芬太尼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留置双J管内引流与肾造瘘支架管外引流的临床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77例因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而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儿,将其分为留置双J管组(41例)和留置肾造瘘支架管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和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均经B超及ECT等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3+ 1.92)d,肾造瘘支架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9+ 3.41)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双J管组(14.6%)明显低于肾造瘘支架管组(36.1%).随着双J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个月组为17.6%,2~3个月组为26.3%,>3个月组为100%.术后B超及ECT等随访,两组术前、术后肾功能相比(P<0.01)均有明显恢复,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置双J管内引流的疗效优于支架管外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87例行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为A组),并与48例行Pena手术治疗的男婴无肛尿道瘘患儿比较(为B组),评价两组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肛门功能及排便控制功能.结果 ①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15/87,17.24%)、尿滴沥(9/87,10.34%)、尿道狭窄(28/87,32.18%)、尿道瘘(2/87,2.3%)、尿道憩室(5/87,5.75%)、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7/87,8.05%)、输尿管扩张(4/87,4.6%)、肾积水(3/87,3.45%);Pena手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5/48,10.42%)、尿滴沥(4/48,8.33%)、尿道狭窄(15/48,31.25%)、尿道瘘(1/48,2.08%)、尿道憩室(2/48,4.17%)、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2/48,4.17%)、输尿管扩张(2/48,4.17%)、肾积水(1/48,2.08%).两组术后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A组)与Pena手术(B组)在排便次数、便失禁,有无污粪,排便控制能力,辨别稀便和气体的能力,术后肛门功能、直肠肛门狭窄、直肠黏膜脱垂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可避免多次手术,有良好的控制排便、排尿功能,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57例,男86例,女71例,年龄3 ~18岁,平均(11.34±3.29)岁.在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上述症状,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HUTT前监测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微量血血糖.结果 (1) HUTT阴性组(n=63)与HUTT阳性组(n=94)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40 ±0.52) mmol/L vs (5.35±0.61) mmol/L,t=-0.590,P>0.05].(2) 94例HUTT阳性儿童中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仅l例未纳入统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67)、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10)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n=16)之间空腹血糖未见组间差异[(5.34±0.54)mmol/L vs (5.07 ±0.64) mmol/L vs (5.49 ±0.81) mmol/L,P均>0.05].(3) 67例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n=16)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51)两种诱发方式的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2±0.54) mmol/L vs(5.35 ±0.55) mmol/L,t=0.166,P>0.05].(4)空腹血糖<5.5 mmol/L与≥5.5 mmol/L两组的HUTT阴性率[37.63%(35/93) vs43.75%(28/64)]和HUTT阳性率[62.37% (58/93) vs 56.25% (36/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0.585,P>0.05).结论 空腹血糖对儿童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年代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临床病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169例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分为前期组79例(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及后期组90例(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分别统计患儿的性别、胎龄、原发病、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分析不同年代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主要临床病因及病情.结果 前期组入院时间(2.15±1.2)d,晚于后期组(1.41±0.7)d;前期组原发病中胎粪吸入综合征25例(31.6%),后期组14例(1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发病如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人性肺炎、湿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早产儿11例(13.9%),后期组早产儿23例(2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过期产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轻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前期组较后期组明显增多(26例vs 17例).结论 随着我国围生期监测及产时复苏技术的提高,由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并转入上级医院救治的患儿有所减少.早产儿中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有所增加,肺动脉高压患儿转入NICU的时间缩短,从而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相对减少,给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手术后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CICU收治的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以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小潮气量(6~10 ml/kg)的通气策略,B组36例,采用大潮气量(10 ~ 15 ml/kg),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6±2.5)d,A组为(11.7±3.2)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CU住院时间为(11.4±4.8)d,A组为(15.6±5.7)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3%),气胸1例(3.1%);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5.6%),气胸2例(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先心病术后的疗效优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原代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PFC组、PFC+ LPS组.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的LPS,PFC组培养液加入20%容积比的PFC,PFC+ 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 LPS和20%容积比PFC,共同培养后lh后,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4.29±1.9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2.22±1.47)%显著低于LPS组(P <0.05);LPS组IL-6浓度[(482.58 ±26.84)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9.40 ±7.61) pg/ml] (P <0.05),加入PFC后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IL-6合成[(265.44 ±29.95) pg/ml] (P <0.05);LPS组IL-10浓度[(1 497.29±191.89)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25.87 ±51.83) pg/ml] (P <0.05),加入PFC对LPS诱导的IL-10合成无影响(P>0.05)。结论 PFC可有效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