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12月PICU感染患儿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个月~11岁。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非脓毒症组(32例)。脓毒症组进一步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所有患儿于住院24 h内进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血气分析和病原学检测,并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脓毒症组PCT、CRP、WBC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a<0.01);严重脓毒症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但二组CRP和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危重病例评分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当PCT≥2.2μg/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7.5%、87.9%和96.5%,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当CRP≥25 mg/L时分别为83%、75%、75.8%、82.8%和0.796;当WBC≥13.09×109/L时分别为53%、75%、69.6%、64.1%和0.651。62例患儿PCT水平与危重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4 P<0.01)。结论在鉴别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时,PCT优于WBC和CRP,是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PCT水平与危重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监测患儿PCT改变有助于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贺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3)
脓毒症是目前小儿重症监护病房面临的棘手难题,特别是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危重患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高达30% ~ 70%.降钙素原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脓毒症诊断指标.该文就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细菌感染及其种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脓毒症的253例患儿的血培养结果与其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53例脓毒症患儿中,血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49.01%;其中G+细菌感染71例(28.06%),G-细菌感染53例(20.95%)。253例患儿PCT中位水平为1.6(0.4~4.5)ng/ml,其中低(0.05~0.5 ng/ml)、中(~2 ng/ml)、高(~10 ng/ml)、极高组(~300 ng/ml)分别为86例、55例、75例、37例。不同PCT水平组间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4,P0.01),PCT低水平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低,其他三组阳性率均高于60%。不同PCT水平组间G+和G-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PCT高水平组G+菌检出率最高,而PCT极高水平组G-菌检出率最高。结论 PCT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是否为细菌感染有一定指导作用,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考虑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和PCT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25例,将其分为重症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同时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性脓毒症组及非细菌性脓毒症组,并将同期入住该病房的非脓毒症患儿1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住院后进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及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采集血标本动态检测PCT,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PCT平均值分别为(21.31±18.27) ng/ml、(4.35 ±2.63) ng/ml,脓毒症组PCT较非脓毒症组明显增高(t=4.744,P<0.05).脓毒症患儿PCT、CRP及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95%可信区间:0.633 ~0.840)、0.704(95%可信区间:0.610~0.799)、0.666(95%可信区间:0.554~0.778),PCT诊断严重脓毒症时的最佳临界值为10 ng/ml,此时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82.6%.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抗生素治疗第5天,临床症状好转、体温下降时,血清PCT迅速回落,而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在高水平,其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CT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r=-0.621,P<0.05)、与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呈正相关(r =0.755,P<0.01).结论 PCT是诊断严重脓毒症及细菌性脓毒症价值较高的指标,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PCT变化趋势有助于患儿疴情变化的判断,为临床医师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原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心脏相关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88例、严重脓毒症5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PCT及心脏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PC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肌钙蛋白T(c Tn T-hs)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患儿的PCT、CK-MB、c Tn T-hs、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CK-MB、NT-pro BNP、c Tn T-hs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811、0.854、0.713;预测存亡情况AUC分别为0.766、0.715、0.778、0.609,优于其他脏器相关指标。以PCT及心脏相关指标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logt(P)=2.668×NT-pro BNP+1.083×PCT+1.620×CK-MB+0.864×c Tn T-hs–11.461;新变量log t(P)值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存亡情况AUC分别为0.928、0.807。结论 PCT、CK-MB、NT-pro BNP、c Tn T-hs可单独用于判断脓毒症患儿病情,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优于各单项指标。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肝衰竭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PCT与急性肝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24例患儿血清PCT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氨、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 急性肝衰竭患儿血清PCT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21例患儿血清PCT大于0.5μg/L.6例患儿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8天间断监测PCT,分别为(12.55±13.65) μg/L、(5.62 ±8.12) μg/L、(0.15 ±0.26) μg/L,PCT呈现下降趋势.24例急性肝衰竭患儿中,死亡组血清P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氨明显高于存活组[(28.37±60.22) μg/L vs(12.24±14.76) μg/L;4.28 ±2.50 vs 3.16±1.41; (213.30±185.87) μmol/L vs(128.89 ±102.17) μmol/L] (P <0.05).结论 急性肝衰竭可引起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肝衰竭患儿肝功能状态、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荔荔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48-149
目的了解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严重感染性疾病和外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测定22例脓毒症患儿和14例外伤患儿血清PCT。结果所有患儿血清PCT水平均升高,并且脓毒症组与外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高水平PCT是脓毒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作用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ICU收治的102例危重患儿进行分组.第1组为感染不伴脓毒症者32例,第Ⅱ组脓毒症24例,第Ⅲ组严重脓毒症25例,第Ⅳ组为非感染无SIRS者10例,第Ⅴ组为非感染伴SIRS者11例.患儿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常规的感染筛查,并留取血清查PCT.结果 Ⅱ组患儿的血清PCI、水平与Ⅴ组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07);Ⅰ组与Ⅳ组P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357).Ⅲ组与Ⅴ组PC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41);Ⅰ组与Ⅱ组血清PCT差异有显著性(P=0.002);Ⅳ组和Ⅴ组比较PCT差异有显著性(P=0.03);Ⅱ组与Ⅲ组P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92).结论 PCT可能只在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时才明显增高,此时可以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PCT值有助于SIRS的诊断,并对判断脓毒症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在危重症监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降钙素原 (PCT)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已发现PCT能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 ,并能早期识别脓血症和器官功能衰竭。PCT浓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且其浓度的升降显示了全身炎症的活动度。PCT浓度变化可作为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目前PCT的生物学功能及感染时产生的来源等还不十分清楚 ,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1.
齐英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90-19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1 例,按PCIS 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 与PCIS 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 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非危重组PCT 和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PPr=-0.63,Pr=0.73,P=0.003);死亡组PCT 和LA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P结论 血清PCT 和PCIS 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 评分越低,血清PCT 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脓毒症患儿73例,其中严重脓毒症22例,并收集非脓毒症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并根据白蛋白水平将73例脓毒症患儿分为3个亚组: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个亚组CRP、PCT、WBC的变化,并对3个炎症指标与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非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较非严重脓毒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脓毒症患儿中,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 CRP、PCT及WBC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且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RP、PCT、WBC呈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病情的加重而进一步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反应脓毒症的炎症指标CRP、PCT、WBC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70-87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入住PICU 6 h内血清CRP及PCT水平在脓毒症血流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患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30名明确诊断SIRS患儿,脓毒症血流感染及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各15名,收集入住6 h内的血清CRP、PCT及D-二聚体含量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及PCT水平较脓毒症其他部位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诊断与鉴别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PCT10 ng/mL时诊断脓毒症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阳性预测值:77%)。结论:入院6 h内的血清PCT水平较CRP水平在早期鉴别入住PICU脓毒症血流感染与其他部位感染患儿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当血清PCT水平>10 ng/mL时,脓毒症血流感染的诊断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不同于既往的败血症或菌血症,具有更加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促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肠道细菌易位、免疫抑制、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等.进一步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是探索脓毒症治疗新方法的理论基础.该文就脓毒症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常见病毒感染所致脓毒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中的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研究背景、设计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 1.4和SPSS 12.0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予以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后进行敏感度分析和不同组间敏感度比较。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英文文献446篇,中文文献98篇,其他语种文献21篇。阅读标题和摘要,按照纳入标准,最终获取文献33篇(英文文献18篇,中文文献11篇,其他语种文献4篇),入选新生儿3 599例。3篇文献新生儿出生时检测脐血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7.7%、82.8%和0.833 7;8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至12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6.7%、87.1%和0.896 5;4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12~24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 SROC AUC分别为76.6%、88.5%和0.884 4;6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24~48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早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69.8%、88.2%和0.894 7;15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72 h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诊断晚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79.0%、92.3%和0.963 2;15篇文献新生儿出生后≥72 h检测血清PCT水平确诊晚发型脓毒症,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分别为84.5%、80.9%和0.934 5。PCT检测敏感度分析表明,国家、研究人群、疾病严重程度和PCT检测阈值的不同是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结论 PCT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可多应用该诊断指标,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同时临床上需要注意联合PCT和其他诊断指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382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ymphadenopathy (LA) presenting at the Pediatric Oncology and Hematology Departments of Social Security Children's Hospital and Gazi University Medical Faculty Hospital. The ages of the patients ranged between 2 months and 16 years (median 7 years); 72%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 Of the 382 patients, 138 had localized LA (a single anatomic area involved), 171 had limited LA (two or three areas involved), and 73 had generalized LA ( four or more anatomic areas involved). The specific etiology (either benign or malign) was defined in 79%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LA. 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LA and limited LA, specific etiology could be identified only in 43 and 53%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study, BCG-LA and pyogenic infections are more frequently manifested by localized LA; LA of unknown origin, Hodgkin's disease, tuberculosi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toxoplasmosis are frequently manifested by localized or limited LA; an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CMV), infectious mononucleous, rubella, acute leukemia, non-Hodgkin's lymphoma are frequently manifested by limited or generalized LA. Out of 382 patients, 196 patients had a maximum lymph node diameter of less than 2 cm. A benign etiology was shown in 159/196 of these patients. In 37/196 of these patients LA was due to a malignancy, and these cases almost invariably had some apparent additional diagnost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 maximum lymph node size of 2 cm was considered an appropriate limit to distinguish malignant disease from benign causes except when there is other evidence of an underlying malignant disease. However, lymphadenopathies located at supraclavicular region (27 patients) either localized or as part of generalized LA had a specific benign or malignant disease in etiology (malignancy in 20, tuberculosis in 3, CMV in 2, sarcoidosis in 1, and lipoma in 1) even though they were less than 2 cm in diamet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2~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住院诊断为脓毒症的连续病例的病史资料,提取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资料。依据入住PICU 24 h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25 g·L-1),中度低白蛋白血症组(~30 g·L-1),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1)和正常白蛋白组(>35 g·L-1)。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12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24例,中度低白蛋白血症组50例,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61例,正常白蛋白组77例。①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腹泻、腹胀、肠鸣音减弱、应激性溃疡、水肿和脏器功能衰竭数量>3个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②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 WBC计数、CRP≥8 mg·L-1和PCT>2 mg·L-1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0.05);血糖≥6.7 mmol·L-1的发生率和乳酸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③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PRISM Ⅲ评分、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0.05),PIC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重度低白蛋白血症、PRISMⅢ评分≥8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8.20(1.33~18.96)、2.85(1.34~10.73)和1.22(1.02~15.78)。⑤存活患儿第1、3和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死亡患儿。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感染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1可作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清前降钙素在重症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对 30例重症感染患儿于入院时和入院后 4 8h进行血清前降钙素水平测定 ,并比较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对感染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价值。结果 17例细菌感染患儿血清前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 ,13例病毒感染患儿血前降钙素水平正常或仅有轻度升高。血清CRP在两组间有数据重叠。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 ,血清前降钙素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的下降幅度 (P分别为 0 0 2 8和 0 196 )。结论 血前降钙素是鉴定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 ,是判断细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