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死亡率明显升高.对所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法莫替丁,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与未预防性使用法莫替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大大下降(P<0.008),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比例也有明显降低(死亡率由19.05%降至5.56%).对脑出血患者常规预防性给予法莫替丁,对降低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晓芬 《广州医药》1997,28(6):43-44
对5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患者使用法莫替丁治疗,并设雷尼替丁组做对照,结果显示法莫替丁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雷尼替丁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法莫替丁在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选择了脑出血患者99例,随机分为法莫替丁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其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显示法莫替丁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奥美拉唑注射液和法莫替丁注射液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70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70例。经过两周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通过2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2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组治愈率94.21%,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9.23%。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单独用法莫替丁注射液组,P值为0.012(小于0.05)。在2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周后,均对2组患者的大便常规进行隐血试验检测,发现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组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少于法莫替丁注射液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7。结论: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法莫替丁注射液的治愈率。同时,在采取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预防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口服;不能口服者,静注。比较两组治疗后呕血、黑使及大便隐血阳性的发生数及百分比。结果:观察组55例,发生黑使1倒,出血率1.82%(1/55);对照组35例,发生呕血1例,黑便1例,大便隐血阳性4例,出血率17.14%(6/35)。两组出血率比较P〈0.025(X^2=5.029),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法莫替丁预防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5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法莫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法莫替丁联合恩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罗树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28-129
目的观察39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每日1~2次,共1~2周,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件期死亡率分别为7.69%、10.26%和31.03%、34.48%。结论奥美拉唑注射液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液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郑佳坤 《广东医学》2000,21(4):309-310
目的 采用早期留置胃管持续监测胃液pH值的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方法 将60例患者按GCS评分相同搭配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入院12h内预防性应用法莫替丁,留置胃管,监测胃液pH值和隐血试验检查,对pH值〈3者,给予氢氧化铝凝胶胃管注入。另一组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0%,P〈0.05。结论 早期留置胃管监测胃液pH值和隐血试验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应  相似文献   

9.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 66例患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泮托拉唑,一组使用法莫替丁,比较两组停止出血的时间,血压、脉博平稳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渍疡并出血有效率100%。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防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中44例EVL术后心用法莫替丁.24例未用法莫替丁。结果应用法莫替丁组再出血率9.1%,未用法莫替丁再出血率35.0%。结论EVL术后应用抑酸剂是防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近期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善寿  钟挺  熊上中 《广西医学》2001,23(6):1384-139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患者分组观察,观察组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氨噻肟钠2.0Did 7d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46例继发感染12例(26.08%),而对照组40例继发感染21例(52.5%)(P<0.005);死亡率观察组死亡8例(17.40%),对照组死亡14例(35%)(P<0.05)。结论:早期,规则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1)观察组:62例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2)对照组:56例用注射用法莫替丁治疗。所有患者均在一般止血剂静滴或(和)输血、扩容等抗休克基础上并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或注射用法莫替丁,5~10天为一疗程,治疗5天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率有为35.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渍疡并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注射用法莫替丁,副作用小,是理想抑酸止血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休克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威胁病人生命的突出问题。本文对464例休克2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中有74例(15.9%)并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发生在第一周内(79.7%),病死率33.8%,不同类型休克患者相比较,败血症性休克并上消道大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失血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为高。本文提示休克患者,特别是败血症性休克患者,早期给予预防性治疗,对阻胃肠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防止溃疡和大出血的发生是十  相似文献   

14.
西米替丁预防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湖南橡胶厂职工医院(410011)曾亚急性上消化道溃疡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发率可达9.04%~9.8%,死亡率高达72.7%~87.9%[1]。故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标志[2]。为降低脑出血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在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7年6月在我院收住治疗的60例危重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上?肖化道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出血后患儿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8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13例,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儿死亡9例,有上i肖化道出血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未出血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7.1%,出血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没有出血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02例病人516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 1天24小时中,5-6时为出血的第1高峰期,16-17时为第2高峰期,23时为第3高峰期。夜间出血362例,发生率为70.16%,白天出血154例,发生率为29.84%,出血发生的时间昼夜差异显著(P<0.01),夜间死亡52例,死亡率为14.36%,白天死亡10例,死亡率为6.49%,昼夜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的时间是有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213例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组)和对照组(注射用法莫替丁组)。试验组予以75mg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静脉注射,2次/d(隔12h),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静脉注射,2次/d(隔12h),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治疗后每天的呕血次数、呕血量及黑便次数、黑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每组各104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呕血次数、呕血量、黑便次数、黑便量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且疗效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相当。  相似文献   

18.
王林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33-3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患者226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226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发生率为26.5%;死亡43例,死亡率71.66%;恶化或无变化6例,总无效率81.66%;治愈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9.23%。结论: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差,应该用积极综合的办法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进行病症治疗患者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想象进行埃索美拉唑的药物干预,记录治疗过程信息,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患者资料118例,进行随机分组,针对常规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药物干预,存在患者58例;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药物干预,存在患者6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几率,通过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一周时间内每间隔两天时间呈现的胃液酸碱程度,以及接受治疗后的半年时间内出现的再次出血的几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法莫替丁药物的干预效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0%(54例),常规组总治疗有效率为68.97%(40例)。实验组在用药治疗一周后每间隔两天的时间进行胃液酸碱度的检验,实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常规组。在为期半年的随访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再次出血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长期接受抗凝药物的治疗会引起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采取埃索美拉唑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症,通过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抑制胃酸过量分泌的情况,并且提升患者胃液酸碱度的数值,以此实现治疗的需求,通过降低患者病症的复发几率,实现对患者病症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5例慢重肝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慢重肝的基础肝病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B组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GML)、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为98.8%,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和GML的发生率分别为70.6%、35.3%和9.4%。A、B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GML和PHG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6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GML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30/46)。结论慢重肝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且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ML、PHG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