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焦辨证实际是湿热病初、中、末三个发病阶段的辨证。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与热合,形成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等湿热病证,好发盛夏雨湿炎热季节。病势缠绵,难解难分。治宜开上、畅中、渗下,使湿去而热无所居,兼以清热。值得提醒的是湿热病证初期治疗三忌,即:忌汗、忌下、忌润。  相似文献   

2.
刘弼臣 《中医杂志》1989,30(2):13-15
先师孙谨臣先生,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对于温热病的认织,更有独到之处。尝云:“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病情不同,证治有别。”  相似文献   

3.
黄聪丽  牛元起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04-1406
湿热病是以外感湿热邪气为外因,内伤脾土为内因,又与饮食、劳倦等诱因有密切关系的一类疾病.湿热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外感湿热,内困中焦,还是脾湿素蕴,复感外邪,总属内外合邪而致病.如仅有外感而无内伤,或仅有内伤而无外感,则皆不易发病.故薛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医家吴瑭早年发奋刻苦治医,一生对温病很有研究,创立了“三焦辨证”,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诸书,临床积累颇多治验,他师法叶天士、薛雪诸家,强调“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的论点。于是吴瑭把“气化气机“这个方面,作为他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5)
不同病机形态的湿热病各具不同的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各有差异。此文将常见的湿热病机形态归纳为湿热郁蒸、湿热郁阻、湿热蕴结、湿热蒙困、湿遏热伏、湿热痹阻、湿热成痿、湿热浸淫8种,并针对其症状特点、治法用药和代表方剂作了大致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六经证候展开研究。研究显示,从证候规律来认识,“正局”和“变局”是分辨湿热病证候的两大纲领。其中“正局”以湿阻太阴、阳明经证候为中心,在证候上体现出《黄帝内经》三焦的分布特征;“变局”指“正局”之外,湿热邪气淫及他经的证候,包括少阳热郁、厥阴风火、太阳及少阴证候,不具有三焦分布特征。从证候特点来认识,“气钝血滞”贯穿湿热病六经证候始终,是湿热病“正局”“变局”产生的内在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章真如老先生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湿热病的论治.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湿为阴邪,热为阳气,湿为水气,热为火气,两者既可以分别侵犯人体,也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外感,也可以内生,因而湿热致病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章老灵活地运用苦寒燥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宣肺利湿等方法,诊治湿热病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淑全 《四川中医》2001,19(4):16-17
养阴雪污肇始于《内经》病犹污可雪也,启迪于《伤寒论》猪苓汤育阴利水,历代古籍医案中有所记载和发展,并把这一治法广泛用于治疗湿热诸病。本文重点论述养阴雪污的内容以及在湿热病可以用养阴的治法,养阴不仅能补液生津,并能借水以雪污。  相似文献   

9.
论寒温并用在岭南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颖瑜 《河北中医》2005,27(5):351-352
岭南湿热病,由于地域、环境因素,故发病有其特殊规律,现探讨其证候特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研究寒温并用方法在治疗岭南湿热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娜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108-109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为宣展气机,清热化痰,以分消三焦气分之邪。主治邪热与痰湿留连三焦,三焦气化失司,而致痰热阻遏之证。临证多用于各种湿热病,表现为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等。现笔者对其理论及代表方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试探《湿热病篇》的学术特点周茂福(江西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湿热病篇》,学术特点《湿热病篇》相传为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全文46条(据《温热经纬》载),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主证、变证、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进...  相似文献   

13.
湿热相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湿热性质疾病在临床上的日渐增多及祛湿清热法的广泛运用 ,湿热相关概念之运用亦颇为常见。但有关书籍、刊物中出现湿热病、湿温湿热证、湿热病证互称的情况。教科书中亦未明确界定。其实 ,这些湿热相关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笔者不揣鄙浅 ,试就各种概念内涵分析之 ,以就正于同道。1 溯源湿温一词 ,首见于《难经》 ,是指广义伤寒中的一种热病。晋·王叔和在《难经》的认识基础上 ,论述了湿温的病因证治 ,如《脉经》云 :“伤寒有湿温 ,其人常伤于湿 ,因而中 ,湿热相搏 ,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 ,腹满叉胸 ,头目苦痛 ,妄言 ,治在…  相似文献   

14.
林燕燕  王彦晖 《光明中医》2009,24(11):2082-2083
本文通过探讨消食导滞法和湿热病的关系,将其在湿热病中的运用归纳为三点:其一,分述三焦湿热夹滞中消导药选用;其二,从治未病、气机不畅、积聚内生角度阐述如何妙用消导药;其三,运用取类比象法拓展用药。并通过分析当前时代背景,提出运用消食导滞法的社会意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辛开苦降法治疗湿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湿热病的概念、特点;辛开苦降法的概念及其在湿热病中应用的论述。对辛开苦降法这一重要治疗方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运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孙娟教授认为小儿外感湿热病的病机特点为外感湿热病邪,阻滞气机,阳气不通,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排泄,湿郁热蒸,疾病难愈;加之患儿湿滞脾胃,脾困胃呆,饮食药物常常难进,临床上难以取得理想疗效。针对外感湿热病的病机特点,孙娟教授采用益胃通阳法以充津布津、宣气化湿,临床常用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此外常采用温米汤少量频服、温水/中药擦浴或浴足、中药保留灌肠等方法,上下表里灌溉汤液、疏通腠理,使阳气得通,湿浊自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伤寒论》理论研究,其辨证体系争论颇多,但终归不离三阴三阳。近代有倡导"寒温统一"者,在伤寒、温病辨证体系的贯通上难以融汇,可见统一之难。另外,湿热病邪致病复杂,多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但多有辨证不明状况。本文通过整理湿热病与《伤寒论》三阴三阳在证候方面的相关研究,参考"寒温统一"的思想,以"三部""六病""十二单证""合病""并病"等理论将湿热病重新解析,将其方证重新归类,旨在使其辨证论治更加明晰,也是力图使2个辨证体系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