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 TM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结果:57例结直肠癌的组织标本中CD44s、CD44v6、CD44v3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66.67%、63.16%、70.18%,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D44s、CD44v6、CD44v3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显著性相关(P〈0.05)。CD44v6、CD44v3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阳性,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5.26%,78.95%;52.79%,80.95%;52.50%,88.24%,CD44s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D44v3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分析显示CD44s、CD44v6、CD44v3均是对生存有影响的因子。结论:黏附分子CD44s、CD44v6、CD44v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转移,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诱导因子(CD147)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47和CK19在272例HCC组织和81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47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3%(200/272),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58%(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34%(39/272),CK19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在HCC中,CD14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肿瘤直径、脉管或门静脉癌栓相关,与性别、年龄、肝硬化、AFP水平、HBV感染、淋巴结转移、病灶数目、肝被膜浸润及卫星灶无关(P>0.05);CK19在HCC中的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肝硬化、卫星灶、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病灶数目、肝被膜浸润、AFP水平、HBV感染及脉管或门静脉癌栓无关(P>0.05)。在HCC中,CD147 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48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60个月(P<0.05);CK19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31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42个月(P<0.05)。 CD147的表达和CK19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61,P=0.317)。结论 HCC中CD147和CK19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且两者均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颊部鳞状细胞癌(BSCC)中 CD44v6和p63蛋白表达与BS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 BSCC、10例颊部非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D44v6和p63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颊黏膜正常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 BSCC 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分别为90.0 %(9/10)、80.0 %(8/10)和55.8 %(29/52),且表达层次渐少,p63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30.0 %(3/10)、40.0 %(4/10)和90.4 %(47/52),且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p63 与BSCC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CD44v6与BSCC侵袭方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63与BSCC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CD44v6、p63都参与了调控BSCC的发生、发展。CD44v6可能作为检测BSCC的标志物及判断其预后的检测指标。p63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可作为检测BSCC的标志物。CD44v6和p63二者作用可能无联系。  相似文献   

4.
姜汉国  唐慰萍  廖新波  曹军  吴冬梅  林虹 《癌症》2001,20(9):965-969
目的:探讨CD44v6、CD44v6和上皮钙粘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20例胃粘膜上皮异形增生组织、185例胃癌原发灶及1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5、CD44v6和E-cd表达。结果:CD44v5、CD44v6和E-cd在胃粘膜异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2/20)、20.0%A(4/20)和85.0%(17/20)。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其阳性表达率依次分别为43.8%(84/185)、66.5%(123/185)、53.0%(98/185)和71.8%(84/117)、87.2%(102/117)、26.5%(31/117)。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CD44v5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血管淋巴管内浸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CD44v6遇上述因素在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E-cd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显著相关。早期肠型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性(P<0.05)。而在进展期胃癌,CD44v5的阳性表达则同弥漫性胃癌显著相关(P<0.05),E-cd的阳性表达率下降主要见于弥漫型胃癌。结论:CD44v5、CD44v6和E-cd阳性表达同胃癌分化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其侵袭转移的价值指标。同时,此结果也支持胃癌两种不同起源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CD44v6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u RF  Zhang J  Huang JY 《癌症》2002,21(1):71-74
背景与目的: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的成员,与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相关,尤其是变异型亚型CD44v6更是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只有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4.13,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化疗后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 TM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的表达水平。结果:57例结直肠癌的组织标本中CD44s、CD44v6、CD44v3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66.67%、63.16%、70.18%,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D44s、CD44v6、CD44v3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显著性相关(P<0.05)。CD44v6、CD44v3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大肠癌组织中CD44s、CD44v6、CD44v3阳性,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5.26%,78.95%;52.79%,80.95%;52.50%,88.24%,CD44s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D44v3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率分析显示CD44s、CD44v6、CD44v3均是对生存有影响的因子。结论:黏附分子CD44s、CD44v6、CD44v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转移,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李坚  王洪林  涂刚  董蒲江 《肿瘤》2006,26(4):335-338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PHC)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的CD44v6 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60例PHC患者、40例肝良性疾病(10例肝血管瘤,10例肝囊肿,10例肝硬化,1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44v6 mRNA的表达。同时RTPCR检测PHC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CD44v6 mRNA的表达。结果:PHC患者外周血中CD44v6 mRNA检出率为53%(32/60),而肝癌组织中CD44v6 mRNA检出率为75%(27/36),癌旁组织中检出率为17%(6/36)。在肝癌组织中不表达CD44v6m RNA的肝癌病例,40倒肝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以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出CD44v6 mRNA。PHC患者外周血中CD44v6 mRNA检出率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血管浸润、肝内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4v6 mRNA可能作为肝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检测结果有助于判断PHC患者的预后,监测其复发以及对PH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区域淋巴结转移组32例,非转移组24例)和12例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中E-cad、CD44v6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在5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4 %(31/56),显著低于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的100.0 %(12/12)(P<0.05);CD44v6和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 %(40/56)和62.5 %(35/56),显著高于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的25.0 %(3/12)和16.7 %(2/12)(P<0.05);E-cad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1.3 %(10/32),明显低于非转移组的87.5 %(21/24)(P<0.05);CD44v6和VEGF-C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 %(27/32)和75.0 %(24/3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54.2 %(13/24)和45.8 %(11/24)(P<0.05);E-cad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6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CD44v6、VEGF-C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莎莎  邱杰  赵涵 《肿瘤学杂志》2018,24(4):303-307
摘 要:[目的] 探讨 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0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ZNF703和CD44v6在甲癌组(67.5%、75.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5%、10.0%)和结甲组(30.0%、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甲状腺癌组织中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ZNF703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直径>1cm组较直径≤1cm组的表达阳性率高;CD44v6表达与肿瘤直径无关(P>0.05)。(3)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462,P<0.05)。[结论] 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组织CD44v6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组织切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用CD44v6的单克隆抗体 ,以S -P染色法检测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有肝外转移的患者其CD44v6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没有转移的患者 ,而CD44v6的表达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两年内复发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D44v6与肝细胞癌的细胞恶变的发生有关 ,而且CD44v6在有肝外转移患者中的高表达说明它在肝癌发生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及两年内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2.
CD44v6、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8.4%、38.4%。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p2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CD44v6与可溶性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DH  Ma ZM  Che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33-837
目的 探讨CD44v6与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的CD44v6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3~9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6例胃癌、30例胃溃疡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91个月.结果 (1)CD44v6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0.2%;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是否存在癌栓以及Borrman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9例伴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中,有7例CD44v6为强阳性表达.(2)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液中sCD44v6的浓度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而姑息术后患者的浓度变化却不明显(P>0.05);sCD44v6的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脉管是否存在癌栓、Borrmann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sCD44v6浓度较高组的生存率较sCD44v6浓度较低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1),但经Cox回归分析显示,sCD44v6的浓度与生存期有关(P=0.415),而手术方式却与生存期有关(P=0.000).(3)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但是否与预后有关仍需探讨;sCD44v6的表达对胃癌辅助诊断、手术彻底性判定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有一定的意义;CD44v6与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95例胃癌组织中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m 2 3 -H 1和CD 44V 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7%、75 .8%。CD44V 6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nm 2 3 -H 1和CD 44V 6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nm 2 3 -H 1和CD44V 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4V 6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γ-catenin与CD44V6表达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γ-catenin与CD44V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γ-catenin与CD44V6蛋白表达。结果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γ-caten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52.3%,肝内转移者、肝门淋巴结转移者、门静脉有转移组γ-caten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肝内无转移者、肝门淋巴结无转移者、门静脉无转移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γ-catenin和CIM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和分级无关。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γ-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7.6%,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γ-catenin和CIM4V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是判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γ-catenin缺失和异常表达是肝组织恶变的早期事件,因此γ-catenin是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44和CD133在HBV诱导的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分期(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或无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未发生肝硬化的患者24例,慢性乙肝伴有肝硬化的患者24例和肝细胞癌患者24例,分为组Ⅰ、组Ⅱ、组Ⅲ,另收集病理肝脏组织正常,血清HBV抗体和HBsAg均为阴性的患者10例,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对非肿瘤性肝活检中的坏死性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44和CD133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中的CD44和CD133表达量均随疾病进展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1F1评分相比,患者CD44和CD133的表达在炎症活动评分和纤维化达到A3F4评分时,有显著升高(P<0.05);且随肝细胞癌分级的升高,CD44和CD13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均有CD44和CD133的表达。CD44和CD133的表达与炎性活动、纤维化分期和肿瘤分级增加有显著相关性。因此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CD133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肝细胞癌靶向药物和预防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