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医疗培训模拟人技术的发展,并以Simman为代表详细介绍了其功能特点;其次,介绍了针对战伤急救五大技术的战伤急救医疗模型的现状;最后,针对战伤急救医疗模型的现状,提出了医疗模拟技术的发展建议及趋势。  相似文献   

2.
阐明战伤急救止血带的功能与作用,为止血带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循证目前国内外止血带研究与使用的调研与文献评阅信息,分析各种止血带的优缺点。提出改良改进止血带传统性能的方法和发展趋势,以扩展使用范围,使其能为战伤急救提供更多帮助。战伤急救止血带要凸显其医疗急救的功能定位,在功能上与战场急救技术相配合,应具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报警及时等功能,减少局部肢体压迫,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急救中心已经开始电子病历的研发与应用,但碍于没有国家及行业标准,电子病历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相差很大。院外急救与院内救治有极大差异,院外急救又是由调度人员和急救人员共同完成的,因而对院外急救病历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本文设计了急救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的功能,以规范急救中心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使用、数据保存、共享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电子病历在院外急救医疗工作中的支持作用,促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野战医疗所技术装备建设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维和二级医院与野战医疗所的建制及运行模式,结合外军战伤急救进展,提出野战医疗所的人员必须一专多能,应加强急救技术及跨专业技术训练;将先进的创伤理论应用于危重伤员急救;加强网络技术及远程会诊建设;应用简便、高效、安全的设备及技术。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现有急救模拟人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依据战伤救治要求,指出了现有急救模拟人的不足,提出了战伤救治模拟人在功能、性能方面的要求,并介绍了其研究的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了其研发技术体系,为未来战伤救治模拟人的研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未来战争中战伤特点,我们研制了JR型夹耳战伤止痛电疗器。1 电路构成及工作原理 ICNE555时基电路与外围元件R110k、R21.2k、C1100μF连接成频率为0.6Hz脉冲信号发生器,通过R410k电位器调节后输出0~28Vp~p治疗电流。2 治疗原理 该电疗器以其输出的脉冲电流代替针灸针,对耳穴进行电流针灸,达到耳针麻醉镇痛作用。 耳针麻醉是我国特有的中医疗法,可以在不用麻药情况下,用针灸针刺激耳穴后,直接开刀手术,具有很强的止痛作用。JR型夹耳电疗器利用特制的耳穴电极,夹在耳穴上,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耳穴,达到战伤止痛,防止休…  相似文献   

7.
战伤急救中,传统骨折固定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卫勤保障需要,通过不断实践与改进,我们研制出一种骨折固定效果良好,操作快速、简便的骨折固定材料一野战急救负压式骨折固定夹板。该夹板无需辅助材料,操作不受地域和环境约束,可对伤员颈椎、脊柱、全身各关节及四肢进行快速有效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野战医疗所实现战伤伤员基本信息的快速采集和战伤救治信息的管理。方法:采用二维电子伤票作为伤员信息载体,使用编程读码器解析伤员信息,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伤员基本信息、救治信息的管理和资源共享。结果:该系统首次在大规模演练中使用.完成了80人次的伤员信息录入、信息解析和传输、战伤救治信息的管理。结论:伤员的基本信息录入、解析率为100%.信息管理流程符合野战条件需求。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急救车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1急救医疗体系与急救车急救医疗体系,是人们通过对战争、自然灾害中伤病员实施抢救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医疗体系,即急救医疗中心或急救站。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行的急救医疗系统,是由院…  相似文献   

10.
上海菜三级医院在1例右腹股沟直疝修补后补片取出术后,患者出现右侧晕丸缺血性萎缩的医疗事故鉴定中因术前谈话告知书缺失,而被鉴定为告知不足,定为三级丁等院方负次要责任的医疗事故。作者对这起医疗事故进行调查时,当事医务人员一致认定告知书丢失了,因此院方拿不出术前告知的证据。分析这起事故的成因,诚如当时医务人员所述,则应加强病历管理,病历车离开医务人员视线时,应该锁好,不允许无关人员随意翻动。而告知书也应当采取备份或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再请家属签字等措施,以免证据遗失。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与实尺模拟人在创伤急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救治技术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院前急救和战伤救治的结果,对挽救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将实尺模拟装置引入创伤急救技术培训和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急救培训水平,帮助学员掌握创伤救治操作技能,增强现场急救自信心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模拟人在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和通气等急救训练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战现场急救中各环节的重要性,介绍了美军战现场中的损伤模拟、液体复苏、智能电子等新概念,以及美军战现场急救中的止血、包扎、复苏、生命体征监测等新技术和装备,分析了这些概念、技术和装备在美军战伤救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技术和装备对国内军队战伤救治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提出启示,为国内军队掌握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动向和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和确保在处理突发事件及卫勤保障任务中能够拉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分析了本院护士战创伤急救知识知晓状况,探讨平时战伤救护训练方法,提高战时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式武器的不断出现,使现代战伤出现了新的特点,不仅伤情严重,而且伤类复杂,多处伤、大面积伤越来越多。为了对伤员进行迅速急救,提高治愈率,巩固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国外十分重视研制和装备适合现代战伤特点的急救包扎材料。现将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乘员医药急救装备,用于乘员战伤的自救互救,以提供生命支持。方法:该装备包括战位急救包和整车急救包2个部分。战位急救包外形尺寸为130 mm×130 mm×45 mm,包内配备有卡式止血带、弹性绷带、止痛药剂和手电筒;整车急救包外形尺寸为380 mm×330 mm×140 mm,包内配备呼吸急救模块、止血包扎固定模块、急救药品模块和辅助器材模块。结果:该装备在急救物品配备和数量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弥补了以往乘员急救装备品种单一、救治能力弱的不足,使急救更为高效。结论:该急救装备可满足乘员战伤后自救互救的需要,对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野战急救车应用特点及远程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本文对急救车的发展及特点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医师住院病历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以及《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依据,从维护医师自身权益出发,阐述了医师在病历书写中应注意的五点问题:1.注意自己在病历书写中的责任;2.注意病历完成的时限要求;3.注意在病历中体现告知义务;4.注意病历内容的完整;5.注意病历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苍南县的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面临滑坡的危险。而在计划免疫工作中,预防接种信息告知模式缺乏科学性是很重要的原因。本课题试图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信息告知形式、告知途径、告知内容等方面,对预防接种信息告知模式进行效果和经济学评价分析,从而得出一种符合苍南县实际的有效的预防接种信息告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止血带用于战伤急救和外科手术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缺点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危害及并发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四肢血管伤伤员的救治率,我们研制了 ET-1型止血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战伤救护技术风险的预见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伤救护技术是野战条件下的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心肺脑复苏、战地输血、战地输液等,是急救护理技术在战伤救治中的综合体现。对于保证战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归队率,改善伤员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战伤救护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不可逆等特点,为确保救治质量、提高救治技术、规避救治风险,就做好战创伤救护技术风险的预见性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