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疾病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脑梗死120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自近段向远段仔细探查,观察走行测量内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位置、声学特征、表面连续性等情况。结果:检查脑梗死120例颅外段颈动脉488条,动脉粥样斑块89例,颅外段颈动脉共检出斑块175个,其中颈总动脉分叉部88个,颈内动脉47个,颈动脉主干40个。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1);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总动脉主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8,P<0.01)。120例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124个,稳定斑块51个,内膜增厚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检查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频探头检查颈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斑块的大小、性质及部位,管腔狭窄程度,测量血流参数等。结果 50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1支或多支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15例(颈外动脉斑块不计算在内),占总人数的63.12%,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局部狭窄(每例以1支最窄血管计)<50%者76例,占24.11%,50%~60%5例,占1.42%,>70%179例,占5.67%,其余55例未见明显狭窄,占1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0例,60例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总动脉和/或颈内、颈外动脉狭窄;有50例同时显示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表现,2例未见异常,总异常率83%(50/60)。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对颈动脉超声狭窄、动脉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明显增加的评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出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并确诊为动脉斑块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大小、数量及所致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经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多为多发性的,且大小不一,而且好发于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其中以颈总动脉膨大分叉处最为多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颈动脉斑块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可以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评价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超声随访。结果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6例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85.1%。累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分叉处共60处,其中颈内动脉分叉处44处(73.3%)。有症状侧的颈动脉斑块均为低回声型软斑和溃疡斑,随访中软斑和溃疡斑中有72%发生脑缺血症状。结论软斑、溃疡斑是产生脑缺血症状和卒中复发的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对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报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TIA病人颈动脉的检测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 35例TIA病人及 33例健康对照组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构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TIA病人的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明显增加 (P <0 .0 1) ;颈动脉斑块形成 2 8例 ,占 80 % ;颈动脉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流速均降低 (P <0 .0 5 )。结论 :TIA病人颈动脉的高频超声检测对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均接受HFUS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查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情况。结果 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HFUS检测,检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69例,占75.00%;其中56例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0.87%;颈动脉增厚15例,颈动脉正常7例;3组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加,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US检查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回声情况、ITM及颈总动脉内径,且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ITM、颈总动脉内径及斑块Crouse积分随之增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进行监测,以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及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与同龄对照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斑块的性质,动脉管腔内的血流性状及血流速度等。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熙组比较,颈动脉内壁明显粗糙,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其中12例合并脑梗塞、7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IMT均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58例受检者。利用GE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颈动脉分叉角类型,测量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厚度。根据双侧颈内动脉斑块的有无对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的大小及颈动脉分叉角类型分别进行分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内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1.244(P=0.219);颈外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027(P=0.978);颈总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186(P=0.853);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分组中,T值为-1.379(P=0.173)。对颈动脉角分叉类型分组进行卡方检验,χ2值为0.919(P=0.632)。各组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的形成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63例行DA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的检测。结果:经两种方式检查后,96例中有158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硬化,其检出率为80.61%;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处。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小于70%上的检出率差异(P0.05);对于70%~99%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硬化比较常见,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斑块,DSA是检查的金标准,在检查颈动脉狭窄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查和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IMT值和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位点IMT值和斑块积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可以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判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鼎  李丰升  陈俊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2-150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 47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397例,检出率为83.0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32例(1 098块),斑块的主要分布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起始段及颈外动脉(ECA).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健康查体的老年人(对照组),各50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对比分析两组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结果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为96%(48/50),对照组为16%(8/50),斑块均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稳定斑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颈部动脉有无斑块,及其形态、数目、位置、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对于指导制定早期预防老年脑梗死发生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颈动脉进行监测,以探讨糖尿病病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糖尿病病人72例与同龄对照组(排除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因素)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斑块的性质,动脉管腔内的血流状态及血流速度等。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壁明显粗糙,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结论: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实时准确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以下统称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胫及血流参数的方法学以及正常颈动脉的多普勒频谱特征。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的差异,并提出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检出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颈动脉。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45例长期吸烟者和20例健康无吸烟者正常组颈部动脉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果:长期吸烟者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明显高于无吸烟者。结论:长期吸烟者血管内功能受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中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测观察组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推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情况,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青中年脑梗死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多发生在大动脉分叉处,提示斑块形成除与血脂血压、血糖吸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的切应力有关。结论: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是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直接后果是导致青中年脑梗塞多发。而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及病因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彩超评价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另取同期门诊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实验组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有无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为68.3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EDV 、PSV和Vmean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彩超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病情评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葛洪波 《大家健康》2016,(6):163-164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63例行 DA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的检测。结果:经两种方式检查后,96例中有158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硬化,其检出率为80.61%;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处。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小于70%上的检出率差异(P >0.05);对于70%~99%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P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P <0.05)。结论: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硬化比较常见,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斑块,DSA 是检查的金标准,在检查颈动脉狭窄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临床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6%)明显高于对照组(18.4%),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主干>颈内动脉(ICA)起始段>颈外动脉(ECA)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