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华  包正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42-2244
目的:分析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和种类,以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业务与管理水平。方法:对启东市1994~2005年间的795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1994年的10.58‰下降到2005年的7.65‰。各年度围产儿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结论:1994~2005年启东市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9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南安市1999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1对象与方法 1999年全市活产 10 855人,死胎死产51人,7 d内新生儿死亡124人,对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 1一般情况。1999年全市活产10 855人,围产儿死亡率16.05‰。2.2新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的构成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死亡中的构成情况:婴儿死亡213人,死亡率 19. 60‰;新生儿死亡151人,死亡率 13. 91‰,占婴儿死亡的70.89%;早期新生儿死亡124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产科医学,尤其是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围产儿死亡率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为研究涵江区围产儿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从1996年对全区开展了围产儿死亡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1994~1998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1994~1998年的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寻找死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自成都市1994~1998年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1.2方法 从1994年1月1日零点~1998年12月31日24时常住户口在我市7区12县范围内,共监测围产儿447 267例,围产儿死亡5 369例。采用围产 1标准,即妊娠满 28 w(胎儿体重达到 1000 g或身长达到 35cm)至产后7 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如东县围产儿的死亡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如东县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围产期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2 572例,死亡37例,死亡率2.94‰。围产儿死因主要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脐带因素、孕妇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如东县围产儿死亡率较低。需继续开展孕产期保健宣传,提高产前筛查水平,减少出生缺陷;加强高危妊娠监护,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6.
怀柔区1993~200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怀柔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各项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对1993~200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通过分阶段干预,围产儿死亡率从1993年的15.18‰下降至2006年8.49‰,下降幅度为55.94%。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早产、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死胎死产前5位死因为畸形、脐带因素、不明原因、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死亡前5位死因为早产、畸形、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结论:14年来怀柔区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该地区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状况的主要指标。作者对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6年死亡之532例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由18个乡卫生院和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由区妇幼站收集、复核并登记,每年作漏报调查1次。1.2方法以围生期I为统计标准,围产儿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以临床诊断的首要死因为依据。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围产儿死亡率及…  相似文献   

8.
9.
李红  邹淑萍  马丽萍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7-1498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更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们对本溪市2001~2005年的围产儿原因和评审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掌握哈尔滨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我市于1987年建立了围产儿死亡报告及定期评审制度。现将1988~1997年围产儿死亡率、死亡漏报、死因、评审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凡具有哈尔滨市内户口,自198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儿共278919例,死亡4625例。  相似文献   

11.
顾燕芳  于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9-510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5.83‰,围产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畸形(443例,占21.55%)、脐带因素(319例,15.52%)、早产低体重(199例,占9.68%)。结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加强围产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264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将海珠区 1993年 10月~ 1998年 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确定我区围产期保健的重点 ,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广州市海珠区区辖范围内有产科的医院 (包括三级医院 3家 ,二级医院 7家 ,一级医院 1家 ) 1993年 10月至 1998年 9月在各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妇产科、儿科死亡的围产儿。统计方法按照 WHO规定 ,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w)至产后 7d为围产期标准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围产儿人数、死胎数、死产数和活产 7d内 (早期新生儿 )死亡数 ,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 ,再详细核查围产儿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13.
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萧山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方法分析萧山区2004年73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6.19‰,其中出生满7d内新生儿死亡占17.81%,死胎占78.08%,死产占4.11%。性别间围产儿死亡率,男性6.70‰,女性5.64‰。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及胎盘因素、原因不明、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结论积极倡导欲婚男女自觉接受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和卫生指导,重点做好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筛查和优生知识的普及工作,科学地补充叶酸、碘等营养素,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大力宣传和普及孕中期产前诊断适宜技术,及早发现先天性缺陷,及早(小于28周)终止妊娠。推广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建议将脐带异常因素列入高危妊娠管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范冰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7):345-346
为了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本文对南汇县 1991~ 2 0 0 0年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的切入点。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南汇县 1991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全县所有接产医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和经县围产协作组讨论、分析 ,评定出的“可以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的三类结果。1.2 方法按WHO公布的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周 )至产后 7天为围产儿标准。每 10 0 0个围产儿中的死胎、死产、活产 7…  相似文献   

15.
浏阳市1995~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彩练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30-2531
目的:探讨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死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5~2004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浏阳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死亡的时间分布上,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多数,在死亡分娩地点分布上乡镇卫生院占多数,在死亡地点分布上家中、途中占多数。结论: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控制围产儿死亡、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3-2012年期间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死亡围产儿共671例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8.09‰(671/82987)。死胎、死产及7天内新生儿死亡分别占59.46%、4.92%和35.62%。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246/726)、脐带胎盘异常(118/726)、胎儿因素(95/726)。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是降低7天内新生儿死亡,重点是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复苏技能,加强孕中期出生缺陷筛查。  相似文献   

18.
围产儿死亡与流动人口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青  董蔚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07-1809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围产期保健的重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从发病率、产前检查(产检)次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常驻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期产检次数不足,文化层次低,经济条件差和对孕产期的产前检查重视不够有关。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制定针有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12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我区围产儿死亡常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建议,旨在提高围产医学水平,进一步降低国产儿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围产期Ⅰ标准,即孕周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的死胎、死产及出生7日内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我区10间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共计312例。1.2 统计处理 312例围产儿死亡病历及区围产快作组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案资料对围产儿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相关因素分类,数据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