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综述》2017,(23)
结节性筋膜炎(NF)可见于全身各处,其高频超声表现多样,多数病变的高频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的均匀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结节,一般血流信号不丰富。NF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不同分型的NF有其相对特征性的高频超声表现;根据病变主要的组织成分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不同组织病理学亚型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NF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其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高频超声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高频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NF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的梭形、椭圆形或有浅分叶状结节,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肿块二端分别见筋膜汇合呈"筋膜尾征",8例为高回声,中央不规则无回声,5例为高低相间回声,2例为均匀低回声,13例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无粘连,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和PDI可检测到血流信号,且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其中病变位于皮下11例,累及皮下浅筋膜层2例,累及肌肉筋膜2例,超声提示皮下结节,炎性考虑12例(80%,12/15),超声漏误诊3例分别是血管瘤1例,皮脂瘤1例,不能定性1例)。结论 NF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并归纳总结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超声病理特征。结果:23例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为单发梭形、椭圆形结节,或有分叶状;病灶最大径约0.7~3.6 cm,平均(1.0~2.8)cm。14例为低回声,部分夹杂中高回声结构;5例为中等回声;2例为高回声,中央见不规则无回声;2例为低-无回声;边界清楚或欠清楚,无明显包膜,18例可见肿块两端筋膜汇合成线样延伸,即呈"筋膜尾征";23例结节后方回声均无衰减,19例结节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无粘连,对邻近组织无明显影响;CDFI检查:17例结节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6例结节内部或周边可测及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超声提示皮下结节15例(65%,15/23),超声误诊8例(35%,8/23,脂肪瘤3例,积液2例,囊肿1例,转移瘤1例,血管瘤1例)。结论: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结合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对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对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6例组织学确诊的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特征包括筋膜炎的位置、大小、轮廓、内部回声、血供、病变中心的位置水平及与深筋膜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33 ± 2)岁,病变在上肢占62.5%(10/16),下肢占18.75%(3/16),背部占6.25%(1/16),胸壁6.25%(1/16),乳腺6.25%(1/16).超声表现:肿块大小8~28 mm,轮廓为椭圆形或呈分叶状椭圆形,2例低回声内伴点状高回声,6例低回声内伴边缘高回声,5例高回声内伴裂隙状低回声,3例高低回声相间,9例肿块外周回声增强,12例中心水平位于皮下脂肪层深层及深筋膜层,15例未见明显血流或少量血流,12例与深筋膜相连.结论 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常位于皮下深部临近深筋膜的脂肪中,声像图有别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特征性,肌骨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结节性筋膜炎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2。用波形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纤蛋白,肌红蛋白,肌球蛋白,S100蛋白,神经原纤维,Ⅷ因子相关抗原,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进行免疫组化标准。病灶中纤维母细胞2样细胞对im,SMA,MyG,mYS,s100蛋白,Lys和AAT呈不同程度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支持病灶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横纹肌,组织细胞及血管等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学诊断及预后等生物学特性及组织起源.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2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组织形态主要为:增生活跃的梭形细胞,细胞核肥胖淡染,核仁明显,可以见到核分裂;偶见多核巨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的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伴有水肿和黏液变;有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有异质性,多数细胞Vimentin, actin, SMA表达阳性,部分细胞S-100,CD34表达阳性.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否是来源于软组织的多潜能间叶细胞的同一类肿瘤,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②方法用波形蛋白(Vim)、结蛋白(Des)、平滑肌肌纤蛋白(SMA)、肌红蛋白(MyG)、肌球蛋白(Mys)、S100蛋白(S100)、神经原纤维(NF)、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溶菌酶(Lys)和α1抗胰蛋白酶(AAT)进行免疫组化标记。③结果病灶中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对Vim,SMA,MyG,Mys,S100蛋白、Lys和AAT呈不同程度阳性反应,实验结果支持病灶起源于间叶组织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横纹肌、组织细胞及血管等多向分化能力。④结论多种抗体标记对本病的组织来源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 17 例经病理证实为NF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包括病变部位、大小、二维超声表现、毗邻关系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果 17例均表现为单发的梭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结节,边界较清楚,部分结节后方可有不同程度增强,可有"筋膜尾"征.17例中有8例为低回声,5例高回声,混合性回声有4例,其中2例混合回声结节可伴部分液化.14例病灶血流信号不丰富,3 例血流信号较丰富,PW可测及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节位于上肢8 例,均位于屈侧,躯干5例,头颈部2例,下肢2例.7例位于皮下深筋膜,8例位于皮下浅筋膜,肌间、肌内各1例.病理分型:黏液型3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8例,含有两种类型及以上2例.结论 NF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素英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7):884-885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 5例结节性筋膜炎3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44.5岁。临床肿块生长迅速,病灶处有疼痛,境界不清,无包膜。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筋膜炎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肿块小、生长迅速、质硬或韧、边界不清。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漩涡,核分裂相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的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恶性软组织肉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二例结节性筋膜炎从临床表现、巨检及镜下基本成分来鉴别。结果: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方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结论:只有通过光镜下鉴别诊断,结节性筋膜炎与恶性软组织肉瘤才能做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价值,为超声检查诊断慢性足底筋膜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超声测量两次所纳入患者健侧和患侧足底筋膜的厚度,两次超声检查间隔2 d,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验证两次超声检查的重复性测量信度.比较健侧和患侧的ICC,同时对比两次足底筋膜厚度的测量结果.结果 患侧两次超声检查结果的ICC值为0.83,健侧两次超声检查结果的ICC值为0.91,双侧超声检查结果的IC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足底筋膜厚度第1次测量结果为(4.88±0.28)mm,第2次测量结果为(5.63±0.25)mm,两次平均测量结果为(5.26±0.18)mm,均明显大于健侧足底筋膜厚度[分别为(3.79±0.21)mm、(3.97±0.21)mm、(3.88±0.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较准确地测量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筋膜厚度,评估足底筋膜炎症水肿的严重程度,可为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罕见,国内未见有专文报道,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l病例介绍例1男,18岁,右眶下区拇指头大肿物3个月,迅速增大1个月,伴右上后牙隐痛1个月。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右眶下区软组织肿块约3.0X2.scm,质中偏硬,固定,界不清,轻压痛。辅助检查:彩超及细胞学病理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初步诊断:右眶下区软组织肉瘤。治疗情况:活检后在全麻下行右眶下区肿物摘除术(口内进路),术前活检及术中冰冻、术后病理常规均为右眶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纤维瘤样型)。术后1周原病灶区又出现一1.ZX1.Zcm肿… 相似文献
19.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发现右胸壁肿块5月,患者于5月前发现右胸壁皮肤粉刺样丘疹,丘疹消失后发现皮下小硬结,约“黄豆”大小,无痛痒,5个月来无增大。到禄劝县医院就诊,查体:右胸壁锁骨下皮肤色泽、皮温正常触及皮下结节约0.8cm×0.5cm×0.5cm,无压痛,质硬,不活动,给予切除。大体标本:带脂肪组织一块, 相似文献
20.
10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近10年期间住院诊断坏死性筋膜炎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估。该类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或虫咬史,并具有典型的局部临床表现和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症状。结果10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6例治愈;2例截肢;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9.8d。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由细菌经皮肤黏膜破损入侵皮下组织、筋膜的急性坏死性感染,起病急,较早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早期诊断及彻底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