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多数患者存在两种以上解剖异常,且异常结构间或异常与正常结构间相互接触挤压。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为69.81%,好转率为20.76%,总有效率为90.57%,无效率为9.43%。结论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接触点的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文波 《中外医疗》2011,30(11):3-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解剖变异及黏膜接触点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鼻解剖变异及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行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经药物治疗2个月后无效者采取鼻内镜下选择性多结构重塑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半年,评估疗效。结果 82例患者治愈6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4%。结论鼻中隔、中(下)鼻甲、钩突、筛泡等解剖变异是黏膜接触点头痛主要原因,鼻内窥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由其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 鼻源性头痛患者75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75例中鼻中隔偏曲5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26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15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1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者47例.在鼻内镜下行相关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37例,好转32例,无效6例.结论 鼻内镜技术结合鼻窦CT检查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经鼻内镜治疗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53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53例中,鼻中隔高位偏曲18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8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10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剖异常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高分辨率CT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乏鼻部症状的慢性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研究患者鼻腔解剖异常情况,慢性炎症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7例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鼻中隔偏曲、中甲异常、下鼻甲肥大、孤立性蝶窦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鼻腔解剖异常和炎症性病变是引起慢性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国文 《广东医学》2008,29(1):122-123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53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53例中,鼻中隔高位偏曲18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8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10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剖异常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高分辨率CT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鼻窦炎病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41例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1例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29例,好转7例,无效5例。结论鼻腔解剖异常是引起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以鼻中隔高位偏曲、鼻中隔棘突、中鼻甲变异较为常见,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正先 《中外医疗》2013,32(7):33-34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构异常导致的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在局麻下治疗48例鼻腔解剖异常、鼻窦所致的鼻源性头痛患者,其中,21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4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7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并中鼻甲整形术;10例行钩突切除术或(并)筛窦切除术。结果 48例患者中总体治愈率68.8%(33例),好转率20.8%(10例),无效率10.4%(5例)。结论鼻内镜手术适用于复杂鼻腔结构的处理,该法治疗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鼻源性头痛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王国军  白莎 《四川医学》2011,32(1):71-7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解剖变异及粘膜接触点头痛的可行性。方法对136例鼻解剖变异及粘膜接触点头痛患者进行CT及鼻内窥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对药物治疗1个月无效患者采取鼻内镜下选择性多结构重塑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2年,评估疗效。结果 106例治愈,25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96.3%。结论鼻中隔、中(下)鼻甲、钩突、筛泡等解剖变异是粘膜接触点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窥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腔粘膜接触点头痛以纠正鼻腔病理性改变、调整两侧气流的对称性分布为主,为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5例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及丁卡因实验诊断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以上,治愈52例(80.0%),显效10例(15.3%),无效3例(4.0%),临床总有效率为95.3%。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50例(246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治愈120例(80.0%),有效22例(14.7%),无效8例(5.3%),总有效率为94.7%,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术后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有良好的疗效,手术的熟练程度、病灶的清除、中鼻甲的正确处理、术后加强术腔清洁管理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度数鼻内镜(包括0°、30°、70°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的观察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1月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鼻咽癌放疗后确诊并发上颌窦炎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鼻内镜下行中鼻道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炎,用不同度数鼻内镜进行观察。术前观察指标包括:钩突、筛泡、中鼻甲、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观察上颌窦指标包括:前壁、后外壁、内侧壁、上壁、底壁、窦内脓性分泌物;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上颌窦开口、出血、水肿、坏死、脓性分泌物、结痂、瘢痕。对镜像评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前指标观察:70°镜在术前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0±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不同角度镜头存在的死角或盲点集中在上颌窦自然开口。术中指标观察:70°镜在术中观察平均得分最高,为(7.7±0.2)分,存在的死角或盲点最少。术后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观察:70°镜术后观察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指标平均得分最高,为(9.8±0.2)分。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中观察效果:70°镜对鼻咽癌放疗后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最好。结论不同度数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观察效果存在差异性,70°镜观察效果最佳,结果可供镜头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在CT影像中表现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分析慢性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给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近期1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观察中鼻道及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 162例(324侧)副鼻窦CT影像中,出现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共有219侧.其中主要包括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筛大泡,鼻丘过度气化,钩突肥大和偏移(内移、外移).各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总变异中出现的几率分别为:中鼻甲气化32%,Haller气房6%,筛泡气化变异28%,钩突变异48%,鼻丘过度气化1%.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67.59%.结论 在鼻窦炎的CT扫描中中鼻道和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较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提供部分解剖学基础,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给鼻内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刘新义 《中原医刊》2011,(23):59-60
目的探讨微创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在鼻息肉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鼻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微创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鼻腔狭窄率、术后出血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采取微创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能够减少常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大大提审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会娟 《医学综述》2014,(13):2493-249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传统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内镜治疗。两组患者术后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局部给予辅舒良喷鼻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不适症状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vs 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息肉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纠正。结果 62例中治愈4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结论 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解剖因素致单纯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解剖因素致单纯鼻源性头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鼻内镜下切除或矫正鼻腔鼻窦区异常解剖结构。结果 :单一因素中鼻丘气房肥大 ,泡性中、上鼻甲及中隔偏曲分别为 7例、10例、12例 ,术后治愈率达 71.4 3%、6 0 .0 0 %、6 6 .6 7% ,合计治愈率达 6 5 .5 2 %。多因素者 4 4例 ,术后治愈率达38.6 4% ,与单一因素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患者治疗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解剖因素致单纯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单一因素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魏艳艳  赵玉林  张远  刘蕾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4):461-462,46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的疗效.方法:对94例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矫正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术后随访6~18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内镜术后,治愈7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有统计意义(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