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9),在入院24h内行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症状,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能Ⅱ级为(492&;#177;56)m和(386&;#177;49)m;心功能Ⅲ级为(386&;#177;49)m和(297&;#177;40)m],均有显著差异(P&;lt;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训练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能Ⅱ级为(0.56&;#177;0.06)和(0.52&;#177;0.05);心功能Ⅲ级为(0.5l&;#177;0.04)和(0.48&;#177;0.06)](t=2.10—3.8l,P&;lt;0.05~0.0l]。结论 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运动方案,但因运动量过大或过小、依从性差等,不适用于老年及病情稍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依从性好、运动量适中和可重复性的运动方案。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干预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2-8/2003-10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2.69&;#177;0.13)级,心力衰竭病程均&;gt;6个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34)和对照组(n=36)。运动组男19例,女15例,心功能分级为(2.68&;#177;0.12)级;对照组(n=36),男19例,女17例。方法: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自行车测力计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和徒步行走训练;对照组患者限制活动3周。所有患者试验前后在自觉劳累程度记分相同的状态下进行6min步行试验;实验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5mL,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级别比较。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运动组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385&;#177;30)m,(43&;#177;5)%;(324&;#177;35)m,(39&;#177;6)%;(292&;#177;30)m,(35&;#177;4)%,P&;lt;0.05]。运动组干预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0.86&;#177;0.25)pmol/L,(2.05&;#177;0.48)nmol/L,(1.89&;#177;0.11)级;(1.00&;#177;0.25)pmol/L,(2.2l&;#177;0.47)nmol/L,(2.45&;#177;0.12)级;(1.12&;#177;0.23)pmol/L,(2.46&;#177;0.53)nmol/L,(2.68&;#177;0.12)级,P&;lt;0.05~0.01]。结论:本文中制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个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后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变化。方法:选择2002-01/2004-01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脏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年龄55~7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运动量,每一运动强度级(2.0~3.0,3.0~4.0,4.0~5.0,5.0~6.0METs)原则上维持2周,若无不适即可进入下一运动强度级;若仍感吃力或运动中有问题时,应仍停在此心功能级,运动方式为步行,以步速及步行距离调整运动强度。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2个月后接受6min步行试验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左室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训练组干预2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入院时和对照组[(490±36),(406±40),(411±34)m,t=2.43,2.21,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入院时和对照组[(40.1±5.2)%,(30.4±6.7)%,(27.9±5.0)%,t=1.89,2.11,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功能,并显著提高其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与卡维地洛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12/2003-12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部病房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男45例,女18例。纳入的患者症状性心衰时间均&;gt;3个月,属稳定性心力衰竭者,且知情同意。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2例,常规治疗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gt;0.05)。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利尿剂、地高辛、硝酸酯类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10~14d剂量加倍,至维持量25mg,2次/d。观察治疗12个月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3例均进入12个月后结果分析。①卡维地洛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容量明显小于常规治疗组[(58、81&;#177;6、10)mm,(46.18&;#177;5.11)mm,(183、00&;#177;18.81)mL,(94.23&;#177;18.75)mL;(66、61&;#177;5.48)mm,(54、26&;#177;5.32)mm,(199.05&;#177;17、28)mL,(114、38&;#177;18、90)mL,t=2、743,2.450,2.345,2、174,P&;lt;0.05]。②卡维地洛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相应数据[(48.67&;#177;3、15)%,(37.28&;#177;2.57)%,1:4.238,P&;lt;0.01]。③卡维地洛组患者6ra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常规治疗组[(436.2&;#177;27、6)m,(353、1&;#177;27、5)m,t=2、656,P&;lt;0.05]。结论:卡维地洛可逆转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优秀长跑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直立位运动负荷递增时左室舒张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8名耐力训练者和10名普通学生递增负荷运动下舒张期血流频谱,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优秀运动员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呈递增趋势,由安静状态下(88.67&;#177;4.45)mL增至200W时(140.43&;#177;6.7)mL,而普通大学生在125W时增至最大,安静状态下(73.86&;#177;492)mL增至115W时(97.69&;#177;4.08)mL。两组左室血液充盈在每一级负荷时优秀运动员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P&;lt;0.05);优秀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二尖瓣瓣口血流速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峰值流速加速度和舒张期左室和左房跨瓣压差最大值、平均值均增加,而两组左室射血时间、舒张期充盈时间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每一级负荷时优秀运动员左室射血时间、舒张期充盈时间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P&;lt;0.05)。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优秀运动员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呈递增趋势;而普通大学生每次左室血液充盈量在运动初期增加,在运动负荷125W时[心率为:(124.0&;#177;8.0)次/min]增至最大,后随着强度的增加基农上维持在一个平台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经OGIT确诊的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半随机性分为运动干预组(n=28)和非运动对照组(n=32)。运动组进行饮食干预的同时,坚持历时3年的规律的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疗法。对照组只进行饮食干预,不要求运动疗法。观察期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尿病发病率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干预结果。结果:①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2&;#177;0.57/7.17&;#177;1.49,10.07&;#177;0.49/11.18&;#177;1.17,8.19&;#177;0.67/8.03&;#177;1.04;运动组依次为:6.34&;#177;0.45/6.32&;#177;1.76,10.14&;#177;0.74/9.46&;#177;1.53,8.31&;#177;0.39/7.26&;#177;1.72。组内比较:对照组在0,120min显著性升高(t=3.01,2.14,P&;lt;0.01~0.05);运动组在120,180min显著性下降(t=-2.12,-2.79,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8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2,-4.91,-2.10,P&;lt;0.01~0.05)。②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胰岛素水平,对照组依次为:2.91士0.41/3.12士0.43,4.83&;#177;0.43/4.85&;#177;0.41,4.56&;#177;0.46/4.52&;#177;0.41;运动组依次为:2.92&;#177;0.44/2.65&;#177;0.45.4.87&;#177;0.43/4.63&;#177;0.43,4.53&;#177;0.45/4.27&;#177;0.43;对照组0min显著性升高(t=1.99,P&;lt;0.05);运动组0,120,180min水平显著性下降(t=-4.27,-2.03,-2.30,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20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4.27,-2.03,-2.30,P&;lt;0.01~0.05)。③糖尿病发病率:3年中转变为糖尿病者对照组13例,运动组4例,运动组发病显著低于对照组(t=-5.10,P&;lt;0.05)。④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期后运动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运动干预疗法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指数,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鼓励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鼓励因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以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正确运动。方法:选择CHF患者46例(实验组),健康自愿者22例(对照组),进行6min步行试验,分别采用不鼓励和鼓励的方法,运动后测量步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鼓励和鼓励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46.15&;#177;66.83)和(389.24&;#177;71.53)m,(505.41&;#177;63.13)和(551.82&;#177;62.79)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较心功能Ⅲ级患者步行距离更远,不鼓励与鼓励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CHF患者心功能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结论:鼓励因素可增加CHF患者6min步行距离,6min步行试验可评价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03-03/2004-01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72h后即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人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国际通用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 纳入患者94例,全部进入分析,无脱落者。①入院时第1次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平衡功能(坐位平衡,坐位一站立)和步行能力评分接近(2.62&;#177;0.45,2.60&;#177;0.45;1.78&;#177;1.00,1.75&;#177;1.12;1.64&;#177;0.05,1.60&;#177;0.05,P&;gt;0.05)。②治疗2个月后第2次评估:实验组平衡功能(坐位平衡,坐位一站立)和步行能力与第1次评估差异显著(4.33&;#177;0.67,2.62&;#177;0.45;4.28&;#177;0.81,1.78&;#177;1.00;3.56&;#177;0.67,1.64&;#177;0.05,P&;lt;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95&;#177;1.11,2.60&;#177;0.45;2.10&;#177;0.85,1.75&;#177;1.12;1.75&;#177;0.51,1.60&;#177;0.05,p&;gt;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恒定负荷运动中和运动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孙飙  马继政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58-4059
目的:探讨运动中和运动后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8名耐力训练者和8名无训者安静状态下、运动中、运动后1,2,3min末心尖四腔图,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青年健康者和有一定训练水平者运动后恢复期早期,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增加,发生超射现象,青年健康者SV由运动时的(93.41&;#177;4.82)mL增至恢复期早期(98.66&;#177;4.07)mL,EF由运动时的(59.75&;#177;4.03)%增至恢复期早期(66.40&;#177;4.04)%;有一定训练水平者SV由运动时的(108.67&;#177;4.96)ml增至(115.94&;#177;9.13)mL,EF由运动时的(65.13&;#177;2.75)%增至恢复期早期(70.75&;#177;3.49)%。以上各指标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此现象可能是由左室收缩末容积缩小引起的,因此,运动后恢复期心肌的收缩能力和后负荷减少会出现短暂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能锻炼和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7/12中国医科大学一院呼吸科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49例,随机分成肺康复组(n=26)与对照组(n=23)。肺康复组进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体能锻炼和呼吸肌锻炼,对照组仅在门诊取药治疗。两组均坚持治疗及锻炼2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评定。运动耐力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定,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方法评定。生活质量评分方法根据质量高低依次为1,2,3,4分。1分为最好,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结果①治疗后肺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412.53&;#177;58.12),(328.73&;#177;52.13)m,P&;lt;0,01】。②治疗后肺康复组生存质量评分的总均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2.19&;#177;0.35,2.64&;#177;0.42,t=5.64,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相似(2.60&;#177;0.36,2.62&;#177;0.41,t=1.64,P&;gt;0.05)。结论体能锻炼和呼吸肌锻炼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及其睡眠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3-01/2004-01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共纳入4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各20例。运动组常规治疗下开展计划性运动训练,运动形式:功率车、舞蹈及户外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运动后靶心率达到170减年龄: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h,每周三四次,1h/次,也可分3次活动,20min/次,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min为宜。预备时间不少于10min,运动后的整理运动10~15min。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运动组相同,但不参加运动训练,而以个人意愿进行活动。运动前后均采用睡眠质量调查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40例患者均参与该项实验,无脱落者。实验前运动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总分调查表评估结果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P&;gt;0.05)。运动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的情绪改善明显,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135.83&;#177;2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9&;#177;26.56)(τ=2.59,P&;lt;0.05)。运动后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总分为(3.38&;#177;0.69),明显低于对照组(5.02&;#177;0.86)(τ=3.88,P&;lt;0.01)。运动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为(6.30&;#177;1.32),(7.80&;#177;1.44)mmol/L,均低于对照组[(7.75&;#177;1.81),(9.51&;#177;1.86)mmol/L](τ=3.06,3.23,P&;lt;0.01)。结论:运动疗法不仅具有降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及其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美国产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2004—03在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16人(运动组)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16人(对照组)心肺功能的测试。结果:运动组安静时心率[(73.7&;#177;11.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92.3&;#177;12.8)次/min],最大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最大通气量[(分别为(20.11&;#177;2.83),(3.49&;#177;0.44),(114.35&;#177;10.21)L/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8&;#177;1.19),(2.81&;#177;0.38),(102.11&;#177;8.56)L/min]。运动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时身体工作能力明显不同,运动组持续运动时间[(16.24&;#177;2.34)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3.70&;#177;184)min](t=3.41,P&;lt;0.01);运动组能够达到最大运动强度[(5.49&;#177;0.65)级],显著高于对照组[(4.54&;#177;0.59)级](t=4.33,P&;lt;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影响下腰痛治疗效果的原因很多,探讨由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术后的运动疗法,对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患者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6岁;慢性腰痛时间2~42年,平均29年。治疗采用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及术后竖脊肌功能训练的方法。结果:58例患者术后经1~28个月,平均1、5个月康复功能训练后,术前久坐、久站、长时间行走、长时间固定姿势卧床及长时间弯腰后腰痛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55例,缓解3例。术前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内压在静息、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内分别为(1.4&;#177;0.1),(24、9&;#177;1.5)和(1.8&;#177;0.2)kPa.术后分别为(0.9&;#177;0、1),(21.6&;#177;1.6)和(0.9&;#177;0.1)kPa,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04,2.32,3.21,P&;lt;0.05或0、01)。超声多普勒表明腰骶部骨骼肌内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分别增加(0.17&;#177;0.02)kHzR(o、09&;#177;0.01)kHz(P&;lt;0.05)。结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采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及术后竖脊肌功能训练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探索减轻其残疾,恢复其上肢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3-03/2004-01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实验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个月后运动功能采用国际通用的运动功能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定。结果 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精细功能,入院时第1次评价:对照组为(3.20&;#177;0.45),(1.55&;#177;0.89),(1.40&;#177;0.59)分;实验组为(3.22&;#177;0.55),(1.50&;#177;1.00),(1.39&;#177;0.52)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2个月后第2次评价:对照组为(3.85&;#177;0.51),(1.80&;#177;0.55),(1.50&;#177;0.56)分,实验组为(5.45&;#177;0.67),(3.28&;#177;0.81),(2.80&;#177;0.54)分,实验组两次评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技术可促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细胞因子及神经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IIkine-6,IL-6)的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浓度,荧光测定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3.094-2.47)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TNF-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Ⅱ级:(18.85&;#177;2.82)ng/L,Ⅲ级:(26.65&;#177;9.78)ng/L,IV级:(38.01&;#177;19.21)ng/L];IL-6水平在心功能Ⅲ,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18.72&;#177;8.28),(24.63&;#177;10.76)和(14.71&;#177;1.30)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而心功能Ⅱ级组[(16.24&;#177;4.02)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心功能Ⅲ、Ⅳ级组心力衰竭患者血中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②TNF-α与肾素活性、AngⅡ、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439,0.608,0.440,0.441,P&;lt;0.01),IL-6与肾素活性、儿茶酚胺、NE呈正相关(r=0.319,0.411,0.420,P&;lt;0.01)。结论: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网络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该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院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测定最大吸氧量,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蹬车至力竭,观察补充80g/L的低聚糖对运动员血糖、血乳酸、心率、运动时间及做功量的影响。结果:安静时两组血糖和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gt;0.05);运动中实验组血糖(mmol/L)高于对照组,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显著(5.29&;#177;1.07~6.46&;#177;0.78和4.7l&;#177;0.84~5.36&;#177;0.80,P均&;lt;0.05),运动后30min实验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2&;#177;2.17和5.24&;#177;1.95,P&;lt;0.05);血乳酸(mmol/L)的变化则实验组在运动中(6.69&;#177;1.57~7.39&;#177;1.19)及运动后(6.18&;#177;1.28~5.19&;#177;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且实验组运动时间(47&;#177;12)min、做功量[(174.9&;#177;3.6)kJ]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lt;0.05)。结论:大强度运动时补充低聚糖有利于持久维持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乳酸浓度,增加做功量和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渐进抗阻训练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渐进抗阻练习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影响,为偏瘫后肌力恢复科学训练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4例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进行3个疗程(10d为1个疗程)的渐进抗阻训练,然后通过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肢体周径和肌力进行测量与评估。结果:偏瘫患者经过渐进抗阻训练后,上臂肢体周径由(25.88&;#177;2.16)cm增长到(26.23&;#177;2.18)cm(t=2.51,P&;lt;0.05),大腿周径由(40.43&;#177;3.46)cm增长到(40.8l&;#177;3.47)cm(t=2.53,P&;lt;0.05);屈肘肌肌力和伸膝肌肌力分别由(61.90&;#177;16.40)N增长到(86.10&;#177;21.25)N(t=4.12,P&;lt;0.001)和(86.00&;#177;12.04)N增长到(137.00&;#177;17.93)N(t=2.34,P&;lt;0.05)。结论:渐进抗阻练习是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探讨该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09/2003—03在辽宁省友谊医院内科与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中心的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随机将34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在观察前获取静息及运动核素左室功能参数左室高峰充盈率(peak filling rate,PFR)、高峰充盈时间(time of peak filling rate,TPFR)及运动耐量参数。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进行一般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卡托普利。结果治疗5周后,静息及运动舒张功能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28-19.85,P&;lt;0.05~0.01)。实验组卡托普利治疗后运动耐量参数由治疗前2.0&;#177;1.8提高到6.0&;#177;2.9(t=2.58.P&;lt;0.05),而对照组治疗前1.9&;#177;1.7治疗后2.0&;#177;1.6(P&;lt;0.05)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小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大强度训练组.每组16只。各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小、中及大强度训练组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小强度训练组跑速15nvtnin,训练时间40~60min,中强度训练组跑速20-25m/min,训练时间30~40min,大强度训练组跑速30~35m/min,训练时间20~30min,对照组不进行跑台训练,观察了3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安静及力竭状态下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实验动物64只,在饲养过程中死亡2只,在进行跑台训练时受伤4只,在游泳过程中死亡2只,实测数量为56只。①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在安静状态下,小强度及中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439&;#177;0.0079),(0.0406&;#177;0.061),(0.0316&;#177;0.0053)nmol/g,P〈0.05]。大强度训练组极明显高于对照组[(0.0514&;#177;0.0083),(0.0316&;#177;0.0053)nmol/g,P〈0.001]。力竭运动后,小、中及大强度训练组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377&;#177;0.0074),(0.0329&;#177;0.0040),(0.0441&;#177;0.0063),(0.0257&;#177;0.0036)nmol/g,P〈0.05]。②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在安静状态下,小、中及大强度训练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973&;#177;0.158),(0.965&;#177;0.148),(1.651&;#177;0.228),(0.593&;#177;0.113)nkat/g,P〈0.001]。③大鼠骨骼肌中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在安静状态下,犬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868&;#177;0.141),(0.705&;#177;0.138)nkat/g,P〈0.05]。力竭运动后,大强度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743&;#177;0.108),(0.628&;#177;0.101)nkat/g,P〈0.05]。结论:3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抑制因力竭运动导致的机体谷胱甘肽含量的下降。大强度运动训练效果强于中小强度运动训练,中小强度运动训练对提高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活性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训练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