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神经管畸形高发区与低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液叶酸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03年神经管畸形高发与低发两个地区共688名农村孕早期妇女的血浆叶酸与红细胞叶酸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浆叶酸浓度(10.53nmol/L)与红细胞叶酸浓度(389.2nmol/L)中位数明显低于低发区妇女(血浆叶酸30.39nmol/L,红细胞叶酸926.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区妇女血浆叶酸缺乏率约为50%,红细胞叶酸缺乏率约为43%,远高于低发区妇女(血浆叶酸6%,红细胞叶酸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妇女血浆叶酸水平约为不服用组的2倍,红细胞叶酸水平是不服用组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孕早期妇女的血浆缺乏率均低于不服用组,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0.60(95%CI:0.36~1.01)与0.16(95%CI:0.06~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低发区服用叶酸组与不服用组红细胞叶酸缺乏率之间的RR值分别为0.64(95%CI:0.36~1.13)与0.39(95%CI:0.13~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的孕早期妇女中,低发区血浆叶酸水平约为高发区的1.7~1.9倍,红细胞叶酸水平约为高发区的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的孕早期妇女中,高发区血浆叶酸与红细胞叶酸缺乏率约为低发区的10~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管畸形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血液叶酸水平很低,增补叶酸可有效提高妇女血液叶酸水平、降低妇女叶酸缺乏率,高发区育龄妇女怀孕前后每日服用0.4mg叶酸的剂量可能不足,建议增加服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浅谈孕早期叶酸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珍  姜李乐 《中国保健》2009,(16):743-744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全过程,是合体人体重要物质DNA的必需维生素。叶酸在人体细胞分裂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孕早期叶酸缺乏是引起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它除了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影响胎儿发育外,还可使跟、口唇、胃肠道、心血管、肾、骨骼等器管畸形率增高;同时还可导致孕妇贫血,叶酸缺乏还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转化障碍,发生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发妊高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已发现,妇女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我国也在育龄妇女中推广叶酸增补剂,但某些地区的神经管畸形出生患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实施现状,探讨干预叶酸发放的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对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对供方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对需方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比较,需方干预组明显提高,P0.05;供方干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供方即叶酸发放的卫生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干预,对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效果不明显。而对需方即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提示对需方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妇女妊娠前后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干预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从社会的角度,构建决策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全国普遍实施增补叶酸干预的方案(FA2)和北方普遍干预且南方农村干预的方案(FA4)效果较好,敏感性分析显示疾病发生率、干预成本等因素影响其成本效果。结论:该干预是一项具有成本效果的预防技术,其中以北方普遍干预而南方农村干预方案的效果和成本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黄俊  王姽  汪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10-2812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增补叶酸的因素,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就诊的居住在武汉市城区的孕妇1 700人,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 654例。结果:武汉市城区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率86.58%,孕前增补叶酸率30.96%。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增补叶酸情况较好,学历越高的对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越了解,增补叶酸的情况越好。从亲戚朋友处获得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途径上看比例最高,从婚姻登记中心获得的比例最低。结论:加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宣传有助于提高叶酸的增补率。婚姻登记中心应加强对增补叶酸尤其是孕前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赵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299-300
目的:分析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统计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婚姻登记条例》以后3个月婚检资料。结果:①婚检人数明显减少,约为原先的7%;婚检文书的完整率下降;领取《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人数下降;婚检随访率下降;②发现异常率居高不下,为75.00%;暂缓结婚率为3.38%;主要疾病检出率为10.81%;主要疾病检出及检出率因受检人数太少,缺乏正确性与广泛代表性;③自选项目逐渐推开和已经广泛采用建议性的医学意见。结论:应广泛宣传婚检的重要性,推行个体化服务与建议性的医学意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婚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经过10年后,在结婚登记日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是否依旧适用现在的育龄妇女人群。方法:选择河北、浙江及江苏3省部分农村和城市地区为调查研究现场,对研究地区在1994~1995年和2004~2005年两个时期内,围绕结婚登记日期前后,不同阶段(婚前,婚后0~3个月,0~6个月,0~12个月,婚后12个月以上)内初产妇的百分率及两个时期内妇女的结婚登记日期与末次月经日期的时间间隔(怀孕时间)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0年前后相比,农村和城市地区的育龄妇女在民族构成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怀孕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在10年之前或之后,大多数妇女在结婚后1年内怀孕。10年后,研究地区育龄妇女的怀孕率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1年内的各个阶段(0~3个月,0~6个月,0~12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妇女的平均怀孕年龄、婚后1年以上的怀孕率、结婚登记日期与末次月经日期的时间间隔(怀孕时间)中位数则较10年前有所上升。结论:10年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更多的年轻育龄妇女倾向于晚育,这也表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孕前保健的重要性。10年后结婚登记日期依然可作为妇女开始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最佳时点。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体内叶酸的缺乏,是造成神经管缺陷的重要原因。育龄妇女如果从怀孕前3个月至怀孕后的头3个月服用小剂量叶酸,可以降低50%~70%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风险[1]。甘肃省政府为全省所有农村待孕妇女免费提供小剂量叶酸,其目的在于通过实施这一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了了解相关人员对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最佳时间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选取1480例妇女,所有女性均在妊娠前后不同阶段开始服用叶酸,直到妊娠后3个月停止服用,对女性孕后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组无神经管畸形的胎儿出现,2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2%,3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19%,4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2例,占比例的1.1%,与前三组情况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组女性坚持服药的有27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7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20例。2组坚持服药的有31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8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40例。3组坚持服药的350例,妊娠后停止服药的120例,间断服药的40例。4组坚持服药的为130例,间断性服药的为50例,不存在妊娠后停药状况。结论妊娠前1个月至半年开始增补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最佳时机,且坚持服药能够进一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出生缺陷高发区与低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信行现况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与低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信行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与对比研究,对出生缺陷高发与低发4个地区共1554名孕早期妇女的叶酸知识的了解情况、服用叶酸增补剂的态度及叶酸增补剂服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出生缺陷高发区孕早期妇女听说过叶酸的比例(农村22.7%、城市60.7%)、知道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作用的比例(农村18.1%、城市51.5%),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妇女(农村85.1%、城市85.6%;农村、城市76.1%);对于叶酸增补剂最佳服用时期,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知晓率为16.3%、城市为35.9%,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68.2%、城市68.8%);出生缺陷高发区妇女认为有必要服用叶酸增补剂的比例(农村20.4%、城市50.7%)远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76.1%、城市79.7%);出生缺陷高发区城市与农村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仅为8.5%和31.1%,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63.4%、城市67.5%)。结论出生缺陷高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识缺乏,叶酸增补剂服用率低。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出生缺陷高发区育龄妇女对叶酸的认识和增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拟行体外受精(IVF)的女性对叶酸的知晓和使用情况,探索影响叶酸增补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拟行IVF的女性35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拟行IVF女性中,69.5%知道围孕期应增补叶酸,49.0%知道叶酸的正确使用方法,25.6%正确使用了叶酸.学历较高、城市户籍女性增补叶酸情况较好.此外,职业、不孕类型、助孕史、流产史也可能是影响增补叶酸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增补叶酸可以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但拟行IVF女性对叶酸及其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实际使用情况更不理想,故应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孕前保健意识,加强叶酸相关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产妇对叶酸增补知识认知现状,探讨影响认知的关键知识点,为增补叶酸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选择两个县作为研究现场,选择怀孕后3个月至产后1年的妇女2 09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管畸形知晓率为36.39%,神经管畸形可以预防、发生原因及类型知晓率分别为30.13%、19.48%、18.77%,均为项目县高于非项目县(χ2=41.43,P0.05,χ2=44.76,P0.05,χ2=97.46,P0.05,χ2=82.69,P0.05);叶酸知晓率为62.18%,项目县低于非项目县(χ2=17.40,P0.05);叶酸为维生素类保健品的知晓率为27.32%,两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P0.05);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正确服用时间的知晓率分别为26.17%、15.85%,前者为项目县高于非项目县、后者为项目县低于非项目县(χ2=45.50,P0.05,χ2=9.83,P0.05);未增补叶酸的主要原因为没听说过叶酸31.27%、不知道叶酸好处24.10%、不知道在哪领取10.16%。结论:甘肃省孕产妇叶酸增补知识认知仍处于较低水平,是未增补叶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徽省叶酸服用行为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为评价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简称叶酸项目)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安徽省叶酸项目报表中2009年-2015年叶酸服用人数和服用依从人数,及安徽省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报表中2009年-2015年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对叶酸服用人数和服用依从人数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进行线性分析。结果:2009年-2015年安徽省叶酸项目报告的叶酸服用人数和服用依从人数逐年上升,农村地区的服用人数和服用依从人数均高于城市地区。全省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15.33,P0.001),其中城市地区呈现波动状态(趋势χ~2=0.17,P=0.677),农村地区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26.06,P0.001)。全省城乡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差距越来越小,从2009年的5.84/万减少到2015年的0.64/万。农村叶酸服用依从人数与农村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13.12-2.36X,调整R~2=0.94)。结论:叶酸项目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缩小了城乡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差距。提高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是叶酸项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早期妊娠妇女血液叶酸浓度,观察血液叶酸浓度随季节变动趋势,分析血液叶酸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孕12周内妇女。采用面对面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每名妇女采集非空腹静脉血4ml测定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血液叶酸浓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计算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同季节以及服用和不服用叶酸增补剂者的血液叶酸浓度。结果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共募集早期妊娠妇女596名。血浆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浓度的几何均数分别为34.1 nmol/L和902.8 nmol/L,缺乏率分别为3.0%和2.4%。但50%早期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最佳水平(906 nmol/L)。血浆叶酸浓度4~6月最低;红细胞叶酸浓度1-3月最低。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可以显著提高血浆叶酸浓度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浆叶酸浓度和红细胞叶酸浓度随妇女年龄增加而升高;农村早期妊娠妇女的血浆叶酸浓度低于城市早期妊娠妇女;每日食用1次及以上水果者的红细胞叶酸浓度高于水果食用频率不足每日1次者。对年龄和居住地调整后,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妇女的血浆叶酸浓度比未服用者高1倍以上(P<0.001);对年龄和食用水果频率调整后,服用叶酸增补剂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比未服用者高42%(P<0.001)。结论无锡地区早期妊娠妇女叶酸缺乏率不高,但有50%早期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最佳水平。红细胞叶酸浓度1—3月处于低谷,此时受孕,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将增加。围受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可显著提高血液叶酸浓度。在制订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计划时,应结合改变膳食教育,并应重点关注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岳阳市育龄女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岳阳市助产机构住院流产及分娩的64 276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4 086例,规律服用叶酸)和对照组(10 190例,未规律服用叶酸)。比较两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缺陷、围生儿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岳阳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效果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在未来工作中可通过优化健康宣教、干预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而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Upon discovering an NTD incidence rate of 27/10,000 in a Texas border county, the Texas Department of Health initiated folic aci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NTDs in this predominantly Mexican-American popul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compliance of this population with USPHS folic acid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impact of supplementa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s. METHODS: Based upon information from active surveillance, field teams personally contacted women having NTD-affected pregnancies to enroll them in FA intervention. Enrollees were provided FA at home visits at 3-month intervals throughout the project. RESULTS: Of 405 women identified with NTD-affected pregnancies, 299 (73.8%) enrolled in the intervention. One hundred ninety-three pregnancies occurred among 138 women. FA supplementation of 0.4 mg/day or more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month preconception in 161 (83.4%) of the 193 pregnancies. No NTDs were detected in the 130 livebirths to women who received supplementation nor were NTDs detected in the 23 supplemented women who experienced pregnancy loss. CONCLUSIONS: Supplementation was successful in preventing recurrent NTDs in Mexican-American women.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use of folic acid among pregnant Arabian women in Qatar and Oman. Three hundred pregnant women were interviewed during their second trimester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Results of the survey indicated that 94% of the women knew about folic acid, 41.3% knew it should be taken periconceptionally, 58.5% knew that it prevents birth defects and 34.4% were able to identify five or more food sources of folic acid. The majority (88.7%) of women was taking the supplement, 85.0% were taking it regularly and 13.2% took it before getting pregnant. Knowledge and use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ethnicity, age, education level, employment and family income. Periconceptional use of supplement was lowest among younger women (4.9%) and illiterate and least educated women (5.3%). It was concluded that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of folic acid was not reflected as successful use of the folic acid supp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