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与人体有互惠关系 人体肠道是微生物生存的良好场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集群1000余种,总数接近人体体细胞数量的10倍,重量更是达到1.2kg,接近人体肝脏的重量.这些微生物大部分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包括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多项研究证实有超过400株~500株益生菌居住在我们的身体内.益生菌不同于致病细菌,它们的存在使肠道内各种微生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人体在健康状态下,益生菌在肠道内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发挥积极的健康作用.当身体不正常时有害菌往往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2.
臧平 《健康博览》2012,(1):30-30
肠道正常菌群中对人体有利而无害的细菌被称为益生菌,它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健康.常见的益生菌有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等.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益生菌可以阻止有害菌生长繁殖,帮助宝宝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还能刺激宝宝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创造出一个不利于有害病毒和细菌存在的环境,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肠年轻,人长寿”,肠道的健康关系着人体的全身健康。吸收营养,按时排出废物,这是肠道的正常功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不均衡、精神紧张、过多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肠道功能会逐渐退化。研究发现,肠道是否具有青春活力,与肠内的菌群平衡大有关系。人体肠道中有多种细菌,按它们对身体的作用不同,分为益生菌、双向菌和有害菌。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检测发现: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普遍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如图示:婴儿时期高达98%;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到10%;60岁以后仅存5%或更少。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益生菌…  相似文献   

4.
周琦芸 《长寿》2007,(8):28-28
人体消化道内(主要是胃、肠),栖居着大量的细菌。细菌存在最多的地方是肠道,在凹凸不平的肠壁上,有好菌(益生菌)也有坏菌,还有骑墙派的双向菌,不同的菌群之间相互制约。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消化道内“天使”与“魔鬼”的战争,从出生后几小时就开始了,贯穿着我们整个生命。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是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一类细菌,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族)为主要代表。因为它们在肠道内能形成生物屏障,排斥和抑制有害细菌,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促进消化吸收与肠蠕动,增强  相似文献   

6.
林凌 《健康》1998,(10)
不少人以为,细菌对人体必然有害。其实,细菌不仅可以致病,危害人体健康,同时,有的细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人们喝的酸奶,就是一种细菌发酵食品,其中含有大量活的乳酸菌。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存在400~500种细菌,总数约达10万亿个。其中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7.
古人曰:“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态运动与平衡,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与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人体中有益细菌在数量上占优势时.就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当人体肠道中有益菌处于劣势.腐败细菌等有害菌占优势时.肠道菌群平衡遭受破坏,就会引发疾病,人体便会未老先衰.亚健康、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至癌症等慢性疾病也将会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威胁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健康功能要求日益广泛和迫切。随着肠道菌群失衡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益生菌作为人体的有益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概念、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应用现状,以及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降低胆固醇方面的保健作用,旨在帮助人们客观正确认识益生菌类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从奶粉、酸奶到婴幼儿食品,再到一些OTC药品,常常能见到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身影.益生菌和益生元有什么区别? 益生菌是一组细菌 益生菌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改善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发挥多种有益作用.益生菌都是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能够帮助肠道维持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杨秉辉 《健康世界》2004,(2):188-189
细菌小到人的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将它放大几百倍、而且还要把它染上颜色才能看到。但是这东西却无处不在,人的身体里就有大量的细菌。据估计.人的肠道中有“1”的后面加13到14个“0”的细菌。不过它们当由绝大多数是与人体共生的“共生菌”,它们与人体共同生存.甚至有益健康.所以也称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人的消化道内(主要是胃、肠),栖居着大量的细菌。细菌存在最多的地方是肠道,在凹凸不平的肠壁上,有好菌(益生菌)也有坏菌,还有骑墙派的双向菌,不同的菌群之间相互制衡。从微生物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消化道内  相似文献   

12.
以菌制菌     
人体的消化道内生存着大约1014个细菌,它们由30个属的500种细菌组成,将伴随我们度过一生。这些细菌如同茂密的草丛,因而被称为肠道菌丛(又称菌群),它们被分为有益菌(非致病菌)和有害菌(致病菌)。在健康人体中,肠道菌群的分布在结肠最多,其次为口腔、小肠,而胃内除幽门螺杆菌和相关菌种外,其它细菌很少。肠道菌群在与宿主共存中,有益菌与有害菌间保持平衡,有益菌占据优势。肠道有益菌主要有以下作用:(1)直接防御致病菌的侵犯,间接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作用。(2)合成维生素。如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肠道菌群的合成。(3…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几百种细菌,形成了不同的细菌菌群,其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这些细菌菌群占肠道微生物总量的80%左右。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不同的细菌菌群之间,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有害菌异常增生,人就会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嗜酸乳杆菌,是乳酸菌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这些年,我的表亲——双歧杆菌在社会上可谓是当红明星,论起它的好处,大伙都能娓娓道来,不过您对我可能还不太了解。我的家在小肠,胃里面也有一些我的同胞。我同其他益生菌一样,为保卫我们的家园——肠道,与入侵者们(有害菌)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它们进攻肠道,想要给我主人的健康捣乱时,我和我的兄弟们就手挽手,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不让它们轻易得逞。平时,我也会释放乳酸、乙酸和一些有害菌害怕的抗菌素,这些物质不仅能让有害的细菌、真菌都躲我们远远的,还能唤醒肠道,让它自己动…  相似文献   

15.
<正>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益菌产生消炎、抗氧化物质、合成营养成分,滋养和保护身体。然而有害菌却产生毒素、致癌物,可能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甚至癌症。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有害菌大肆繁殖呢?吃太油。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吃太多肉,植物类食物吃得少,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健营养》2005,(9):78-78
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前提,这个前提由肠道内的细菌决定的。正常菌群与人体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人的肠内存在着大约一百种细菌。根据对人体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即有益菌和有害菌,它们是一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益生菌酸奶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喜爱。益生菌是一种微生物,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英文名为probiotics,源于希腊语。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补充足够数量时,有助于保护肠道及身体健康。可见,作为益生菌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①活的微生物;②摄入足够的量;③对宿主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8.
正益生菌来自食品和补充剂,它可保持人体的微生物菌群的健康。益生菌影响身体的每一部分。身体的许多功能是依靠我们的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才能发挥作用。生活在我们身上的细菌被称为微生物。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活性与人类健康和多数疾病相关。肠道细菌与免疫力,皮肤健康,肠易激综合征(IBS)甚至自闭症相关。益生菌食品(如酸奶)和补充剂可以帮助你的肠道增加益生菌。  相似文献   

19.
大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嗜酸乳杆菌,是乳酸菌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这些年,我的表亲——双歧杆菌在社会上可谓是当红明星,论起它的好处,许多人都能侃侃而谈,不过您对我的了解可能就不太多了。我的家在小肠,胃里面也有一些我的同胞。我同其他益生菌一样,为保卫我们的家园——肠道,与入侵者们(有害菌)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它们进攻肠道,想要给我主人的健康捣乱时,我和我的兄弟们就手挽手,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不让他们轻易得逞。平时,我也会释放乳酸、乙酸和一些有害菌害怕的抗菌成分,这些物质不仅能让有害的细菌、真菌都躲离我们远远的,还能唤醒肠…  相似文献   

20.
70多年前,日本京都大学的代田博士就提出了“健肠长寿”的理念。如果肠道中的微生态环境变化,有害菌数量增加,就造成菌群失调。使肠道“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好.不是腹泻就是便秘,西药、偏方治了一大圈儿.都不管用,您不妨补充点儿人体肠道的“清道夫”益生菌试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