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了解其损伤的可能靶部位。方法 用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采用微量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 (2 82 ,5 6 4 ,112 8mg/m3 )及不同染毒时间 (每天 1h ,连续染毒 3,6 ,9,12 ,15d)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血细胞DNA出现了明显损伤 ,表现为第 3天时DNA损伤程度最高 ,随后第 6天、 9天、 12天、 15天损伤降低并趋于稳定。肝、肺及脾细胞DNA亦出现了明显损伤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其中以肺细胞DNA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及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 ,提示肺细胞可能是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3.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体外染锰细胞模型,探讨锰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成熟原代皮层与低、中、高不同浓度的锰液,(分别为0.2,0.6,1.0 mmol/L,共孵育24 h。观察各组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检测神经细胞的DNA损伤,以彗星细胞尾长及彗星样细胞百分率为评价损伤指标。结果 光镜下可见不同浓度锰孵育后神经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SCGE显示神经细胞DNA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彗星尾长分别为(117.3±30.8),(136.6±29.0),(218.7±22.6)μm;彗星样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0%,43%,96%,2指标均较对照组((84.1±11.8)μm,15%)显著增加(P<0.01)。尤以高浓度锰损伤组严重,显著高于中、低浓度组(P<0.01)。结论 锰不但能引起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外在的形态学损伤,还可导致神经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对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40只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蒸馏水)组和1.0、2.0、4.0 mg/kg氧化乐果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14d.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4.0 mg/kg氧化乐果染毒组彗星长度均明显增加,各剂量氧化乐果染毒组彗星尾长、Olive尾矩、尾长/头长、尾部DNA含量也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氧化乐果染毒剂量的升高,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氧化乐果对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甲醛(FA)的DNA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FA对V79细胞(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以及剂量依赖关系。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FA(100~1 600μmol/L)彗星细胞拖尾率、尾长及头/尾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在1 600μmol/L时在图片中未见有彗星细胞出现,其显示的DNA损伤类型是DNA-蛋白质交联;但是FA的浓度与拖尾细胞率、尾长及头/尾比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认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FA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主要表现为DNA-蛋白质交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红素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TCE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胆红素对TCE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对照组增加;胆红素各剂量组SCCE各指标在20-200μmol/L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100μmol/L处最小。结论:100μmol/L左右的胆红素能较好的拮抗TCE对小鼠肾脏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氟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氟的生殖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SCGE)研究了氟化钠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效应。结果 :氟化钠在 (0 .6 2~ 5 ) mm ol/ L 之间可引起小鼠睾丸细胞 DNA单链断裂 ,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无论是拖尾细胞百分率 ,还是 DNA迁移长度都随氟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现出明显的计量反应关系。此外 ,氟化钠所致的睾丸细胞 DNA损伤基本在 2 h内完全修复。结论 :在一定浓度下 ,氟化钠可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 DNA损伤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雄性生殖毒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明确2019年不同水文期X市汉江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强度水平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常规水处理工艺与管网输送对此趋势的影响。方法应用XAD-2大孔树脂富集汉江流域X城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的有机物,经洗脱、浓缩、干燥制得非挥发性有机物(NOCs)干品,运用Ames试验检测并比较各水样中NOCs的致突变性。结果在0.5~4.0 L/皿的测试浓度范围内,枯水期出厂水、末梢水的NOCs对TA98(±S9)的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阳性(MR值>2),在加S9后致突变性降低(MR值降低);其余水样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平水期出厂水、末梢水的NOCs仅对TA98(-S9)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在加S9后致突变性降低;其余水样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丰水期时,除汉江出厂水外,其他水样对TA98(±S9)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各水文期各水样NOCs对TA100(±S9)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出现阳性结果时的最低水样量为1.0 L/皿。结论2019年X市的汉江供水水体(水源水及其自来水)中的有机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Ames试验呈阳性时的水质属于中度污染。致突变性强度依次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源水经自来水厂消毒处理后,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增强,但经过管网后有所降低。水样中非挥发性有机致突变物的作用类型主要为移码突变型。 相似文献
15.
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溴虫腈对小鼠脾细胞和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溴虫腈按 4 9,9 8及 19 6mg/kg 3个不同剂量 ,一次性灌胃染毒小鼠 ,2 4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脾、肝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距离。结果 脾细胞 3个剂量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4 8~ 17 6倍 (P <0 0 0 1)和 1 6~ 2 9倍(P <0 0 5~ 0 0 1) ;肝细胞 3个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是对照组的 7 5~ 10 4倍 (P <0 0 0 1)和2 0~ 2 8倍 (P <0 0 1~ 0 0 0 1) ;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3者的r值依次分别为 0 995,0 9987和 0 9999,P <0 0 5) ;在相同剂量下 ,肝细胞拖尾细胞率比脾细胞均明显增高 (P <0 0 1) ;在 4 9mg/kg剂量水平 ,肝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比脾细胞的DNA迁移距离也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在 9 8和 19 6mg/kg剂量水平 ,2种细胞的DNA迁移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溴虫腈能引起小鼠脾脏和肝脏细胞DNA的损伤 ,且对肝细胞DNA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神经管畸形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大鼠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DNA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 Wistar孕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神经管畸形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于孕13d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mg.(kg·bw),正常对照组于孕13d给予0.3ml的生理盐水.孕14d时各组随机处死2只孕鼠.每只孕鼠各取3只胎鼠的脑组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过程中胚胎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检测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各组的畸形发生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胎鼠神经细胞呈现典型的圆形,而模型组出现特征性彗星形态,即很小的彗星头,大而圆的彗星尾,且彗星尾长[(16.35±5.59)μm]明显高于对照组[(7.28±1.76)μm].于孕20d时处死各组动物,发现模型组动物胎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和尾长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畸形发生率(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悬液和胶的浓度、裂解及荧光染色的时间是影响实验的因素.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检测神经管畸形发生时胚胎神经细胞中DNA损伤情况,注意实验的影响因素可增加该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铅对妊娠期及新生期大鼠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及新生期母体铅暴露对新生仔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6组,妊娠第1d至新生仔鼠出生后第28d进行醋酸铅[Pb(CH3COOH)2]0,50,80,120,200mg/(kg·bw)连续经口灌胃染毒。取出生8d的新生仔鼠的海马和皮层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观察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细胞百分率。结果各剂量醋酸铅均可引起神经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彗星拖尾,其拖尾细胞百分率DNA迁移长度均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铅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损伤,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单细胞凝胶电泳是检测神经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 3 氯 4 二氯甲基 5 羟基 2 (5氢 ) 呋喃酮 (MX)致人胚肝细胞 (L 0 2 )DNA损伤及凋亡作用。方法 以L 0 2为靶细胞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别检测MX致L 0 2细胞DNA损伤及凋亡作用。结果 随着MX浓度的增加 ,L 0 2细胞DNA链断裂逐渐增加 ,且 10 0和 30 0 μmol L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MX各剂量组均引起L 0 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MX可致L 0 2细胞DNA单链断裂和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