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目的:在于探讨香港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方法:受访者(N=554)均龄为770岁,教育水平偏低,曾受小学或以上教育的不超过17%。男性占总样本量的48%。资料的收集过程以个别面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并以自评的生活满足感、抑郁症状、以及身体健康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自评身体健康状况与人口特征(性别、教育)有较显著的关系。相对的,生活满足感以及抑郁症状则与社会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和互依关系有更显著的相关。研究结果的讨论与西方学者的发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工作状况、丧偶状况及社会支持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389名55~85岁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退休老人的工作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丧偶状况对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且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各变量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4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73份。结果①性别、家庭气氛等因素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家庭气氛和睦的学生得分高于争吵的学生。②自尊、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④自尊、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29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介于3-5分(满分7分),友谊满意度得分最高(5.36±0.89)、学业满意度得分最低(3.52±1.11),积极情感分高于消极情感分(3.76±1.33,2.53±0.85)。(2)初中生、重点中学学生在友谊、家庭、学校及环境满意度维度得分分别高于高中生、普通中学生(P<0.01),男生的友谊满意度得分于高于女生(5.16±0.93/5.02±1.24,t=1.95;P<0.01),但女生的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5.27±1.19/5.02±1.24,t=3.17,4.73±0.93/4.44±0.97,t=4.59,4.81±1.45/4.59±1.2,t=4.59,P<0.01),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随父母受教育程度增高有增高趋势。和睦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好于争吵家庭,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气氛、年级、家庭收入、性别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0.25、0.14、0.125)。结论:家庭气氛、年级(初、高中)、家庭收入、性别对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对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结果 ①EPQ外向性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1),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4),精神质与幸福感也存在负相关(r=-0.186).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大学生的总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回归系数为0.265,0.293.结论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教师幸福感指数,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ampbell1976年编制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太原市现辖的6个区内发放问卷,随机调查年龄为22~59岁的教师1327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指教略高于初中教师(t=3.88,P<0.01),性别因素在对幸福感指数的影响中差异不明显,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F=1.68,P<0.05),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教师幸福感明显高于其他职称水平的教师,中级职称次之(F=2.79,P<0.01).结论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阶段、学历、职称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医学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和90项症状清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男女和城乡比较,总体幸福感无明显差异。②在自我意识方面,城乡差异显著(P<0.01);恋爱方面,男女和城乡差异显著(P<0.01);工作与社会方面,男女和城乡差异显著(P<0.05);家庭环境方面,城乡差异显著(P<0.01);休闲活动方面,男女和城乡差异显著(P<0.05)。③消极应对方面,男女差异显著(P<0.01)。④主客观支持方面,城乡差异显著(P<0.01);在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男女差异显著(P<0.01)。⑤主观幸福感与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校学习、恋爱、工作与社会、家庭环境、休闲活动、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SCL-90十个因子呈负相关(P<0.01)。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家庭环境、睡眠饮食、偏执、母亲职业、自我意识等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抑郁情绪、成长的家庭环境、自我意识、饮食睡眠等因素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幸福 ,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 ,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 ,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 ,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因此 ,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就不一样。主观幸福感 (SWB) ,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一般趋向认为 :构成“主观幸福感”的两大主要成分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个人生活的综合认知判断 ,主要是作为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的概括认识和评价 ,而情感平衡则是指与不愉快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 ,是个体对生…  相似文献   

9.
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问卷(GW B)对桦甸市300位农民进行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①桦甸市农民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性高于全国常模(t=7.487和9.158,P<0.001);②性别(t=0.842,P>0.05)、年龄(F=2.930,P>0.05)、受教育程度(F=0.311,P>0.05)、婚姻状况(F=0.011,P>0.05)以及收入状况(F=0.216,P>0.05)均对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桦甸市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因子存在有显著性影响。结论①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②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63  
目的:探讨个性、婚姻质量、收入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系346例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总体生活满意感,影响因素涵盖一般情况、个性、婚姻家庭、工作、退休、住房、健康、收入、兴趣与活动9个方面。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简化路径分析。结果:(1)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外向性对正、负性情感的β值分别为0.3845、-0.1975,神经质对正、负性情感和满意感的β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城乡地区影响青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 IA)量表,选取河北城乡地区184名20~27岁的青年人做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独生与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1.2,-1.7,3.1;P>0.05);②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t=3.1,P<0.05);③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抱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庭和睦上存在显著差异(F=3.36,P<0.01)。结论社会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大学生;青年人与其家人关系越和睦,其生活满意度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寻找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方法: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压力来源量表对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小学139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平均分高于理论平均分;男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教师(t=2.734,P<0.01),同时在忧郁与愉快心境(t=2.236,P<0.05)对情感行为控制(t=2.613,P=0.01)上差异显著;未婚教师在紧张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已婚教师(t=2.147,P<0.05);收入高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收入低者(F=2.905,P<0.05),忧郁愉快心境差异显著(F=5.660,P<0.01);教师年龄与主观幸福感(r=0.209,P<0.05)和忧郁与愉快心境(r=0.234,P<0.01)低相关;年龄与主观幸福感(r=0.415,P=0.014)及忧郁愉快心境(r=0.108,P=0.006)显著线性相关。工作量压力与精力大小(r=-0.225,P=0.008)、家庭情感压力与紧张松弛(r=-0.207,P=0.015)、人际关系压力与情感行为控制(r=-0.184,P=0.030)显著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收入及压力来源对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UCLA孤独感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作为评定工具,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266名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访谈结果表明,80.1%的老年被试有孤独体验,11.7%的老年被试经常或总是被孤独感困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F=5.46,P<0.01)、受教育程度(F=13.46,P<0.01)、健康状况(F=5.923,P<0.01)、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程度(F=10.094,P<0.01)对老年人孤独感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结论 城市老人孤独感体验普遍,应针对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制定策略,以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张兴贵主编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陕西农村两所中学的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27.18±4.19,积极情感=3.76±1.01,消极情感=3.21±0.95);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t=-2.722和-3.000,P0.01);消极情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958,P0.01);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的多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性别、年级、对打工的态度、父母关系、与母亲关系、学业成绩、所获得的帮助支持、师生关系、与看护人的沟通、家庭气氛、看护类型、零花钱、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1)。结论在制定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康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马尔康市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马尔康市85位在职公务员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3.61%的被调查者主观幸福感呈中等水平,61.11%主观幸福感较高,15.28%主观幸福感高。结论马尔康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普遍偏高,并且幸福感程度与性别和是否是当地人不相关,而与其民族呈显著相关,汉族体验到的幸福感低于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元分析技术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①性别、婚姻、年龄、职业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文化程度与收入在低文化水平和收入稳定群体中有中等预测力。②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都有较好的预测力。③解决问题与求助、自责与退避分别有中等的正向和负向异质预测力。④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异质负向预测力。⑤EPQ中的内外倾与神经质对老年人幸福感分别有正向和负向高预测力。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的某些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人口学变量的预测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 Short Scale)、牛津幸福量表(OH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信任他人量表(TIPS)对37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社会支持(效应值分别为0.26和0.14,P0.001)、人际信任(效应值均为0.39,P0.001)在两种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②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水平高于社会支持。结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均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具有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