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眼底改变情况,探讨影响血液透析眼底改变的因素。方法:分别于血液透析开始和透析12个月时观察血压、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以及眼底改变。结果:透析一年后眼底改变的发生率为65.6%,低于透析前眼底改变的发生率84.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水肿3项改变的发生率透析后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视网膜动脉硬化血透后较血透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与尿毒素升高、高血压、贫血、水肿等有关,且眼底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全身情况和预后的好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眼底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64例,观察该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12个月后的血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以及眼底改变情况.结果:经1年透析,Hb均高于或等于透析前水平,BUN和Scr均低于透析前水平;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出血发生较透析治疗前有显著下降,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视网膜动脉硬化较透析前略有升高,但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眼底改变显著减少,表明尽早血液透析可促进肾衰竭患者眼底改变消散好转,但视网膜动脉硬化要给予改善微循环和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蔓莉  龚蓉  曹泽蓉 《四川医学》2003,24(6):634-635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后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虽然目前透析技术不断改进 ,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其一系列并发症仍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存。本文就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间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死亡患者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防治对策。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透中心 2 0 0 0~ 2 0 0 2年接收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 (终末期 )患者共 5 6例。其中男 37例 ,女 19例。平均年龄 5 6 .4± 10 .8岁。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36例 ,糖尿病肾病 9例 ,高血压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颈内静脉置管通路5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50例),整体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每组两种通路各25例。结果干预护理组血管通路重建率比对照组低18%;干预护理组血管通路感染率比对照组低16%;干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0%。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减少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延缓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透患者42例眼底观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42例血透患者的眼底,取末梢血测血红蛋白浓度,测透析前后血压,统计透析间歇期平均体重增加量及透析中肝素用量。发现39例有典型的眼底动脉硬化表现(92%),其中I、Ⅱ、Ⅲ级硬化各占1/3。13例有眼底出血改变,其血压及和爱析间歇期体重增加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分别为P〈0.01、P〈0.001,与肝素用量无关,P〉0.05。提示眼底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压过高所致,另与透析间歇期体重过度增加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由原来一直使用的1 5 mmol/L换成低钙1 25 mmol/L ,比较患者换液前后血压及血钙、iPTH浓度的变化.结果 换用钙离子浓度 1 25 mmol/L透析液后,患者血钙在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iPTH有所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换用1 25 mmol/L透析液首次透析后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但会导致透前血钙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的患者透后血钙降低,应调整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患者在进行血透时首先应该建立一条血管通路,建立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透治疗的基本保证.慢性肾衰患者在诱导期多采用深静脉插管建立血液通路,使患者平稳过渡到内瘘成熟.内瘘被作为永久的血管通路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但年龄大、严重心衰、糖尿病和周围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常因内瘘成熟不良、血栓形成、阻塞而失败.因此对于不具备作内瘘条件的患者只能选择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留置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我们将26例此类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秋赞  吕瑾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800-3802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法患者无需住院,每周只需来院进行2次~3次即可,因此,患者除了需要在医院得到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指导及护理,在院外的健康指导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院 10年来 30例长期血透患者的临床观察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总结了一定经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取 1992~ 2 0 0 2在我院透析室透析患者 30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49.5岁。男 9例 ,女 2 1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18例 ,多囊肾 4例 ,糖尿病 3例 ,梗阻性肾病2例 ,肾小动脉硬化 2例 ,狼疮性肾炎 1例。透析前血肌酐6 84.2~ 1437μmol/l。平均 92 4.3± 176 .6 μmol/l。平均透析时间 3个月至 5 .5年。1.2透析方法 采用醋酸及聚砜膜纤维透析器、碳酸盐透析液 ,每周透析 4~ 5小时 ,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了32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透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一年生存率(78%)与国外相近,但长期存活率差异显著,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确切,但其自身代谢紊乱是一种高危因素,可加重透析并发症。糖尿病控制好坏,透析充分与否及营养状况与生存率有关。血后果糖胺/白蛋白比值、糖基化血红蛋白可作为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由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开展透析疗法时较年轻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所以适当地选择透析方法是透析治疗关键。本文将我院进行透析疗法的老年慢性肾功衰竭患者作了比较,认为对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透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措施;而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则腹透明显优于血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透析治疗)和B组(n=30,透析治疗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与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后,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且B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B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及肾上腺紧张素(Ad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慢性。肾病、维持性HD患者(按收缩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低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血浆AdM及AdT值。结果:维持性HD患者高血压组血透前AdM明显升高,AdT则降低,低血压组血透后AdM较血透前明显升高。结论:AdM及AdT在维持性H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评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SF-36量表对杭州市4家血透中心的181例血透患者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测算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杭州常模比较,并作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透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7.7±18.2、6.1±16.6、63.2±17.4、27.2±12.9、31.1±17.0、41.6±14.6、58.0±45.2和65.3±15.5,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影响血透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变量有年龄、睡眠、血红蛋白水平、肌肉骨骼疾病、在婚状态、糖尿病和心脏疾病(P<0.01),影响心理健康总分的变量有年龄、睡眠和血红蛋白水平(P<0.01).结论: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下,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何剑  潘险峰 《西部医学》2015,27(2):246-24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肺炎以及其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肾内科确诊并接受正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组:合并有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50例;对照组:未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70例。经正规透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情况、相关死亡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肺炎相关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B降低以及年龄增加会显著提高死亡率。结论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肺炎,其因肺炎死亡的风险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所以加强治疗护理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 ,了解血液透析 (聚砜膜F7透析器 )对慢性血液透析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1 1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 ,分别于透析前后 1 0min采取血样 ,另选 3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肝素抗凝 ,于 30min内低温离心 7min(70 0g) ,分离血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①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透前为 (2 9.5 3± 1 3.5 9) μmol/L及透后为 (2 1 .30± 1 0 .81 ) μmol/L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3.5 4±4 .4 9) μmol/L(P <0 .0 1 ) ;②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透析后较透析前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①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高于正常人 ;②血液透析 (聚砜膜F7透析器 )可以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对同型半胱氨酸有清除作用 ,但不能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按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按住针柄转动针体,以针体圆点提示转动180°,即使针尖斜面向下并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并常规固定。比较2组的透析效果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透析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针尖斜面向下固定进行透析能保证透析效果,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针尖斜面向下固定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