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补泻手法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探讨虽在 5 0年代就有临床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 ,但一直也众说不一 ,未能达成共识或形成主流指导思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补泻手法受诸多因素 (指力、腕力、针刺深浅、捻转方向、刺激强弱、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 )的共同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产生的针刺效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结合临床经验 ,认为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医者针刺手法与患者机体机能状态的最佳组合。而目前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和针灸学的发展 ,有必要进一步更全面、更详实、客观的探讨两者的关系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就近十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
“呼吸补泻”调气观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邱玉霞呼吸补泻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的一种,是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本法源于《内经》时期,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说明了呼吸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阎润茗主任医师针刺手法溯源、提插捻转开合补泻手法、擅长取背俞、四肢交叉取穴以及临床医案解析等研究,阐述了阎润茗针刺补泻手法和取穴的特点,强调了取穴和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于捻转补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泻在临床针灸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捻转补泻作为一种针刺手法始见于《灵枢·官能》篇:“泻必用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补必用方,外引其皮……微旋而徐推之……”,文中的“转”和“旋”即指捻转针体而言。可见,在《...  相似文献   

6.
扬州名医朱复林针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士林 《中国针灸》2002,22(1):12-20
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巧妙的运气针法,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秉承杨继洲之针钵,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相似文献   

7.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运用中的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针刺补泻手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相对于其它疾病,中风、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高;不同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中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应用广泛,其中捻转泻法和捻转补法应用频次最高;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45min时有效率高于其它留针时间;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刺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尤以皮肤科和外科最为突出。结论: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外科中应用优势明显,多使用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0.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参数特征。方法应用ZFGA型针剌手法参数测定仪采集特定人群的单式针剌补泻手法操作,比较各手法参数的特征。结果提插手法中,补法的上升时间与泻法、均匀提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泻法的下降时间与补法、均匀提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补、泻、均匀三组手法的上升下降时间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捻转手法中,泻法的上升时间与补法、均匀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补法的下降时间与泻法、均匀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泻、均匀三组手法的上升下降时间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上升下降时间比可以作为区别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的特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得气 ”为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针刺治疗必须在得气良好的情况下,施以适应的补泻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针刺得气的反应,主要是病者在局部部位有酸,麻、胀、困、沉的现象,医者指下有沉重之感,但无紧、涩,滞这些现象。未得气时病者无此感觉,医者亦感到空虚无物。  相似文献   

13.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4.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15.
针刺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其补泻手法来实现的,因而补泻手法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然针刺补泻的作用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17.
徐斯伟 《河北中医》1999,21(2):125-128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核心部分,在针灸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先。”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补泻,对于针刺的补泻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对于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日趋增多与深入,考察针刺补泻的具体作用有了可循的数据。今就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补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各种文献加以整理,分析如下。1 临床观察临床上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采取适当的针刺补泻手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马松涛[1]认为阳中隐阴法能先补其正气,后…  相似文献   

18.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210029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徐兰凤针刺补泻手法是在补虚泻实原则的前提下施行的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它是建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手法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从古到今,补泻手法不断发展,40年代末,有人提出进退补泻法,...  相似文献   

19.
迎随补泻非针向而在经气流注之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耀 《中国针灸》2002,22(2):42-50
始见于《灵枢》的迎随补泻刺法理论 ,由于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心悟一再发挥甚至曲解 ,致使该理论在现代竟演变成一种“针向迎随补泻法”。如《针灸学》(邱茂良主编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5 9)解释说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这种释义既有悖经文原旨 ,也不符合针刺临床实际 ,同时还对针刺手法理论的研习和传播带来了混乱。鉴此 ,兹以原始经文为据并结合临床作一浅析 ,以还迎随补泻之真。1 迎随是针对经气往来流注之盛衰《灵枢》涉论迎随补泻的主…  相似文献   

20.
凌楠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5-585,590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捻、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枢》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枢》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