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刺养老穴治疗扭伤性腰痛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扭伤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疾病。笔者用针刺养老穴治疗4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一、针刺方法:选手太阳小肠经之“养老”穴。进针呈50(?)角,针尖斜向肘的方向,深度6分~1寸,得气后行针1分钟,3~5分钟行针1次,一般留针30分钟。先针患侧,效果不满意时可针双侧。二、治疗效果:本组43例,其中38例针后5~10分钟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其他5例针后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度不适,活动基本不受限制,针刺3次而愈。  相似文献   

2.
1988年底和1989年夏季曾两次在我地区发生流行性急性结膜炎期间,采用针刺加拔罐放血的方法治疗680例本病患者,取得了疗效。其中男396例,女28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平均龄25.8岁;病程最长11天,最短1天,平均4.4天。治疗方法为1.针刺两侧睛明穴,得气后留针5~10分钟,针刺两侧太冲穴。得气后,用泻法,捻针1~2分钟。2.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5~10分钟,出血约3~4ml。3.取罐后,同时取针,每日治疗1次。治疗1次后,症状全部消失者235例,占34.6%;治疗2~3次后,症状全部消失者430例,占63.2%;3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者15例,占2.2%。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取穴:第1组肾俞、足三里、大椎、百会。第2组迎香、禾、水沟、天牖。刺法:用28号毫针。顺经刺第1组穴,施以轻刺激,有酸胀或麻胀感时留针20分钟。肾俞、足三里针刺时加艾灸。针刺第2组穴迎香、禾、水沟刺入4分深。天牖穴刺6分深,用较重刺激捻转提插,待针下有沉重吸附感时留针20分钟。留针10分时再捻转1次。首先针刺第1组穴,次日再针第2组穴,两组穴交换,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结果: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106例。症状完全消失为临床治愈,症状减轻为好转,症状不减轻或加重为无效。第1个疗程治愈29例,第2个疗程治愈27例,第3个疗程治愈19…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法(1)针刺取穴:陷谷透涌泉穴。方法:用2寸毫针,针刺陷谷透涌泉(勿穿出涌泉穴处皮肤),每10分钟以透天凉手法运针1次,半小时后头痛、眼痛消失乃出针,每天治疗1次至痊愈。(2)放血取穴:耳尖穴。将耳轮向耳屏对折,耳壳上面尖端处。方法:患者取端坐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耳尖穴周围皮肤,用三棱针在耳尖穴轻轻点刺一下,勿刺透,放血7~10滴,边放血边用消毒棉球将血擦拭干净。治疗结果用本法治疗传染性结膜炎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经1~4次治疗,全部治愈。平均治疗2次。在治疗过程中除个别同时…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尿毒症呕吐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呕吐是尿毒症患者临床常见症候之一 ,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6例患者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1.1 治疗时间 以平旦为佳。1.2 取穴 艾灸 :神阙、涌泉。针刺 :双侧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气海、中脘。1.3 操作方法 用艾条灸神阙、涌泉 ,每穴约 4 0分钟 ;用补法针刺上述诸穴 ,留针 4 0分钟。 10次为 1疗程。2 结果   16例患者中 ,经过 1疗程治疗呕吐明显缓解或消失病情稳定者 8例 ,2个疗程以上明显缓解者6例 ,另外 1例患者呕吐症状有改善 ,1例效果不显。3 典型病例  秦×× ,女 ,68…  相似文献   

6.
刺血疗法治疗麦粒肿治疗方法选穴:耳垂中点眼穴、耳尖、手拇指桡侧少商穴。用三棱针或5分~1寸针,消毒后在耳尖、眼、少商穴针刺放血。若不出血,可在放血处上下挤压数次,血即流出。每日刺血1次,7次为1个疗程。临床效果治疗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0...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研究室和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自1977年开始,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46例。针刺主穴:内关、神门;配穴:夹脊胸4~5(或厥阴俞、心俞)、列缺。每次选用1~2穴,交替使用。失眠者加安眠穴,高血压者加三阴交、太冲。针刺以补法为主(弱中刺激),留针5~15分钟。虚实夹杂者,用补泻结合刺法,留针时短促地加强刺激几次。针6~8次为一疗程,疗程前后均用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与判明疗效的客观指标。结果:心律失常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  相似文献   

8.
耳尖放血加神灯照射治疗小儿痄腮:取患侧耳尖穴,施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然后再用神灯照射患侧局部20~30分钟,灯距40厘米左右。每日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若是单侧先发病者,在治疗患侧的同时对未患侧也可以采取预防治疗,即在未发病侧耳尖穴点...  相似文献   

9.
血痹是由于机体虚弱,外感风邪,导致肢体局部血行不畅,产生麻木、寒冷、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病态。笔者于82年以来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该病15例,治愈12例,好转3例。疗程:10次以下者11例,10次以上者4例,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针具:用28号两寸长的不锈钢针。取穴及操作:①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委中、太溪用补法;②在患处局部取阿是穴,沿经脉循行的方向平刺,用泻法使针感传致该经的远端;③每次选3~5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并用红外线灯或艾条在麻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的针刺治疗:取2寸毫针针刺发病例相应的夹脊穴,针感强烈有放射感,泻法;配以双侧风池、曲池、阳陵泉,针刺泻法,针感强烈。上穴均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七日一疗程。本组36例中针2~7次痊愈者25例,针10次痊愈者11例。总有效率100%。(73...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湿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琴 《中国针灸》2003,23(4):221-221
方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针刺:主穴为曲池、阴陵泉、血海,配穴为大椎、丰隆、委中、合谷、神门、脾俞、胃俞、膈俞、三阴交等穴。曲池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10分钟行针1次(约2分钟),穴下有酸胀感为最佳。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针灸矫正胎位不正国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本人所查到的资料综述如下。针刺矫正胎位不正的研究吴泽森用针刺矫正异常胎位70例。取双侧三阴交进针0.8~1寸,力求针感沿经上行;至阴直刺0.3寸,留针20分钟,每隔10分钟作捻针手法1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胎位矫正者61例,无效9例。天津市立工人医院针灸科等用针刺治疗胎位不正130例。取至阴穴用酒精棉球消毒后,捻转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副主任医师江有源指导下,运用毫针治疗心律失常4例,兹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穴位:穴门、郗门、神门、足三里、太溪四穴。对于心率较缓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对于心率较快者,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每日针刺1次。 2 针刺即时效应针刺心律较缓者,可提高心律5~10次/分;针刺心率较快,心律不齐者,心率可减少10~20次/分,早搏也见减少。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耳尖穴治疗麦粒肿 5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耳尖穴为经外穴名 ,位于耳廓尖端处 ,卷耳取之。常规消毒局部 ,用消毒针 (针灸针、注射针头、缝衣针均可 )垂直刺入 0 .1~ 0 .2寸 ,挤出 1~ 2滴血 ,然后用无菌棉球按压局部片刻即可。一般针刺双侧耳尖穴 1次即可见效 ,刺后 2~3天麦粒肿可消失。体会麦粒肿俗称“挑针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化脓性炎症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常规主要采用全身抗菌治疗及理疗 ,因是局部感染 ,随血液循环到达局部的药物很少 ,故见效慢 ,疗程长 ,多需 1周左右 …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临床上用针刺“内关”穴,治疗扁桃腺炎、咽峡炎47例,获得满意效果。针刺手法:针“内关”穴5~8分(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若患  相似文献   

16.
耳压配合温针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穴:耳压法取肺、内外鼻、肾上腺、内分泌、过敏区、脾、肾、神门。眼红肿痒甚者耳尖放血,鼻塞不通者加内、外耳,诸症重者加耳迷根。温针法取身体背部肺俞穴。操作:材料用虎骨麝香膏剪成0.8cm×0.8cm大小的方块,将王不留行籽贴在所选的耳穴上。轻者3日贴压1次,重者隔日贴压1次,双耳轮换,10次为一个疗程。温针法,取身体背部肺俞穴,选用1.5寸毫针斜刺,针后套上温针器,打开温针机开关,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对结膜红肿痒明显者,耳尖放血3~5滴,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23例,显效22例,好转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7.
独刺下关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组28例患者中,男8例,女20例;年龄37~5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30号25寸毫针针刺下关穴,进针后,针尖以80度角向后下方朝对侧乳突方向深刺2寸左右;用紧提慢按手法,不捻转,使针感向下颌方向或四周扩散,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隔10~15分钟用提插手法行针1次;出针前,再予提插手法行针30秒左右,然后出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停针1周。本组28例患者中,治疗次数最少8次,最多30次。其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再次发作为痊愈13例,占4643%;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时尚有轻微疼痛为显效9例,占3214%…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症应用针刺、电针治疗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30年来用针灸、电针治愈面瘫患者近千例。现将近年来治愈的周围性面瘫100例,分二个对照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除选做对照治疗者外,其余病例不论病情轻重,均以病程长短划分治疗组。(1)凡病程在半月之内者选用针刺。视病证虚实运用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婴幼儿不留针),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气虚者针后加艾条灸,每穴3~5分钟。(2)病程半月以上者,用电针治疗。针刺得气后接 G6805治疗仪,用连续波通电15分钟,电流量以浅表肌肉轻微抽动,患者能耐受为度。重症顽固病例以穴位透针,加用  相似文献   

19.
郭艳明 《中国针灸》2002,22(6):34-42
方法:取患侧下关穴,双侧痛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待局部得气,憋胀痛后,行提插捻转法,尽量使针感向下传,能达到足部者最好,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本组50例全部有效,其中疼痛完全消失者12例;疼痛大部消失者23例,疼痛缓解者15例。体会:足跟痛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患者一般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临床表现为晨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局  相似文献   

20.
耳体针配合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庆友 《中国针灸》2002,22(2):37-45
取穴 :耳穴取子宫、内分泌 ,体穴取关元、三阴交。常规消毒后 ,选 0 5~ 1 5寸毫针 ,耳穴进针 0 2~ 0 3寸 ,体穴进针 1~ 1 2寸 ,针刺出现酸胀感后 ,行捻转泻法 ,留针 30分钟 ,每 10分钟行针 1次 ,每日 1次 ,5次一疗程 ,行经前 1天开始治疗 ,经期不停针。结果 :本组共收治观察 6 2例 ,均属我院针灸门诊患者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4 5岁 ;已婚 2 0例 ,未婚 4 2例 ;病程最短2月 ,最长 4年。经上法治疗 1~ 2疗程后 ,观察 3个月经周期 ,疼痛完全消失者 4 9例 ,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能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者 12例 ,治疗后疼痛无改善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