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住院抑郁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自杀死亡率的差异。方法采用病史资料,精神检查和量表评定的方法 ,确定抑郁症32例,精神分裂症62例为研究对象,并在出院5年后追踪调查其自杀的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抑郁发作的自杀率为80.0%,自杀未遂为52.5%,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32.4%,其中自杀未遂为21.9%,两类疾病自杀行为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9.594,P0.01)。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抑郁情绪为主(100%),绝望是自杀的直接原因,妄想(56.2%)、焦虑(25.0%)等次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因素为幻觉妄想(59.7%),抑郁情绪(26.6%)次之。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伴有自杀行为的患者5年追踪结果显示:两类患者都有自杀死亡行为,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高于精神分裂症(11.1%和8.8%)。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需要长期的药物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在随机抽取的北京40家各级综合医院中调查了2914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了解他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2914例患者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55岁(1·7,1·2~2·3)、女性(1·5,1·1~2·1)。2914例患者中,25人(0·86%;95%CI为0·56%~1·26%)有过自杀未遂,其危险因素排列为:目前有重性抑郁发作(OR=5·6,95%CI为2·1~15·1)、亲属有过自杀行为(5·1,1·4~18·9)、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4·7,1·9~11·9)、年龄<55岁(3·6,1·4~9·3)、女性(3·6,1·4~9·3)。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应视为自杀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根据其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应在综合医院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进行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在一周内及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4·4%和32·2%,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2·2%和14·4%,χ2=7·27、13·12,P<0·01);准自杀行为和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15·6%)高于对照组学生(3·3%,χ2=6·50,P<0·05)。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行为、对自杀者及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对18·9%,56·7%对35·6%);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越是持肯定态度,自杀意念也越强(r=0·38~0·55,P<0·01)。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使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产生异乎寻常的变化,使受虐待者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自杀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56-2005年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同性别、同诊断、相同或相近年龄、住院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77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杀发生率为133.1/10万(95%CI103.4-162.85/10万)。多数自杀者为精神分裂症病人(64例,占83.1%),多数自杀者采取自缢的方式(59例,占76.6%),多数病人的自杀行为发生在病房内(52例,占67.5%);自杀组的住院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3±1.89/1.23±0.75,P=0.001);自杀组本次住院前1月及住院期间的自杀未遂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85/0.09±0.39,0.59±1.52/0.00±0.00,P=0.017,0.003)。自杀组有罪恶观念、心境抑郁者多于对照组(18.8%/3.1%,28.1%/6.3%,P=0.006,0.004);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罪恶观念、心境抑郁、本次住院前1月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是其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β=2.407、1.566、1.201、1.643)。结论:该院50年住院病人的自杀发生率与国外近似,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危险因素是罪恶观念、心境抑郁、住院前1月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比率,临床特征及自杀死亡率的差异。方法:采用病史询问、精神状态检查和定式评定的方法,确定精神分裂症有自杀行为者64例,抑郁症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5年后追踪调查其自杀死亡的情况。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33%,其中自杀未遂者为12.9%;抑郁发作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89.5%,自杀未遂者为57.9%。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幻觉妄想;影响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除情绪障碍外,有8~11%的病人伴有妄想症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的追踪病例中病程在6年内自杀死亡的比率分别为2.9%和5.6%。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师应当重视发病期精神症状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一年之后自杀死亡、自杀未遂与自杀意念发生的情况,一年内生活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随访时的情绪状态,探讨自杀意念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自杀未遂者在一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使用生活事件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一年内生活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随访当时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60例随访自杀未遂者无一例发生自杀死亡的情况,有4例发生(6.67%)自杀未遂行为,在随访调查时仍有自杀意念者有11例(18.3%)。60例随访自杀未遂者的焦虑分、抑郁分和生活事件紧张总值分均明显下降,有自杀意念组的各量表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结论:自杀未遂者一年后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发生率是较高的,与年龄、躯体疾病、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问题。方法 :调查 2 0 0 0年连续住院抑郁症患者 3 0 9例 ,记录自杀相关问题及相应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的比例相当高。女性病人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 ,而男性自杀行为的后果较女性更为严重。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均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终身自杀次数与病程、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相关。结论 :住院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 ,特别对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疾病或自杀家族史者 ,更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原因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从社会支持、精神症状、个性特征等方面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原因,为预测和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早年(18岁以前)不良家庭环境问卷、社会支持量表(SS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等工具,对31例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3名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组的抑郁症状、偏执型、早年不良家庭环境、自杀前自杀意念的分布明显高于非自杀组,且MMPI的依赖性量表分高而疑病分低。结论: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早年不良家庭环境和MMPI的依赖性量表分高可以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浏阳市≥15岁农村常居居民7347人,以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I/P,SCID-I/P)为诊断工具进行了抑郁症的筛查及诊断,共发现并确诊重性抑郁发作患者234人,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DSM-IV),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总阳性率达37.2%,女性高于男性(40.5% vs.31.4%,χ2=10.375,P=0.035).再婚、离异和丧偶者阳性率高于未婚或初婚者(50.0% vs.34.0%,Z=2.577,P=0.010).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也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婚姻状况为再婚、离异或丧偶(OR=1.803,95%CI:1.220~2.532)和无价值感或自罪感症状阳性者(OR=2.056,95%CI:1.139~3.711)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兴趣或愉快感缺失症状阳性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呈负相关(OR=0.397,95%CI:0.185~0.851).结论: 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阳性率较高,性别和婚姻状况对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有影响,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如无价值感或自罪感和自杀意念和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也与自杀未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各类精神障碍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对昆明市精神障碍现况调查的同时,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抽取5033名年龄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自杀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发生率(95%CI)分别为:5.89%(5.24%~6.54%)、1.71%(1.35%~2.06%)、0.96%(0.52%~1.00%)。精神障碍影响自杀相关行为较高的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疼痛障碍、特殊恐怖、酒精依赖等。结论人群中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精神障碍是产生自杀相关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ETM )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影响及其组间比较。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 (MODELIV ,日本提供 )对 13 3例病程小于 1年 (第 1组 ) ,14 8例病程在1~ 5年 (第 2组 ) ,10 5例病程在 5~ 10年 (第 3组 ) ,112例病程在 10年以上 (第 4组 )四组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81人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实验检查。用差别分析值 (DiscriminantAnalysis ,D分值 ) ,眼固定点数 (NumberofEyeFixations ,NEF) ,反应性探索分 (ResponsiveSearchScore ,RSS) ,认知性探索分 (CognitiveSearchScore ,CSS) ,眼示踪总距离 (TotalEyeScanning ,TESL) ,眼示踪平均距离 (MeanEyeScanning ,MESL)分析四组实验结果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4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获正分 3 86人 (敏感性 77 5 % ) ,负分112人 ;81人正常对照组获正分 7人 ,负分 74人 (特异性 91 4% )。D分值、EETM在正常人受试者与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D分值、EETM在第 1组与第 4组间比较除NEF、MESL外 ,其它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ETM其它各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眼球轨迹运动实验检查是对精神分裂症敏感性较强的辅助诊断工具 ;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re are suggestions that mortality, especially that due to suicide, increases among schizophrenia patients during a period of declining psychiatric beds. We investigated the mortality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Finland during the reduction of psychiatric beds during 1980-1996. METHOD: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schizophrenia before 31 December 1996, and alive on 1 January 1980 (n = 58761) were identified via the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er. General population data came from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Register, and mortality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auses of Death Register. We calculated relative risks (RR) for total mortality, mortality due to natural causes (cancer,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unnatural causes (accident, homicide, suicide), and suicide. RESULTS: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d an increased mortality both from natural causes (RR 2.59, 95% CI 2.55-2.63) and from suicide (RR 9.9, 95% CI 9.43-10.30). The RR for both natural and unnatural deaths was highest among patients with < 5 years since onset of schizophrenia. Among them all-cause mortality rose in the 1990s, but decreased among patients with > 10 years from onset. Otherwise no major changes or linear trends were found in mortality during deinstitutionalization. CONCLUSIONS: Reduction of psychiatric beds did not generally increas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owever, patients in their early years of illness experienced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the steepest bed reduction. Improved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somatic illness would benefi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13.
部分自杀未遂者两年后与社区正常对照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有自杀未遂史者与社区中无自杀行为者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自杀的措施。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363例曾经就诊于三所综合医院的自杀未遂者进行两年后的随访,并按性别、年龄、居住地匹配无自杀行为者进行比较。结果:尽管在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医疗来源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比,有自杀未遂史组读书年限明显偏短,冲动性、攻击性的人格特征极为突出,近两年觉得活着没意思的频率高、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数目和相应的心理压力大,近一个月的生命质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差,近一周内的抑郁程度重。结论:有自杀未遂史者两年之后,仍然在许多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的差别。提示有自杀未遂史者是较独特的人群,应该对该高危人群建立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1999-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运用自编自杀未遂登记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低,文化水平低,无业下岗患者多;经济收入低,家人关心少。1月内发病5例(16%),吞异物18例(58%),不安心住院12例(38%),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障碍14例(45%),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发生率高(83%),与精神症状有关。结论自杀未遂者弱势群体多与精神症状有关,早期住院患者与不安心住院患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普通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区的中学生采取多级随机抽样法,对抽到的1421名中学生使用白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评估。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5%(328/1393)。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1.家庭因素:父母离异、父,母去世、再婚家庭、童年期受虐待、家庭成员的暴力或自杀行为。2.学校因素:受同伴欺侮和欺侮别人。3.物质滥用:使用成瘾药物、吸烟、饮酒。4.抑郁量表得分高。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得分高。6.性别因素:女性。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优良、独生子女和家庭关系和睦。结论:自杀意念在。中学生中有较高检出率,应根据其影响因素予以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社区中75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者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预防,提高依据。方法:用意外死亡问卷对全国社区居民中901例自杀死亡者的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用SCID-P定式检查的结果按DSM-IV标准做出精神科诊断。结果:75例自杀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52/2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68%(51例)来自乡村,39%(29例)有自杀未遂史,27%(20例)自杀当时伴有抑郁发作,31%(23例)自杀当时精神分裂症处于缓解期。55%(41例)在自杀前一个月内用过抗精神病药物,32%(24例)从未接受赤精神科治疗,仅有53%(40例)住过精神病院,结论:在社区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住过院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所不同,预防住过院和未住过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