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病例介绍。例1,病人男,39岁。于2003—08—09因“纳差、腹胀、乏力、尿黄半月”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食欲不振,厌油性食物,恶心、腹胀,进食后加重,伴乏力,尿似浓茶色。在当地按“胆囊炎”治疗无效,遂来院就珍。既往无肝炎接触史。查体:T36.2℃,P76次/min,R19次/min,Bp16/10kPa,神志清,精神萎糜不振,慢肝病容,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可见肝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1年5月~12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慢重肝20例(53例次),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情况 20例肝炎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为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早期2例,中期7例,晚期11例,均为男性,年龄18~47岁。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综合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能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血制品,防治并发症等。同时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日本产血液净化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的临床应用受到广泛研究。我院引进日本产PLASAUTO IQ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3 4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5 9例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为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 (西安 )修订的标准[1] 。随机分人工肝治疗组 3 4例 (男 2 5例 ,女 9例。年龄 19~ 72岁 ,平均 41岁 ,并发肝性脑病 8例 )。对照组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年龄 2 4~ 68岁 ,平均 3 9岁 ,并发肝性脑病 6例 )。两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74例次。结果:36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存活率为 63.9%(23/36),总不良反应率为 24.3%(18/74),病人耐受性好。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并发症以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ALSS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胆红素、转氨酶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有所缩短,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无明显变化,有效率达93%,并发症少。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体内病理产物大量积蓄,严重抑制了肝细胞的再生及其他脏器的功能。清除体内积蓄的病理成分成为重型肝炎治疗的重要环节。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阻止了肝脏病变进一步发展,以达到肝脏功能恢复的目的。笔者对本院42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实施了ALSS血浆置换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186次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血生化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出现精神状态好转,肝性脑病程度减轻,乏力、腹胀减轻,食欲改善,尿量增加,全身水肿减轻;肝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TBIL、ALT、AST、TBA、BUN、Cr、NH3均明显降低,ALB、PA 均明显提高(P<0.001~<0.05)。早、中期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两者比较有显差异(P<0.001)。结论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操作方便,治疗安全、有效;人工肝治疗时应掌握时机,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们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交替、联合血浆灌流(PA)治疗重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已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子从非生物型到组合型多种人工肝系统,可暂时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对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分型与原理 Uchino等,把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4型:Ⅰ型为非生物型,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Ⅱ型为中间型,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和整体洗涤,通常指血浆置换;Ⅲ型为生物型,包括早期的交叉循环、肝灌流及交叉血液透析和目前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Ⅳ型为组合型、是用Ⅰ、Ⅱ和Ⅲ型混合而成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提出该适应症的标准。方法 ALSS治疗组为9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SS疗法,103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和存活率。结果 ALSS治疗组患者经ALSS治疗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ALSS治疗组存活率(71.7%)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5。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适应症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治疗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研究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并能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血浆置换量和次数能提高治疗效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采用血浆置换疗效明显好于中期及晚期患者。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选择适当血浆置换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前C区变异株检测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与机体CD4/CD8比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msPCR法检测53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1896变异,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53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的检出率为71.7%,以HBeAg(-)/HBeAb( )组为最高,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变异株组CD4水平高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低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病死率高。结论变异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HBeAg(-)/HBeAb( )患者中,随病情加重检出率也增高。HBV变异株组比野生株组有更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WLXGX-888)对2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52例次的治疗。总结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结果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术前病人对此项新技术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术中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等护理问题。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成功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S)近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5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个月内生存60例(38.7%),死亡95例(61.3%);生存患者PTA(31.26±6.08%)、球蛋白(32.28±9.13g/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26.11±9.76%和29.32±7.14g/l,P〈0.01和P〈0.05);生存患者TBIL(335.74±123.27μmol/L)、WBC(6.5±3.0×109/L)和中性粒细胞比值(64.42±14.59%)明显低于死亡患者(382.78±141.15μmol/L、8.8±5.4×109/L、71.63±11.37%,P〈0.05、P〈0.05、P〈0.01);中性粒细胞比值、球蛋白和PTA与生存密切相关。结论研究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情近期预后的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对照组仅用综合保肝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治愈好转率(95.45%)高于对照组(73.91%),病死率(4.5%)低于对照组(17.39%),P均<0.05.治疗前治疗组13例HBVDNA阴性、9例阳性(650.47±597.22fg/ml),治疗后阴性者持续阴性,阳性者均逐渐转阴;对照组15例HBVDNA阴性、8例阳性(579.52±542.86fg/ml),治疗后阴性者6例阳转,阳性者持续阳性.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治疗8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4.7%(1/21),对照组为57.14%(8/14),P<0.01.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使病毒持久转阴,复发率和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6.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后在2周、4周、12周的HBVDNA,治疗前后肝功能,PT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4,12周分别为33.0%,80.0%,83.3%,对照组分别为0%,3.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在TBil降低(P〈0.01)、PTA升高(P〈0.01)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67.7%,对照组40.0%(P〈0.05)。结论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适合重型肝炎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弄清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临终前不同时段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存活组的差别。方法检测并比较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和105例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临终前四个不同时段119次的甲胎蛋白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及死亡组在临终前21~40天、11~20天、6~10天和1~5天四个时段的甲胎蛋白水平(μg/L)分别为273.4±317.4、119.3±128.8、119.8±197.6、72.9±121.9和49.1±86.0;存活组与死亡组临终前四个时段比较,以及临终前1~5天时段分别与临终前11~20天时段或21~40天时段相比较,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00~0.034)。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临终前的四个时段,随着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程向终末期发展,AFP水平逐渐下降,到临终前下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发病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慢重肝患者外周血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百分率;测定Th1,Th2,Tc1,Tc2;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IL-4,IFN-γ的水平;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DNA前C/C基因并作序列分析.结果:在31例患者中8例(25.8%)发生G1896A变异,8例G1896A变异株中4例(50%)出现1913位联合变异,而23例野毒株仅1例(4.3%)出现C1913A变异;G1896A变异株Tcl水平显著高于野毒株(P=0.023,t=2.407);G1896A变异株与野毒株相比IL-4,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异株与野毒株2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1896A变异能显著增强Tcl水平,后者在慢重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志平  廖粤斌  王介非  巫善明 《肝脏》2006,11(5):316-317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 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P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与PT的预测能力.结果 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24.1±5.42和(22.2±3.73)s,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37.3±5.74和(29.6±5.19)s(P<0.01),MELD评分与PT显著相关(r=0.78,P<0.01),MELD评分与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887(P<0.05).结论 MELD与PT两者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但MELD评分的分辨力显著优于PT.  相似文献   

20.
吴柳  叶军  张洁 《肝脏》2013,(11):735-73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测CHB合并NAFLD患者及CHB患者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ALT、AST、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检查结果,分析比较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CHB并NAFLD患者腰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单纯CHB患者(P=0.02;P=0.044;P=0.009);而转氨酶水平及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者中约64%(32/50)伴随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肪变,其中体质指数高于24(肥胖数值)者占43.75%(14/32)。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脏脂变有较高比例,合并NAFLD的患者多数肥胖、血脂升高。应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