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16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01~2006-12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手术治疗163例,其中急诊手术5例.手术方式: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缝扎8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析术加脾肾分流术2例.术后死亡6例,其中急诊手术死亡3例.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术前准备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急诊手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石雅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85-128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出血性并发症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大量腹水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止血率为95.7%.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5.2%,急诊手术死亡率为11.8%,择期手术死亡率为1.9%,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0%.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规范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5年至2005年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08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 择期手术和预防手术共95例,无死亡;急症手术1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胃穿孔1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无膈下及腹腔感染.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确切、简单易行,规范围手术期处理,能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及有效地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85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分别随访1~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8例,血吸虫病后肝硬化12例,肝炎后合并血吸虫5例。结果围手术期止血成功78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术后1年、3年及5年再次出血病例分别为8例、9例及13例,术后1年、3年及5年死亡病例分别为8例、10例及15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及再出血。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施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3年,再出血率为7.9%(3/39).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0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3组,40例行内镜套扎术(套扎组),35例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组),分析3组术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门脉高压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死亡1例,21例病愈出院。平均随访3年,无一例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可靠,是急诊治疗胃底静脉大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价该手术疗效。结果:3例于术后3~5年因肝性脑病死亡,余2例坚持驱铜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功处于Child-pugh A或B级,合并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和(或)上消化道出血,且无肝移植治疗条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的对症处理,是药物驱铜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脏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再出血率。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不明显;随访1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为5.56%,病死率为3.7%。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加断流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彻底治疗脾功能亢进,使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而且脾脏切除后对体液免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7例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为childA、B级,胃镜提示曲张静脉的直径>3 mm均存在红色征的患者施行择期预防性断流术,并对术后疗效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进行追踪观察。结果:17例病人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1-7年,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且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门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比较安全,疗效好,避免了急症手术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八肽对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腹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脾切除+断流术后2h使用生长抑素八肽0.1mg/6h,连续3d,另27例未使用生长抑素,记录术后3d血红蛋白丢失量和5d腹腔引流量。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发生,但使用生长抑素组腹腔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丢失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使用生长抑素能降低门脉压力,显著减少脾切除+断流术后手术创面的渗血及术后腹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门脉高压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省溆浦智德医院收治的39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首次施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有效止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5.4%)。术后14天肝功能(Alt、Ast、TBIL、TP、TBA)、血常规(RBC、HB、WBC、PL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理想,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Hong DF  Zheng XY  Peng SY  Gao M  Wu JG  Cao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0-822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一个治疗小组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有20例在处理脾蒂前结扎脾动脉;中转开腹3例(13.0%),其中脾叶静脉破裂出血2例,左膈静脉破裂出血1例;20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8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一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丝线结扎离断血管,2例应用腔内直线型切割钉合器(Endo—GIA)集束离断二级脾蒂血管。手术时间180—350min,平均235mill。术中失血200—1600ml,平均520ml。术后经输血浆、利尿、预防抗炎治疗。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8.5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再出血率0%。结论娴熟的互相配合的腹腔镜技术、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预先结扎脾动脉,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素。手术仍具有微创的优势。【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高血压,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2年经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87例。重点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先结扎脾动脉,再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法。在切除肝癌病灶的同时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26例,切除癌灶同时作脾切除术19例,42例只行肝癌切除。结果 术后死亡2例,分别死于肝功能衰竭及腹腔出血。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61.3%、29.2%。死亡原因依次为肝癌复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永高压症病人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一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3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7例,占91.9%(217/236)。结果 围手术期止血率98.3%(232/236),围手术期死亡率1.27%(3/2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37%(8/236)肝性脑病发生率2.97%(7/23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于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