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海市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外环境水体及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城区和银海区为监测区域,对2006~2007年北海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患者和重点人群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结果:2年共采集各类标本7051份,检出霍乱弧菌14份,阳性率为0.20%,2006年检出9份,阳性率为0.23%,2007年5份,阳性率为0.16%;检出阳性者均为水产品标本,阳性率以青蛙为最高(28.57%),水体标本、腹泻患者及重点人群粪便病原检测全部为阴性;14份阳性标本均来源于集贸市场;血清学分型中,11份为O1群稻叶型,占阳性菌株的78.57%,2份为O1群小川型,占阳性菌株的14.29%,1份为O139型,占阳性菌株的7.14%;除1份O139血清型含毒力基因外,其余血清型均不含毒力基因.结论:北海市外环境(集贸市场)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污染,而水体标本和人群未能查出霍乱弧菌,应继续加强监测,进一步查明霍乱弧菌在水体等外环境中污染和人群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病源菌和传染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林市2005~2006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我市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玉州区和福绵区为监测区域,对2005~2006年玉林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结果2年共采集各类标本4539份,检出霍乱弧菌15份,阳性率为0.33%,2006年检出的阳性率(0.48%)高于2005年的阳性率(0.07%),其中水体标本阳性率为0.47%,水产品标本阳性率为0.73%,水产品标本中以牛蛙为最高(10.61%),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粪便病原检测全部为阴性;15份阳性标本中,来源于集贸市场水产品标本10份,占66.67%;来源于水体5份,占33.33%;血清学分型中,12份为稻叶型,占阳性菌株的80.00%,2份为O139型,占阳性菌株的13.33%,1份为小川型,占阳性菌株的6.67%;除1份O139血清型含毒力基因外,其余血清型均不含毒力基因,结论我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是外环境水体中的正常菌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致病性病源菌,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7~2012年霍乱监测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州市霍乱监测方案》以及《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对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粪便、水产品、食品及外环境水体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7~2012年荔湾区共监测霍乱标本20 687份,阳性19份,总阳性率0.09%。其中检索腹泻病人16 319份,阳性7份,阳性率0.04%;重点人群446份,无阳性;水产品等食品2 104份,阳性8份,其中以蛙类为主,阳性率0.38%;外环境监测点共监测1 818份,阳性4份,阳性率0.22%。在19份阳性标本中,血清学分型O1群稻叶型11株、小川型6株,O139群2株。霍乱主要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荔湾区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蛙类等水产品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04-2007年杭州市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PCR法和K-B法,检测分离得到的93株O139群霍乱弧菌株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并测定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所检菌株中,91.40%的菌株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所有菌株均对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并且携带毒力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均高于未携带毒力基因菌株。结论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的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性与耐药性更强,提示多重耐药现象与毒力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2008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沿海6个设区市4~10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4454份,发现6例霍乱病人,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23077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35株,总阳性率为0.58%,其中O1群稻叶型102株,O1群小川型31株,O139群霍乱弧菌2株,均为非产毒株。对霍乱弧菌的敏感药物仍为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广西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广西2000~2010年分离到的14株O139群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ctxA)毒力基因,同时用K-B法对10种推荐用抗生素氟哌酸(NOR)、庆大霉素(GEN)、复方新诺明(SXT)、四环素(TET)、氨苄青霉素(AMP)、阿米卡星(AMI)、环丙沙星(CIP)、强力霉素(DOX)、氯霉素(CHL)和链霉素(STR)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64.29%的菌株携带ctxA毒力基因,其中病人株携带ctxA毒力基因为100%;所有菌株对氟哌酸、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余7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病人及病家环境菌株的耐药性高于外环境菌株.结论 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7种传统药物已不宜用于临床病人治疗,提示在疫情监测中应关注试验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霍乱监测结果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6-2008年霍乱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各类标本89 017宗,霍乱弧菌阳性40宗,其中病例10例,外环境16宗,水产品14宗,阳性率分别为0.02%、0.15%和0.12%.外环境中珠江水体霍乱弧菌共检出11宗,占阳性标本68.75%(11/16).病人为流行株,其它均为非流行株或非毒力株.结论 重点加强珠江水体和水产品的监测,了解其携带毒力的变化情况,防止霍乱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阳市市售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为制订预防控制霍乱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采集贵阳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甲鱼、牛蛙及其养殖水标本,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和鉴定菌株,对检出的霍乱弧菌采用PCR方法进行CT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234份水产品标本中检出霍乱弧菌20株,检出率8.55%;O1群18株(90%),小川型8株,稻叶型10株,O139群2株(10%);其中甲鱼检出率3.37%(3/89),牛蛙检出率17.05%(15/88),养殖水检出率3.51%(2/57)。牛蛙与甲鱼、养殖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3,P<0.01),牛蛙中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2010年与2008年、2009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P<0.01),2010年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20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毒力基因。结论贵阳市水产品中存在霍乱弧菌污染,以O1群为主,均为非产毒株,需继续加强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外环境霍乱弧菌循环和分布状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霍乱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霍乱防治手册》(原卫生部,第五版)规范进行监测。结果2001-2011年间检测外环境水体、食品、混合便和苍蝇标本共2279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156份,总阳性率6.85%;其中水体阳性率21.40%,水产品阳性率0.71%,混和便阳性率0.30%。霍乱弧菌阳性菌株鉴定分型:小川型占87.82%,稻叶型占10.26%,O139型占1.92%;流行株占2.56%(均为稻叶型),非流行株占97.44%。结论巴州地区外环境尤其是水体霍乱弧菌污染较严重。加强外环境的霍乱弧菌监测、科学地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和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中致病因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源性疾病。方法根据GB 4789. 7-2013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霍乱弧菌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均依据《2017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检验;用PCR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对全部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 4种弧菌均有检出,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51. 25%(41/80)。4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以O1∶K32占比最高;全部菌株种属特异基因tlh阳性、tdh和trh基因均阴性; 4株霍乱弧菌血清型均为非O1非O139血清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Ctx AB阴性。药敏结果显示,4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68. 29%)、头孢唑林(92. 68%)耐药率较高,4株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他啶(75. 00%)耐药率较高,3株创伤弧菌和1株溶藻弧菌均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唑林(100. 00%)耐药。结论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污染较严重。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每种弧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应加强对海产品的监控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霍乱弧菌散发菌株的耐药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携带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药敏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40株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提取菌株质粒,检测I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分析其在不同血清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结果 霍乱散发菌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副粘菌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和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不同大小的质粒,其分布在01和0139群无差异,I类整合子在0139群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01群。结论 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和/或I类整合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霍乱弧菌O_4和O_(58)新疆疫区水鸟分离株实验感染野生斑嘴鸭、绿头鸭。结果进一步证实多种水鸟可感染霍乱弧菌而成为动物宿主。其感染过程为隐性感染,排菌早、带菌期长,并首次发现水鸟短期内可重复感染霍乱弧菌。提示某些水鸟也可感染流行群型霍乱弧菌,并经迁徙活动传播霍乱。  相似文献   

13.
Pfeiffer (1) initiated tbc studies on toxic substance derived from the cholera vibrio and found that filtrates of young broth cultures of the cholera vibrio were but sliglitly toxic, whereas the dead bodies of carPfully killed agar cuItures were fatal to guinea pigs even in small quantitics. In consequence, he regarded the cholera poison as consisting chiefiy of an endotoxin. Fairbrother (2) stated that the substance of the cbolera vibrio which gave rise to protection of animals was intimatcly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protoplasm and that it''was heat stable at l(X)o C for one hour. This antigen was present only in small quantity in the supernatant fluid of a 24-hour broth culture after ccntrifugalization. This opinion of the endotoxic nature of the cholera poison is, howcver, not shared by all workers. Metch- nikoff, Roux and Taurelli-Salimbeni (3) succeeded m producing death in guinea pigs by the introduction into tbeir peritoneal cavities of cholera cultures enclosed in colloidin sacs. Brau and Denicr (4), Kraus (5) and more recently Hahn and Hirsch (6,7,8,9,) claimed tbat they have succeeded not only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a soluble toxin in alkaline broth cultures of cholera vibrio, but also in the production of true antitoxins. Bail (10) using a special strain of cholera vibrio obtained watery extracts which produced antitoxin, which workc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multiple proportion. Takano (11) compared various solutions obtained by washing eitber killed or living cholera vibrios and the residual bacterial bodies. He did not find any differ- ence in the various immunological duced in guinea pigs with these reactions and the symptoms pro- solutions, and be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n cholcra between the exotoxin and the cndotoxin. Although opinions as to the nature of poisonous action of the cholera vibrio arc still divided,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a toxic substance exists in cholera cultur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霍乱流行特点与地理分布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自然界生存、繁殖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相关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多变量统计分析、因果判断和实验研究方法。结果: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是构成霍乱多发疫区的重要因素;霍乱弧菌适合在总盐量、氯化物、钠离子和几丁质含量高的环境中生存。结论:控制霍乱流行的重点应放在多发疫区,预防策略是改善多发疫区的地理环境和卫生习惯,治本的措施是改造盐碱地,消除霍乱弧菌生存的有利环境,加强改水改厕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人群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2011-2012年对3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检测与分离鉴定。方法依据检验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鉴定。结果该3株菌为麦氏弧菌,与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有交叉凝集。结论该3菌株不是O139群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为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系统生化鉴定,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霍乱疫情时,病原菌的正确鉴定可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霍乱流行菌株的耐药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贤芳  梁大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1,1(2):132-134,135
中国自1961年传入埃尔托型霍乱流行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期间不论是流行菌型和流行菌株的耐药率,据有关文献报道,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印年代~70年代的流行菌株,极少见有耐药菌株的报道,自80年代至今有关霍乱流行菌株的耐药报道逐渐增多,流行菌株的耐药率也随着流行期的延续和流行菌型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各地霍乱流行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耐药菌株。本文参考有关报道95篇,分别以稻叶型和小川型对32种药物的最高耐药率依次选用6个地区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作综合报道。耐药率在两型菌株中均出现100%耐药率的药物是青霉素。耐药率在稻叶型菌株高达50%以上,小川型达100%的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稻叶型耐药率在42.5%~4.5%之间、小川型有100%耐药的药物依次是痢特灵、羧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强力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壮观霉素对稻叶型茵为100%敏感,而对小川型的耐药率可达70%~100%;稻叶型与小川型菌株均未出现耐药的药物有环丙氟哌酸、头孢呋新、头孢三嗪、头孢孟多、甲氟哌酸等5种新、特药品,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在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系统监测,了解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霍乱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霍乱可能发生流行的季节按月定期在南昌市范围内开展水体、水产品霍乱弧菌的监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检出的霍乱弧菌的毒力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菌株的生物学性状,是否为产毒株,是否有致病力,采用核酸脉冲电泳场技术(PFGE)对水体、水产品中O139型分离株和同一年的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中的O139型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了解其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散发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同样有致病力,与外环境的水体、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无关联,暴发疫情的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产毒株,与常规监测的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有一定相关性,常规监测水体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在表型及基因水平上与病例中的分离株差异较大,不是病例发生的致病菌。结论霍乱疫情输入区散发病例具有偶然发生的特点,常常表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被产毒株污染的水(海)产品是导致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湖南省衡阳市O_(139)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明 2 0 0 3年接连发生的 9起O13 9霍乱疫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各起疫情间的内在联系 ,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PFGE对分离的O13 9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 各起疫情间的人群之间无生活往来和接触 ,无家庭聚集性 ,疫区在地理方面无联系 ,以前均未发生过霍乱疫情 ,当地人群无腹泻病大面积流行 ,外环境污染率低 ,参与聚餐和食用剩菜人员培养阳性率高 ,厨师带菌污染食物的可能性很小。聚餐的共同食物———甲鱼主要来源于同一市场 ,疫情间菌株PFGE图谱基本一致。 结论 这几起疫情之间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连续传播 ,为通过食物传播引起 ,最可疑的食物是甲鱼。食品制作时生熟未彻底分开是造成食物污染的原因。提示在今后的O13 9群霍乱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监测 ,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多重聚酶链反应(mutiplePCR)同时检测二种弧菌基因。方法:对72份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常规培养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PCR法检测。后者在实施中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0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结果:在11份培养阳性标本中经PCR法检测,ctxA基因8份,tdh基因3份,而常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