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脑室给药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以及腹腔给药对小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实验模型 ,在纳洛酮催促戒断前 30min侧脑室微量注射甲氧氯普胺 ,观察其急性给药对吗啡依赖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腹腔注射 (ip)甲氧氯普胺对吗啡依赖小鼠小脑、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四个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 (1 0mg·kg- 1 )可有效抑制纳洛酮催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 (P <0 0 1) ;吗啡依赖小鼠四个脑区中cGMP含量均低于正常鼠 (P <0 0 1)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 (2 0mg·kg- 1 ,ip)可使吗啡依赖小鼠cGM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是甲氧氯普胺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反应的主要作用部位 ;脑区cGMP水平的恢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吗啡戒断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与其对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β-内啡肽(β-EP)影响之间的关系,以探讨MEL抗戒断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sc纳洛酮催促戒断,以小鼠体重下降和戒断跳跃次数为指标观察MEL抗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效应;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β-EP含量。结果:(1)连续8d腹腔注射(ip)10,20,40mg.kg-1的ME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2)吗啡依赖组小鼠脑内PAG中β-EP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连续8dip20mg.kg-1MEL的小鼠,其PAG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吗啡依赖组小鼠。结论:MEL可减弱小鼠吗啡依赖戒断反应,这种效应可能与其增加脑内PAG中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甲氧氯普胺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以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分别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前或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观察其预防性给药和急性给药产生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20 -80mg·kg-1,ip)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显著减少 ,体重下降加剧 ;预防性给药 (5-20mg·kg-1,ip)小鼠跳跃次数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体重下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甲氧氯普胺可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部分戒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吗啡联合使用对吗啡依赖性及镇痛耐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性小鼠模型及热板实验,评价单独使用吗啡(2.5 ml.kg-1)以及联合给药(吗啡2.5 mg.kg-1+TTX 0.5μg.kg-1、吗啡2.5 mg.kg-1+TTX 1.0μg.kg-1)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及镇痛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性小鼠戒断后体重的丢失,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的跳跃反应,抑制小鼠热板实验的潜伏期时间的增加。结论:TTX与吗啡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的依赖性与镇痛耐受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实验。结果 三氟拉嗪 (2~ 2 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所致的跳跃、湿狗样抖动、前爪震颤和体重下降。三氟拉嗪 5~ 2 0mg·kg-1ip ,对吗啡依赖大鼠大部分纳洛酮催促的阳性戒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包括跳跃、湿狗样抖动、排泄物、体重下降、咬牙、流涎、腹泻、上睑下垂、激惹。作为DA1/DA2 受体激动剂 ,阿朴吗啡 (2~ 8mg·kg-1)对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无明显影响 ,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 (5~ 2 0mg·kg-1)则呈剂量依赖性加强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论 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受体后钙调素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三氟拉嗪抗吗啡依赖大、小鼠躯体戒断症状主要机制 ,而中枢神经系统DA2 受体可能不参与三氟拉嗪对吗啡躯体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sc)定量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注射(ip)纳洛酮催瘾。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跳跃反应的潜伏期和跳跃次数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3种不同剂量(25、50、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呈量效关系。结论··:100mg·kg-1的盐酸地尔硫卓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抑制戒断反应引起的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青藤碱对吗啡依赖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中药成分青藤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吗啡 (9mg· kg-1,sc,每日 1次 ,5 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3 0 min预先给予青藤碱 (1 0 ,3 0和 60 mg· 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结果 :提示预先给予青藤碱能消除吗啡产生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化合物Y-IP5对小鼠吗啡镇痛、耐受及躯体依赖的影响。方法:采用55℃热板测痛模型分析Y-IP5对小鼠吗啡镇痛和耐受的影响;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5 d,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评价Y-IP5对小鼠吗啡躯体依赖的影响。结果:在热板测痛模型中,Y-IP5(2.5,5,10 mg.kg-1)不能明显增强小鼠吗啡镇痛作用(P>0.05),Y-IP5(1.25,2.5,5 mg.kg-1)能明显抑制小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P<0.05)。伴随吗啡给予Y-IP5(1.25,2.5,5 mg.kg-1)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躯体依赖的形成(P<0.05);在纳洛酮催促前单次给予Y-IP5(1.25,2.5,5 mg.kg-1),不能显著抑制小鼠吗啡躯体依赖的表达(P>0.05)。结论:Y-IP5对吗啡耐受及躯体依赖的形成可能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 (AA)释放的影响。方法 应用脑内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的方法。结果 乙醇 (3 0 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 ,高于基础水平的 2 0 0 %左右。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 38393(10mg·kg-1,ip)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无显著影响。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LY 1715 5 5 (0 5 ,1 0m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但LY1715 5 5与乙醇对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增加没有协同作用。具有多巴胺D1受体强拮抗剂和D2 受体强激动剂特性的溴隐亭 (10mg·kg-1,ip)在给药后 6 0min内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有显著的增加作用 ,且两者有协同作用。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也能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而 0 2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有协同作用 ,0 4,0 8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没有协同作用。结论 多巴胺D2 受体的兴奋参与调节纹状体AA的释放 ,兴奋D2 受体同时抑制D1受体能够协同乙醇引起的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红梅  赖舒  尚京川  周岐新 《中国药房》2011,(23):2137-2139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个组,分别灌胃给予15963.00、12978.00、10551.12、8578.25、6974.19、5670.07、4609.81mg·kg-1石榴皮鞣质,于给药后每天8时、14时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情况,连续观察7d;同时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石榴皮鞣质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469.28mg·kg-1,其95%可信限范围为7252.70~9685.83mg·kg-1;病理学改变显示,随剂量增高出现剂量依赖性肝细胞损伤、坏死。结论:石榴皮鞣质高剂量应用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并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张忠东  曹莉  程灶火 《中国药房》2012,(47):4436-4438
目的:研究丹参酮的抗抑郁作用。方法:丹参酮灌胃给药。通过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mg·kg-1)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运动不能动物数,测肛温;腹腔注射丁苯那嗪(40mg·kg-1)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和僵住动物数;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mg·kg-1)后进行悬尾、强迫游泳实验,复制小鼠获得性绝望模型,观察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通过静脉注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盐酸色胺)复制大鼠惊厥模型,观察大鼠动作平均分值、拍打动作持续时间。结果:60、30、20mg·kg-1丹参酮可显著减少利血平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运动不能动物数,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肛温(P〈0.05);60、30mg·kg-1丹参酮可显著减少丁苯那嗪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僵住动物数(P〈0.01或P〈0.05);60、30mg·kg-1丹参酮可显著缩短绝望模型小鼠悬尾不动、游泳不动时间(P〈0.01);42、21、14mg·kg-1丹参酮可显著降低盐酸色胺复制的惊厥模型大鼠动作平均分,42、21mg·kg-1丹参酮可显著缩短模型大鼠拍打动作持续时间(P〈0.01或P〈0.05)。结论:丹参酮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辛伐他汀5mg· kg-1)、银杏内酯B三个剂量组(8,4,2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主动脉,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进行病变分级评分;取血清,测定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银杏内酯B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内酯B高、中、低剂量可分别降低AS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可显著升高AS大鼠血清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银杏内酯B各剂量能显著升高SOD活性,降低AS大鼠血清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银杏内酯B的抗AS作用可能与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吗啡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吗啡对雌激素诱导的体外培养人的正常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购买人正常乳腺纤维细胞株进行培养,给予17-β雌二醇(E2),吗啡(Mor)及纳洛酮干预。通过RT—PCR的方法半定量分析吗啡对正常乳腺细胞E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ER与内参照B—actin分别在249 bp和270 bp处出现特征性条带。雌激素组、吗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2+Mo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吗啡作用24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细胞ERmRNA的表达,3组吗啡的终浓度分别为1×10^-6mol/L、1×10^-5mol/L、1×10^-4 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mRNA水平证明了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可直接影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殖作用,同时还可剂量依赖性下调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化疗药物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不同用法用量的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给予小鼠,在不同时间进行血液学检查,确定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能够引起小鼠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合适剂量和成模时间。结果腹腔注射丝裂霉素首剂量为25或50mg.kg-1、维持量为12.5mg.kg-1,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首剂量为125或187.5mg.kg-1、维持量为62.5mg.kg-1,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丝裂霉素首剂量50mg.kg-1、维持量12.5mg.kg-1,5-氟尿嘧啶首剂量187.5mg.kg-1、维持量62.5mg.kg-1,其RBC均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上述剂量的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可诱发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模型,成功率较高,动物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TMP)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和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4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 TMP 50,100,200 mg/(kg.d)连续给药15d,SP免疫组化法测定在位内膜和异位病灶组织中MVD的表达。结果:TMP治疗EMs模型大鼠4周后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位内膜中MV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MP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Ms异位组织的增生(P〈0.05)。结论:TM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MVD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TMP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形成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每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95 mg·kg-1)建立小鼠肝癌前病变,每天灌胃姜黄素(120 mg·kg-1)或姜黄素与山药(3.03 g·kg-1)联合用药,连续10周(70 d);第71天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脏经灌注固定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同时存在变质与修复性病变,增生肝细胞具有异型性;血清ALT:(195.57±91.56) U·L-1、AST:(39.68±24.20) U·L-1、GST:(42.31±8.19)U·L-1升高明显(P<0.01).姜黄素组肝损伤较轻,增生肝细胞异型性降低,ALT:(98.54±48.07) U·L-1、AST:(26.89±7.51) U·L-1、GST:(47.47±8.54) U·L-1下降明显(P<0.05),姜黄素联合山药组ALT:(82.75±38.54) U·L-1、AST:(30.32±7.80) U·L-1、GST:(24.61±7.58) U·L-1疗效优于单用(P<0.01).结论:姜黄素对诱导性小鼠肝癌前病变具有防治作用,姜黄素与山药联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及[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显著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高(P〈0.01);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显著促进SK-N-SH细胞的增殖(P〈0.05);人参皂苷Rb1(16μmol.L-1,32μmol.L-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使SK-N-SH细胞内[Ca2+]i显著降低(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48h,能使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后,加入(16μmol.L-1,32μmol.L-1)人参皂苷Rb1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显著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吗啡引起的[Ca2+]i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钩吻生物碱化合物抗肿瘤效应及其诱导凋亡作用。方法①在小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上观察钩吻生物碱化合物对H22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②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腹腔注射钩吻素子对H22小鼠实体瘤的抑瘤率为40.29%、36.57%、22.89%;钩吻素甲对小鼠H22实体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28.91%、16.85%、9.68%;但1-甲氧基钩吻碱小鼠H22实体瘤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钩吻素子可诱导SW480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并且可使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阻止细胞从s期至G2期转移,从而诱导其凋亡。结论钩吻生物碱化合物特别是钩吻素子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钩吻索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